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以直流逆变站为动态无功源的暂态电压稳定控制

发布时间:2018-06-16 04:35

  本文选题:逆变站 + 动态无功特性 ; 参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34期


【摘要】:受特高压直流送电容量大、多直流密集落点以及负荷高密度分布等因素影响,受端电压稳定问题已成为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制约负荷接纳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逆变器准稳态模型,解析其无功消耗与送电有功间的强关联特征;通过时域仿真,明晰逆变器无功消耗与容性补偿器无功出力动态差异,明确该差异可使逆变站成为动态无功源,即直流有功回降后逆变站可向交流电网注入动态无功。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受端电网电压稳定性的直流紧急控制启动判据和撤销判据,以及具备在线应用前景的基于逆变站换流母线电压受扰轨迹的直流紧急控制策略。呼盟—豫西?800 k V/8 000 MW特高压直流受端电网大扰动时域仿真结果,证实了所提控制策略是提升受端电网电压稳定性和规避切负荷的经济有效措施。
[Abstract]:The problem of terminal voltage stabil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threaten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power grid and restrict the load acceptance ability,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large capacity of UHV DC power transmission, multi-DC dense drop point and high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load. Based on the quasi-steady model of inverter, the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reactive power consumption and active power transmission is analyzed, and the dynamic difference between reactive power consumption of inverter and reactive power output of capacitive compensator is clarified by time domain simulation. This difference can make the inverter station become a dynamic reactive power source, that is, the inverter station can inject dynamic reactive power into the AC power network after the DC active power drop. On this basis, the DC emergency control startup criterion and revocation criterion for improving the voltage stability of the terminal network are proposed, as well as the DC emergency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the disturbing path of inverter station commutation bus voltage with on-line application prospect. The time domain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large disturbance of 800 kV / 8 000 MW UHV DC terminal power network in Hululian-West Henan Province prove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is an economic and effective measure to improve voltage stability and avoid load cutting of the receiving end network.
【作者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7143) 国家电网公司大电网重大专项资助项目课题(SGCC-MPLG001-2012)~~
【分类号】:TM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占勇,李光熹,刘志超,姚钢;计及FACTS装置的最大输电能力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5期

2 杨卫东,薛禹胜,荆勇,晁剑,黄蔚亮,洪潮,杨彬彬;南方电网中多个直流系统间的协调功率恢复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5期

3 谢惠藩;张尧;夏成军;;特高压紧急直流功率支援策略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年08期

4 杨卫东,徐政,韩祯祥;多馈入交直流电力系统研究中的相关问题[J];电网技术;2000年08期

5 管秀鹏,孙元章,赵国梁,程林,晁剑,荆勇,洪潮,黄蔚亮;南方电网西电东送暂态功率传输极限研究[J];电网技术;2004年02期

6 张建设,张尧,张志朝,武志刚;直流系统控制方式对大扰动后交直流混合系统电压和功率恢复的影响[J];电网技术;2005年05期

7 傅旭;王锡凡;;一种新的节点静态电压稳定指标及切负荷算法[J];电网技术;2006年10期

8 李春艳;孙元章;陈向宜;邓桂平;;西欧“11.4”大停电事故的初步分析及防止我国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措施[J];电网技术;2006年24期

9 林伟芳;汤涌;卜广全;;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J];电网技术;2008年11期

10 张帆;徐政;;直流输电次同步阻尼控制器的设计[J];电网技术;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直流输电换流站系统构成及主接线方式[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叶斌;石磊;穆晓立;;安徽电网暂态电压稳定性初步研究[J];安徽电力;2006年02期

3 陈茂迁;;交直流输电系统交互影响特性分析[J];安徽电力;2012年01期

4 帅春江;;孔洞对直埋式农用屏蔽电缆耦合效应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5 楚金伟;肖遥;邓军;陈禾;赵宇明;倪园;张斌;夏辉;;±800kV云广UHVDC输电线路合成电场测试与分析[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2年02期

6 邓军;肖遥;楚金伟;赵宇明;张斌;倪园;夏辉;张建功;;±800kV云广UHVDC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测量与分析[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2年02期

7 黄小羽;高沁翔;夏明超;;特高压直流输电交流滤波器失谐报警的仿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8 祝志祥;韩钰;陈新;马壮;柳彦博;;等离子喷涂制备直流接地极钢基体NiFe_2O_4防腐涂层[J];中国表面工程;2012年03期

