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在照明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5-29 21:54

  本文选题: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 固态照明 ; 参考:《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年01期


【摘要】:作为下一代固态照明光源,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WOLEDs)由于其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将其用做照明光源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中首先简述了WOLEDs的发光原理,总结了目前常见的WOLEDs的结构和常用的发光材料,重点介绍了多发射层白光器件、多重掺杂单发射层白光器件、基于激基缔合物和激基复合物发射的白光器件、p-i-n结构的白光器件等器件结构的发光机理及其优缺点。本文依据WOLEDs高效率、高亮度、高显色性、长寿命的实用条件,详细解释了器件效率,色纯度,相关色温和器件寿命等性能评价标准。我们还分析了WOLEDs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瓶颈,并针对器件效率和器件寿命两个主要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介绍了世界上照明用WOLEDs各公司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市场前景做出了展望。
[Abstract]:As the next generation solid state lighting source,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de LEDs)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due to its high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as lighting source has also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is paper, the luminescence principle of WOLEDs is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 structure and materials of WOLEDs are summarized. The multilayer white light device and the multi-doped single emitting layer white light device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luminescence mechanism,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white light devices with p-i-n structure based on excimer and exciplex emission.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conditions of high efficiency, high brightness, high color rendering and long life of WOLED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device efficiency, color purity, correlation color temperature and device life are explain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We also analyze the technical bottleneck that WOLEDs needs to solve at present,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cheme for the two main aspects of device efficiency and device lif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ighting WOLEDs companies in the world is introduced and the market prospect is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发光与光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3277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202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0-0220)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200091300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2012JBZ001)资助
【分类号】:TN383;TM9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Quan-xiang Yan;Zhuo-wei Gu;Qi Li;Wei-fei Fu;Xiao-qiang Chen;Wen-qing Liu;Hong-bin Pan;Mang Wang;陈红征;;Water Soluble Amino Grafted Silicon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Use in Polymer Solar Cells[J];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2014年04期

2 姜磊;邓振波;殷月红;李熊;朱丽杰;王越;滕枫;;TBPe与MEH-PPV共掺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优化研究[J];发光学报;2014年02期

3 张妍斐;赵谡玲;徐征;;通过插入Au薄膜改善绿光OLED器件的发光色纯度[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年04期

4 孙军;张玉祥;赵卫华;张宏科;何海晓;田密;;基于7-(9H-carbazol-9-yl)-N,N-diphenyl-9,9'-spirobi[fluoren]-2-amine主体材料的高效红色电致磷光器件[J];发光学报;2014年03期

5 张麦丽;张方辉;张薇;黄晋;;白色磷光OLEDs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4年03期

6 高强;尹勇明;于晶;纪永成;闻雪梅;刘士浩;谢文法;;基于双极传输母体的高效有机磷光发光器件[J];发光学报;2014年06期

7 吴清洋;谢国华;张振松;岳守振;王鹏;陈宇;郭闰达;赵毅;刘式墉;;基于连续性掺杂的高效全荧光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19期

8 李凌亮;张福俊;王梓轩;安桥石;王健;徐征;;基于稀土配合物的有机光盲型紫外探测器(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3年12期

9 张麦丽;张方辉;张薇;黄晋;;基于R-4B掺杂的黄色OLED器件的制备及性能优化[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欧阳密;吴启超;余振伟;李洪飞;张诚;;基于蒽/芘分子封端的芴-芳胺衍生物的可溶液加工的蓝光材料的合成与光电性质(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孟令川;磷光敏化荧光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吴清洋;互补色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色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高春红;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张妍斐;如何针对不同结构的荧光OLED器件提高其发光效率[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李青;电子的注入与传输对有机光电子器件性能的影响[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高志翔;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界面行为及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振松;低功耗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君;含有酰胺辅助配体的Ir(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2 陈明明;蓝光荧光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詹真;电极修饰对rubrene/C_(70)有机太阳电池性能的改善[D];暨南大学;2013年

