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PWM整流器中灾难性分岔分析
本文选题:PWM整流器 + 灾难性分岔 ; 参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3期
【摘要】:该文研究了三相PWM整流器由于电路参数的非理想因素而引起的灾难性(catastrophic)分岔。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模型研究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系统状态空间平均模型雅克比(Jacobian)矩阵的特征根轨迹,据此确定了系统的边界,结果表明,交流侧等效串联电阻是影响系统灾难性分岔的一个本质参数。通过分析状态空间平均模型的平衡点,得到一个参数含有交流侧等效串联电阻的一元二次方程,该方程Δ=0所确定的边界,恰好与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得到的边界相吻合,但据此确定的关于系统稳定边界的表达式更能反映系统运行的物理机理和本质特性。比较了利用数值仿真、状态空间平均模型、系统功率方程和系统的平衡点4种不同方法分析系统稳定性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一种避免灾难性分岔发生的控制措施。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和电路实验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atastrophic bifurcation of three-phase PWM rectifier caused by the non-ideal factor of circuit parameters is studied. The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state-space averaging model. The eigenvalue locus of the Jacobian matrix of the state-space averaging model of the system is obtained, and the boundary of the system is determined. Ac side 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 is an essential parameter that affects the catastrophic bifurcation of the system. By analyzing the equilibrium point of the state space average model, a quadratic equation with parameters containing the AC side 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 is obtained. The boundary determined by the equation 螖 0 coincides with the boundary obtained by the state space average model.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the system stability boundary can better reflect the physical mechanism and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operati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our different methods, such as numerical simulation, state space average model, system power equation and system equilibrium point, are compared to analyze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and a control method to avoid catastrophic bifurcation is proposed. Finall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nalysis results is verif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circuit experiments.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山西省电力公司;
【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20321005-02,20130321027-01,MD2014-06)~~
【分类号】:TM4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景巍;谭国俊;赵张飞;叶宗彬;;三电平PWM整流器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10期
2 钟炎平;陈耀军;吴胜华;;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稳定性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文立;郑旺;王峰;朱威;;基于虚拟电网磁链定向的三电平PWM整流器矢量控制研究[J];变频器世界;2011年12期
2 彭铖;刘建华;潘莉丽;;基于虚拟同步电机原理的微网逆变器控制及其仿真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3 翟利利;卜文绍;王少杰;;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定频虚拟磁链直接功率控制[J];电测与仪表;2012年05期
4 赵克;耿加民;汪之文;孙力;;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启动过程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5 屈莉莉;张波;;PWM整流器控制技术的发展[J];电气应用;2007年02期
6 赵克;耿加民;孙力;;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新型并网控制技术[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8年04期
7 吴凤江;汪之文;孙力;;PWM整流器的改进虚拟磁链定向矢量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8年05期
8 张文娟;高勇;马浩淼;李守智;安涛;;PWM整流器虚拟电网磁链振荡性能改善[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0年07期
9 屈莉莉;张波;;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技术的发展[J];电力电子;2007年04期
10 吕观顺;李春静;;无交流电压传感器PWM整流器启动性能改善[J];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永;;基于简单空间矢量下单周控制的三相双向整流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李奇;陈维荣;刘述奎;黄进;田维民;;基于虚拟磁链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并网控制系统研究[A];2012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良光;煤矿交流提升机双馈调速系统起动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浩;大功率三电平变换器关键技术及同步电机传动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3 李辉;采用串联网侧变换器的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运行和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吴轩钦;电励磁同步电机双三电平矢量控制系统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张辉;永磁同步电机变频驱动鲁棒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周娟;四桥臂有源电力滤波器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李光叶;双PWM变换器协调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闫士杰;微型燃机发电系统的一体化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9 吴凤江;四象限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白皓然;高速发电机分布式发电系统功率变换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广凯;电网不平衡条件下PWM整流器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与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尚磊;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改进直接功率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蔡彦涛;大型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马晓娜;双馈风力发电机PWM整流器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5 罗朝旭;无电网电压传感器的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PI-谐振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王鹏;三电平脉冲整流器的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屹;超导储能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朱晓亮;基于电网电压定向三相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刘纯;变速恒频交流励磁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并网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黄立丽;大功率PWM变换器的关键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小亮;;低开关频率中压传动的定子磁链轨迹跟踪控制综述[J];变频器世界;2009年12期
2 马小亮;魏学森;;西门子的优化三电平PWM信号生成方法[J];变频器世界;2010年01期
3 杨培志;张晓华;陈宏钧;;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模型准线性化[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8期
4 詹长江,韩郁,赵良炳,韩英铎;基于电压空间矢量PWM脉宽调制方式的新型三电平高频整流器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1999年02期
5 吴凤江;汪之文;孙力;;PWM整流器的改进虚拟磁链定向矢量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8年05期
6 杨荣峰;王高林;于泳;徐殿国;;减小共模电压的通用多电平SVPWM算法及FPGA实现[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0年10期
7 李永东,高跃,候轩;大容量多电平变换器PWM控制技术现状及进展[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5期
8 熊健,康勇,张凯,陈坚;电压空间矢量调制与常规SPWM的比较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1999年01期
9 马小亮;;概述低开关频率PWM变频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电气传动;2009年05期
10 赵振波,李和明,许伯强;基于虚拟磁链的PWM整流器数学模型及仿真[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金榜;三相电压源PWM整流器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伍超;三相三电平PWM整流装置控制策略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子峰,张尹;降低MLCC等效串联电阻的设计和工艺方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4年06期
2 L.K.Wong;T.K.Man;;输出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对滞环控制功率转换器的影响[J];今日电子;2008年08期
3 杨柏禄;关晴予;陈永真;;电解电容器等效串联电阻特性及其对应用的影响[J];电源世界;2008年10期
4 罗生门;有机半导体铝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最新进展——静电容量增大 等效串联电阻降低[J];电子产品世界;1996年11期
5 ;电容器[J];电子科技文摘;1999年10期
6 朱绪飞,庞志成;电容器高频损耗与材料的关系[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2年07期
7 刘仲娥;王耀东;宋金荣;陶珊;潘平华;;电容器在能量转换技术应用中的新进展[J];材料导报;2005年02期
8 陈永真;孟丽囡;;铝聚合物电解电容器的特性及应用[J];电子设计应用;2006年04期
9 康伟;邱瑞昌;;电容器在电力电子设备应用中的特殊要求[J];电子质量;2007年01期
10 DavidRitchey,晓萍;高频用电容器的各种选择与进展[J];电子产品世界;1997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山西阳泉市交通职业中专学校 闫恺福;深入理解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ESR[N];电子报;2007年
2 河南 赵理科;浅谈固态电解电容器[N];电子报;2006年
3 潘大男;顺应市场变化 电容器行业步入新一轮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光铧;有机片式固体钽电解电容器工艺优化与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48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048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