9 周鑫;;秦皇岛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建民;张喜乐;吴增泊;孙优良;赵文祥;;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电磁场特性的数值应用研究[J];变压器;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得宇;基于MAS的智能电压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英英;基于事故链的电力系统连锁故障风险评估与预防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仲悟之;受端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机理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颜湘莲;交流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潜供电弧自熄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年

5 朱少敏;多媒体数字水印若干关键算法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6 郑文杰;最优协调电压控制的直接动态优化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汪隆君;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璞;多直流馈入受端交流电网继电保护动作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慧芳;非并网风电直供系统方案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罗兆楠;直流输电线路邻近建筑物时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二云;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志飞;考虑风速随机性的风电场电压相关问题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潘;基于分岔理论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及无功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陶琼;基于电压水平约束的负荷安全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朱闪闪;有载调压变压器对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磊;安徽电网调度员实时监控及事故告警、辅助决策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梁剑;电力系统负荷节点电压稳定临界边界变化特性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海凤;特高压直流控制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崔涛;±500kV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曾广桥;直流偏磁对高压设备运行的影响及应对[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华;宋强;滕乐天;韩英铎;;暂态电压稳定与新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2 吴起;林莉;牟道槐;蔡伟程;;用TCSC和SVC提高交直流并联输电系统大干扰电压稳定性分析[J];电气应用;2007年04期

3 印永华;郭强;张运洲;吕健;葛旭波;吴云;刘志铎;邬炜;;特高压同步电网构建方案论证及安全性分析[J];电力建设;2007年02期

4 孙昕;刘泽洪;印永华;郭强;吴云;佟明冬;张运洲;韩丰;;中国特高压同步电网的构建以及经济性和安全性分析[J];电力建设;2007年10期

5 刘泽洪;高理迎;余军;;±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J];电力建设;2007年10期

6 张文亮,胡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应用于工程的分析研究[J];电力设备;2004年07期

7 顾晓荣,薛禹胜;FACTS装设地点的定量评估及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6期

8 刘明波,程劲晖,程莹;交直流并联电力系统动态电压稳定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16期

9 伍力,吴捷,钟丹虹;多目标优化改进遗传算法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12期

10 孙元章,赵枚,黎雄,宋永华,肖颖;STATCOM控制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卫东;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周长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鹏;HVDC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D];四川大学;2003年

2 管秀鹏;南方电网暂态电压稳定分析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张飚;基于特征结构法的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性评估[D];广西大学;2006年

4 张梅;交直流混合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永生;陈燕梅;;大电网动态无功优化的快速解耦算法[J];南方电网技术;2011年05期

2 赖永生;陈燕梅;郑文杰;;大电网动态无功优化问题的快速解耦算法研究[J];广东电力;2011年11期

3 张浩;马爱军;周鑫;杨小东;;一种改进型动态无功优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年24期

4 赖永生;刘明波;陈燕梅;;大规模电网的动态无功优化算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年05期

5 朱玉华;杨扬;;考虑谐振约束的电网动态无功优化新算法[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年05期

6 蔡昌春;丁晓群;王宽;沈茂亚;吴祯;;动态无功优化的简化方法及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5期

7 颜伟;田甜;张海兵;伏进;毛国志;刘志宏;;考虑相邻时段投切次数约束的动态无功优化启发式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0期

8 陈燕梅;王林;;动态无功优化问题的简化及其快速求解算法[J];电力与电工;2013年04期

9 王林;陈燕梅;;动态无功优化的实用化模型研究[J];电力与电工;2013年04期

10 杨悦;李国庆;;配电网动态无功优化空间-时间解耦的一种新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伟;陈蔚;吴军基;;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动态无功优化研究[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高振江;张立新;吴金钊;;变电站动态无功优化补偿模式探讨[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四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悦;基于时间—空间解耦的动态无功优化方法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2 韩新华;输配电网的动态无功优化和跟踪调节技术[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蔚;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动态无功优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4 陈灿;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与动态无功优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张一荻;交直流受端电网动态无功需求特性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田甜;动态无功优化实用模型及启发式混合智能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张海兵;交直流系统的动态无功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宋勤;配电网动态无功优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叶德意;含风电机组的配电网动态无功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崔岩;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油田配电网静动态无功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25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025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3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