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计及广域信号时变时滞影响的大型双馈风力发电系统附加鲁棒阻尼控制

发布时间:2018-07-02 22:30

  本文选题:大型双馈风力发电系统 + 广域时滞阻尼控制 ; 参考:《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大规模风电接入互联电力系统可能会导致电网联络线上严重的功率振荡。大型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能独立控制有功和无功功率,可以通过将控制信号附加到有功功率控制环节来调节输出的有功,以此用来阻尼系统功率振荡。针对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功率振荡,采用广域测量数据并选择合适的反馈信号实现了快速的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在建立的电力系统线性化模型中考虑了广域测量信号时滞。基于自由权矩阵方法获得了线性化模型标准化时滞鲁棒控制方法,可以由线性矩阵不等式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设计得到了广域时滞状态反馈控制器。控制器参数可以通过所提出的LMI迭代算法优化得到。结合状态观测理论获得了一种新型广域时滞输出反馈控制器。基于四机两区域仿真模型建立了含风电接入的互联电力系统研究模型。时域仿真表明,所提出的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器能有效地阻尼系统区间振荡。
[Abstract]:Large scale wind power connected to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 may cause serious power oscillation in power grid connection line. Large doubly fed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an control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independently. It can adjust output active power by attaching control signal to active power control link, so as to damp power oscillation of the system. The possible existing power oscillation, the wide area time-delay damping control is realized by using the wide area measurement data and 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feedback signal. In the established power system linearization model, the time delay of the wide area measurement signal is considered. Based on the free weight matrix method, the linearized model standardized time-delay robust control method is obtained, which can be made from the line. On this basis, a wide area time-delay state feedback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he controller parameters can be optimized by the proposed LMI iterative algorithm. A new type of wide area delay output feedback controller is obtained by combining the state observation theory. Based on the four machine two region simulation model, the wind power access is established. The time-domai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wide area delay damping controller can effectively damp the system interval oscillatio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074101)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10141110032) 武汉大学博士生自主科研基金(2011102070018)资助项目
【分类号】:TM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海云;贾宏杰;余晓丹;;基于LMI理论的时滞电力系统无记忆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9期

2 孙元章;吴俊;李国杰;;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英文)[J];电网技术;2007年20期

3 张子泳;胡志坚;李勇汇;;并网型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J];高电压技术;2011年01期

4 李辉;陈宏文;杨超;赵斌;唐显虎;;含传输线功率信号的双馈风电场附加阻尼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24期

5 张子泳;胡志坚;李勇汇;方家成;姜美玲;王贺;;大型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小信号动态建模及附加阻尼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18期

6 卢强,梅生伟,申铁龙,胡伟;非线性H_∞励磁控制器的递推设计[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0年01期

7 王成山;石颉;;考虑时间延迟影响的电力系统稳定器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8 于广亮;张保会;谢欢;汪成根;邹本国;王大鹏;;不健全广域信息下时滞非线性鲁棒综合控制器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9 石颉;王成山;;考虑广域信息时延影响的H_∞阻尼控制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10 刘高原;王杰;;交直流联合输电系统的鲁棒稳定控制器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泉溪;银兵;许根山;;风神轮胎高温循环水泵腐蚀现象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曹苏民;陆一心;;面向系统方块图的频域数字仿真方法[J];安徽工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3 吴盛英;;数控控制软件设计中的一个问题[J];安徽工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4 王霏;孙佩卿;;现代控制理论教学软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5 王霏;用WALSH函数对线性时变系统进行分析和最优控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6 任和生;状态观测器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7 田建伟;胡兆光;吴俊勇;周景宏;;远距离大容量风水互补系统的优化调度[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董木森;线性定常系统典范分解方法与评注[J];北京钢铁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9 彭建鑫;金辉;陈慧岩;;基于最优化理论的离合器接合曲线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10 陆爽,侯跃谦;二阶系统性能参数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硕;朱莉;杜林;刘永民;梅小丽;;风电场集中与分布并网对地区电网电压的影响研究[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2 芮丰;李然;陈忠强;冯晓迪;万理想;;基于AMESim的全功能强力液压支架试验台垂直加载系统的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葛友;李春文;汤洪海;;多机电力系统H_∞滑模分散鲁棒励磁控制器设计[A];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高艾;崔平远;崔祜涛;;小行星探测器软着陆自主导航与制导方法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晓保;;列车变频空调应用节能效果分析[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朱西平;支希哲;顾致平;;Hurwitz稳定性判据用于线性多变量系统问题讨论[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2(9)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9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孙磊;杨伟;;基于自适应逆推的汽门控制器设计[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陈烈;陈伦铭;;非零控制输出线性系统降阶观测器设计[A];第24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张维海;谭成;;复随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检测性[A];第24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张林;王庆光;闫新宏;;山钢集团3200m~3高炉矿槽皮带上料最优控制[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婷;离散时间Markov跳变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H_2/H_∞控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钱军;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权建洲;高速工况下H型桁架定位平台的建模与同步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罗珂;基于输出预测和LMI方法的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春喜;大容量400Hz中频逆变器拓扑和数字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傅林坚;大流量高响应电液比例阀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刘英杰;负载口独立电液比例方向阀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茜;风电场与输电网协调规划的模型和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郭秀丽;采伐联合机机械手运动分析与控制系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郑刚;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旭;基于ARM的电阻点焊控制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王坤;液体粘性传动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中波;自备热电厂工程电气部分研究设计[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岱荣;空间多级倒立摆控制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齐秀飞;40t.m液气锤系统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屈海峰;基于嵌入式的矿井提升机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毕武林;煤粉火焰稳定性与熄火综合评判模型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孟兆博;基于MRAS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闫翠会;锅炉过热器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和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应用[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10 朱泽磊;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建模与优化及其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超;谢小荣;吴小辰;吴京涛;;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2 袁金腾;王秀明;姜志国;;基于LMI的电力系统广域附加阻尼控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常勇;徐政;;SVC广域辅助控制阻尼区域间低频振荡[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2期

