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双馈风电机组故障行为及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12 15:10

  本文选题:双馈风电机组 + 故障行为 ; 参考:《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0期


【摘要】:由于双馈风电机组具有不同于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且不同型号双馈风电机组在实现故障穿越时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造成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发生变化。文中通过对双馈风电机组控制特点及故障行为的深入研究,指出双馈风电机组的故障行为由故障穿越运行控制策略决定,并给出其等效外特性。基于等面积定则定性分析了双馈风电机组接入单端送电系统后,其故障行为对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的机理。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进行了时域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故障期间减小双馈风电机组有功给定值、增加无功注入控制比例系数有利于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故障清除后有功恢复控制对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影响不大,验证了所提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Abstract]:Th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y-fed wind turbine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 and different types of double-fed wind turbine adopt different control strategies to realize fault traversing, which results in the change of power system transient stability in large-scale wind power grid connection. Through the deep study of the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and fault behavior of doubly-fed wind turbin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ault behavior of doubly-fed wind turbine is determined by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fault traversing operation, and the equivalent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are given. Based on the constant area rule, the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fault behavior on the transient stability of a doubly-fed wind turbine is analyzed after it is connected to a single-terminal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 time domain show that reducing the given value of active power of doubly-fed wind turbine during the fault period and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al coefficient of reactive power injection control are beneficial to the transient power angl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active power recovery control after fault clearing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transient power angl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which verifi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analysis.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2CB215105)~~
【分类号】:TM614;TM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禹胜;EEAC与直接法的机理比较(三)定性判稳与定量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3期

2 迟永宁;王伟胜;刘燕华;戴慧珠;;大型风电场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15期

3 郝元钊;李培强;李欣然;毕正军;王玲;;风电机组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年02期

4 张明理;徐建源;李佳珏;;含高渗透率风电的送端系统电网暂态稳定研究[J];电网技术;2013年03期

5 张艳霞;童锐;赵杰;宣文博;;双馈风电机组暂态特性分析及低电压穿越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6期

6 徐海亮;章玮;贺益康;陈建生;;双馈型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技术要点及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20期

7 汤奕;赵丽莉;郭小江;;风电比例对风火打捆外送系统功角暂态稳定性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20期

8 于强;孙华东;汤涌;赵兵;顾卓远;;双馈风电机组接入对电力系统功角稳定性的影响[J];电网技术;2013年12期

9 林俐;杨以涵;;基于扩展等面积定则的含大规模风电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年12期

10 刘其辉;贺益康;张建华;;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的运行控制及建模仿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郝正航;双馈风电机组的暂态行为及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影响[D];天津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凤婷;晁勤;;风速变化的并网型风电场故障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杨罡;刘明光;屈志坚;;基于MPC算法的电力系统负荷频率控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陈诚;;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谐波电流检测法原理及内在联系探究[J];兵工自动化;2008年08期

4 付勋波;;单周期控制在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8年04期

5 刘燕;康积涛;秦浩庭;;应用STATCOM改善发电机轴系扭矩的研究[J];大功率变流技术;2008年06期

6 李大虎;石新春;;双馈异步发电机组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1年02期

7 常勇;胡以怀;崔秀芳;;船舶电站负荷扰动下轴系瞬时转速的动态仿真[J];船舶工程;2010年04期

8 潘高飞;赵跃平;;基于虚拟仪器的船舶电站数字仿真平台研究[J];船舶工程;2010年S2期

9 林波;方宁;刘红兵;;双馈风力发电机P—Q解耦控制的研究[J];船电技术;2009年11期

10 王娟;吉晏平;;FACTS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妙平;年晓红;;关联电力大系统的非线性分散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周雪松;李超;马幼捷;李季;于阳;;自抗扰控制技术在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胡伟;侯佑华;徐飞;于骥;;电力系统发电厂联络变压器的降损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刘青松;岳晋萍;;基于神经网络的变速恒频风机变桨距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5 吴水军;陈晶;刘明群;杨滔;杨杨;;励磁系统调差环节对系统阻尼的影响机理和仿真分析[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0年