4 陶景;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制备与稳定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5 孟腾飞;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色稳定性的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陈庆;VA二唑和吲哚并咔唑桥连的Pt-Pt和Ir-Ir环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7 王琦;基于新型铱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宋凌云;有机/无机复合结构CdSe量子点发光器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汪静霞;主族元素对过渡金属配合物光电性质调控的理论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魏峰;亚铜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与电致发光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冠英,姚彦,楼成飞,叶春暖,莫晓亮,杨剑,陈国荣;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J];真空;2003年06期

2 赵俊卿,解士杰,韩圣浩,陈雷,夏广瑞;有机发光器件中载流子复合特性的数值模拟[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钟志有,尹盛,刘陈,徐重阳;有机发光器件ITO阳极表面能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4 贺泽东;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及应用前景[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连加荣;曾鹏举;;OLED器件空穴传输层中TPBI空穴阻挡层的应用研究[J];硅谷;2011年14期

6 韩强;姚冠新;王广德;王静;姜文龙;;物理共混制备有机白光电致发光器件[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Janice K. Mahon;OLED显示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J];电子产品世界;2003年20期

8 谢菡;;OLED相关专利简介[J];中国照明电器;2009年10期

9 张芳;;柔性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J];新材料产业;2006年05期

10 朱文清;蒋雪茵;张志林;;有机发光器件中固态界面处激基复合物的形成及特性(英文)[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彭义;许宁生;赵福利;;掺杂改善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特性[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2 葛宝全;姚宁;张兵临;;ITO/TPD/Alq_3/Al有机发光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彭应全;杨青森;邢宏伟;李训栓;;有机界面势垒对有机发光器件电流以及载流子和电场分布的影响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钟高余;徐正;张松涛;何钧;詹义强;王晓军;熊祖洪;史华忠;丁训民;侯晓远;;DCM的生长及界面行为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5 邓家春;赵杰;许谷;;八羟基葵宁铝(ALQ_3)薄膜的蒸镀与结晶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6 王帅;刘云圻;占肖卫;于贵;朱道本;;窄谱带的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7 刘式墉;杨开霞;黄劲松;;有机量子阱电致发光器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8 徐丹凤;曾和平;;新型含有喹啉和苯的2位取代8-羟基喹啉衍生物OLED材料[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娟玉;张凤燕;朱丽荣;韩杰;庞美丽;孟继本;;带噻吩基的1,3,4-VA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液晶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应用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姜文龙;赵晓红;王静;丁桂英;韩强;王红梅;张刚;;用硫酸处理ITO表面提高OLED的发光效率[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柏林 于洋;长春应化所光电材料研究获奖[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一凡 子日;林德上海大学开发柔性显示封装方案[N];中国化工报;2010年

3 叶欣;第23届全国照明电器材料大会在海口召开[N];消费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文宇;顶发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瞿述;有机发光器件界面效应及相关物理特性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高歆栋;有机发光器件性能优化及电荷输运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王敏帅;Alq_3基有机发光器件的光电子能谱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天瑜;基于DPV的蓝色和白色有机发光器件及其效率滚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姜文龙;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詹义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黄卫东;高可靠性电子封装中防潮薄膜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3年

9 王希祖;有机/无机表面,界面以及有机发光器件光衰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曹进;微腔结构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D];上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际翔;有机发光器件磁场效应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谢军;关于改善蓝光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蔡得贵;微透镜阵列在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崔国宇;溴化铷N型掺杂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蒋立臻;FePC在Ag(110)基底上吸附能级及结构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尹晓冉;有机发光器件中的电压分布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钟玉磬;表面等离子增强型有机发光器件的制备与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刘默;有机发光器件光取出效率理论模拟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涛;氮化锂n型掺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李新红;QAD亚单层OLED和单掺杂层白光OLED的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52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952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6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