4 乔嘉赓;鲁宗相;闵勇;刘捷;谢珍建;王海潜;;风电场并网的新型实用等效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5 谢小荣,肖晋宇,童陆园,韩英铎;采用广域测量信号的互联电网区间阻尼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02期

6 江全元,邹振宇,曹一家,韩祯祥;考虑时滞影响的电力系统稳定分析和广域控制研究进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3期

7 袁野;程林;孙元章;张剑云;;广域阻尼控制的时滞影响分析及时滞补偿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14期

8 贾宏杰;谢星星;余晓丹;;考虑时滞影响的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21期

9 董存;余晓丹;贾宏杰;;一种电力系统时滞稳定裕度的简便求解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1期

10 关宏亮;迟永宁;戴慧珠;杨以涵;;并网风电场改善系统阻尼的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宏亮;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美莲;交直流并联输电系统直流功率调制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栗春,马晓军,姜齐荣,王仲鸿;STATCOM提高系统暂态稳定及阻尼的动模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9年12期

2 陈龙,周立开,江浩斌,汪若尘,汪少华;可调减振器阻尼控制与半主动悬架的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0期

3 李晓静;王西田;王绍德;吴变桃;;汽轮发电机电气参数对次同步扭振阻尼的影响[J];发电设备;2009年04期

4 曾京,戴焕云,邬平波;基于开关阻尼控制的铁道客车系统的动力学性能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4年06期

5 周艳伟;;高压直流输电对低频振荡抑制作用的仿真研究[J];电气开关;2009年03期

6 邓宏光,孙大刚,迟永滨,唐耀平,马卫东;工程机械振动与噪声的阻尼控制[J];建筑机械;2001年11期

7 庄继德,陈善华,张宝生,门永新;实际两级可控式减振器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J];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8 吴元杰,徐博侯;非线性随机振动系统的阻尼模糊控制[J];中国机械工程;1999年02期

9 李鸿炜;李伟;;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10 赵镇锋;阮祥发;;C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模式的初步研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江燕瑜;张耀华;;巨型框架悬挂体系阻尼控制设计方法[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2 陈启东;庄表中;;随机离心机的非线性减振方法与起动阶段的阻尼控制[A];振动工程学报(工程应用专辑)[C];2001年

3 谢峰;张少华;;电流变减振器外特性试验研究及其阻尼控制策略[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春巍;欧进萍;;结构主动质量阻尼控制系统的控制力特点数值分析[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5 叶华;刘玉田;;基于在线递推闭环子空间辨识的电力系统模型预测阻尼控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张大千;张天侠;訾学博;吕伟;;车辆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的控制策略探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程英;田华;钱若军;吴启迪;;结构振动控制方法概述[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8 张兴;刘淳;刘芳;谢震;;在基于LCL滤波器的PWM整流器的新型控制策略[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冬;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2 张耀华;巨型框架悬挂体系动力学及结构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

3 靳晓凌;基于FACTS装置的阻尼控制器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张祥宇;变速风电机组的虚拟惯性与系统阻尼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5 王俊;分布异构环境下基于中间件的负载平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陈仲伟;基于飞轮储能的柔性功率调节器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邓志恒;预应力巨型框筒悬挂阻尼控制结构体系若干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8 郭成;基于量测及计算智能的电力系统阻尼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王月明;高速客车半主动悬挂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 叶华;大规模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与广域自适应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赢祺;两结构互联体系的高效阻尼控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2 李志杰;电动转向系统研究与数字化实现[D];天津大学;2005年

3 罗辉辉;基于EHA的车辆主动悬架控制算法与试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陶晓光;大跨度索—梁多层悬挂阻尼控制结构体系动力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5 李振华;EPS系统控制性能建模与仿真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刘芳;LCL-VSR的控制与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王博;某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吕威;轿车交流电机EPS控制研究与试验台测控系统开发[D];吉林大学;2007年

9 殷勋;电动助力系统控制单元开发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10 孟庆顺;大型起重工程船吊钩减摆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91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091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8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