6 王正风;白涧;;发电机无功功率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A];第四届安徽科技论坛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王正风;黄太贵;;发电机无功功率与机端电压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分析[A];第十六届(2008年)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鹏;;复杂系统临界电压的实用计算法[A];200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贾宁;常鲜戎;;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DTS)继电保护模块的开发[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姚涛;石晶;唐跃进;李敬东;;SMES和调速器的协调控制[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钱军;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撖奥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特性与保护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仲悟之;受端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机理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5 汪隆君;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璞;多直流馈入受端交流电网继电保护动作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罗珂;基于输出预测和LMI方法的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施希;大型压水堆核电站接入电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段志远;计及信号传输时延的电力系统阻尼控制器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胡笳;系统扰动条件下同步发电机运行行为的时步有限元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伟;风力发电机组暂态模型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张丛辉;船舶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稳定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玉佳;特高压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徐滨海;船舶电力仿真系统建模及拓扑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周志飞;考虑风速随机性的风电场电压相关问题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许珊珊;分岔理论在风电系统电压稳定分析中的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冯凯辉;风电场动态无功补偿方案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彩玲;改进PSO算法在综合负荷建模中的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周葛城;基于Prony算法SCADA系统动态信息的压缩传输[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陶琼;基于电压水平约束的负荷安全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郁灿;金新民;张禄;战亮宇;;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稳态分析[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年04期

2 吴国祥;马炜;陈国呈;俞俊杰;;双馈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空载并网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3 贺益康;周鹏;;变速恒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9期

4 黄梅;万航羽;;在动态仿真中风电场模型的简化[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9期

5 黄学良;刘志仁;祝瑞金;杨增辉;周赣;王朝明;季振亚;;大容量变速恒频风电机组接入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6 高勇;张文娟;杨媛;安涛;;基于无源性的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7期

7 尹明;王成山;葛旭波;张义斌;;中德风电发展的比较与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9期

8 蔚兰;陈宇晨;陈国呈;吴国祥;;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9 陈霞;林卫星;孙海顺;文劲宇;李乃湖;姚良忠;;基于多端直流输电的风电并网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10 王勇;张纯江;柴秀慧;高俊娥;杜翠;;电网电压跌落情况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电磁过渡过程及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国宝;[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其辉;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迟永宁;大型风电场接入电网的稳定性问题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6年

3 尹明;基于VSC-HVDC的风电场联网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4 孙强;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域及低频振荡[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曲艺;风电接入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及低压穿越能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2 侯红景;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风电场并网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新菊,于强民,范秀珍;用李亚普诺夫第二法分析暂态稳定性[J];电力学报;2001年01期

2 王英,谈定中,王小英,张炎平,唐国庆;基于风险的暂态稳定性安全评估方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3年12期

3 石雪梅;吴迪;;小容量机组对220kV电网的暂态稳定性影响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褚云龙;谢欢;;基于相图凸凹性和系统辨识理论的暂态稳定性快速预测方法[J];电网技术;2008年05期

5 赵兴勇;贾玉君;;考虑发电机磁链衰变动态的暂态稳定性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年10期

6 金翼;孟丽娟;陈晓东;朱莉莉;;110kV线路全线快速保护退出电网暂态稳定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年24期

7 汪芳宗;何一帆;;基于多级高阶辛Runge-Kutta方法的暂态稳定性并行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11期

8 叶国华;孔祥玉;孙闻;;蒙特卡罗法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年05期

9 贾瑞;许国瑞;康锦萍;李和明;;不同发电机模型大扰动特性及暂态稳定性的对比研究[J];电力安全技术;2012年11期

10 叶承晋;黄民翔;;考虑暂态稳定性的多目标最优潮流[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俊;蔡兴国;朴在林;;考虑暂态稳定性约束的最优潮流[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夏凡;;风电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第五届“智能电网”暨“电机能效提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孙元章;杨新林;;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预防控制研究综述[A];“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重大课题”部分专题暨第九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凯;电力系统概率暂态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兰洲;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东冉;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邵志敏;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1年

3 赵璞;温州电网暂态稳定性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卢岑岑;提高交直流互联系统暂态稳定的直流功率调制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周志;定速异步风机模型及暂态稳定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雷瑞丰;含冲击性负荷工业供电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7 方振;影响安徽电网暂态稳定性因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逄博;风火打捆外送直流闭锁故障暂态稳定性及控制措施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夏凡;风电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及调峰能力影响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10 马敏;风电接入对电网暂态稳定性及调峰能力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2010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010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3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