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磁干扰预测分析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problem in substation switch operation, two aspect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the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model of air insulated substation isolation switch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ATP software to simulate 500kV UHV substation disconnector which is suitable for high voltage no-load busbar operation transient. The transient overvoltage and overcurrent generated by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at the end of no-load bus are analyzed,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 Secondly, the improved multivariable grey prediction modeling theor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study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nvironment of substation. The multivariable grey prediction model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data predic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prediction results meet the expected requirements. It is proved that it is feasible to apply the multivariable grey prediction modeling theory to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prediction analysis.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电磁场与电器可靠性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7044)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1317110008)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13214604D与12212171)
【分类号】:TM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薛花;姜建国;;耦合电磁干扰问题的最小二乘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5期
2 张向明;赵治华;郭飞;陶涛;肖欢;;电磁兼容测试系统电磁干扰问题分析与解决[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10期
3 顾丹珍;艾芊;陈陈;付慧;李长益;;基于ATP-EMTP的大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21期
4 余健明,燕飞,杨文宇,夏超;中长期电力负荷的变权灰色组合预测模型[J];电网技术;2005年17期
5 嵇建飞;袁宇波;庞福滨;;智能变电站就地智能设备电磁兼容抗扰度实验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S1期
6 郑树清;马靖忠;关军;;多变量灰色模型在预测中的应用[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仍存;电力系统负荷区间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海琴;蒋传文;蔡宏欣;;中长期负荷预测的傅里叶级数残差修正模型[J];安徽电力;2010年02期
2 鲁彦青;范圣韬;李夏青;;牵引供电系统建模与短路电流的仿真[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罗日成;刘从法;杨冰;俞乾;雷春燕;;基于EMTP/ATP的输电线路合闸过电压仿真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4 袁剑波;李行;;基于灰色GM(1,3)-马尔可夫链模型的公路客运量预测[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1年04期
5 陈敏;文远芳;姚宗干;王小瑜;李淑芳;张国胜;叶启弘;姚宏霖;;超高压变电站雷电过电压现场实测与仿真计算[J];电瓷避雷器;2008年06期
6 庄秋月;李凡红;;特高压变电站雷电侵入波的计算分析[J];电气应用;2012年01期
7 崔和瑞;武瑞梅;;基于分形理论的电力系统负荷特性研究[J];电力学报;2012年03期
8 李鹏程;叶林;;基于EMTP/ATP的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的模型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4期
9 李敏;江辉;黄银华;宋小明;;马尔科夫链在电力负荷组合预测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年02期
10 张谦;朱学贵;刘杰;付志红;李新;;ATP-EMTP在“电力系统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宁世国;叶林;;永磁同步发电机建模与运行特性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刘笑冰;陈建成;何忠伟;;基于MGM(1,N)模型的北京创意农业发展灰色预测[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3 郑文琛;汪洋凯;雷雨;;改进GM(1,1)模型及其在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慧;“两型电网”发展建设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崔立志;灰色预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王冠;特高压半波长输电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毛李帆;电网规划中长期负荷预测技术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谭显东;电力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6 方仍存;电力系统负荷区间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陈拥军;农村电力需求综合评价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电网规划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段利东;火电厂建设项目运营初期风险评价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9 陆宁;基于群集智能与算法融合的电力负荷组合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杨亮;基于教育系统工程理论的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媛媛;基于组合预测的核电产业发展趋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清改;基于行波法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贾竹青;基于ARIMA模型的呼和浩特地区10kV配电网负荷预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曾山清;多模智能终端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刘玉胜;PSO优化GM(1,1)幂—神经网络模型在短期电价预测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6 高又春;双磁环无极灯电子镇流器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宋廷珍;蒙特卡罗方法在网损分摊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陈敏;500kV电站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陈素娜;大空间单跨门式刚架抗火性能影响因素的权重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杨扬;基于负荷预测的无功优化控制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旭,李长益;串联补偿装置中金属氧化物可变电阻的应用[J];电瓷避雷器;2002年03期
2 刘耀年,伏祥运,张文生,曾令全;基于模糊识别与模糊聚类理论的短期负荷预测[J];电工技术学报;2002年05期
3 卫志农,王丹,孙国强,郑玉平;基于级联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概率预测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1期
4 张林昌;发展我国的电磁兼容事业[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2期
5 钱照明;陈恒林;;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研究最新进展[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6 王民量,张伯明,夏清;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共轭梯度ANN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1期
7 赵学强,陈陈;晶闸管控制的串联电容补偿模型的综合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6期
8 康重庆,程旭,夏清,沈瑜;一种规范化的处理相关因素的短期负荷预测新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18期
9 丁军威,孙雅明;基于混沌学习算法的神经网络短期负荷预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02期
10 韦凌云,吴捷,刘永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1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春生;模糊变权重组合预测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中;常用电磁干扰电平的换算[J];安全与电磁兼容;1994年02期
2 和军平,姜建国,陈斌;电力电子装置传导电磁干扰特性测量的新方法[J];电力电子技术;2001年05期
3 董伟俊,鲁海军;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抗电磁干扰的措施[J];大众用电;2005年07期
4 韦绍秋;汽车电磁干扰的产生与排除[J];大众科技;2005年02期
5 ;电磁干扰与接地[J];电力设备;2006年01期
6 郭艳萍;周海彬;;电源线上的电磁干扰及抑制分析[J];家电科技;2006年01期
7 李凯;宋波;;电磁干扰对环境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1期
8 严向锋;;电机试验站抗电磁干扰设计原理简述[J];电器工业;2010年02期
9 ;关于EMI屏蔽设计师需要了解的[J];工业设计;2012年12期
10 ;“数显系统可靠性中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研究”通过成果鉴定[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晖;刘星汛;;电磁干扰分析与抑制[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陆健;侯冬云;;减小电磁干扰的搭接、屏蔽要求及试验方法[A];第六届全国电磁兼容性学术会议2004EMC论文集[C];2004年
3 张俊峰;李兴国;娄国伟;;基于小波包的电磁干扰分析[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常若艇;;工、科、医设备的电磁干扰特性[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齐俊臣;刘春和;封艳文;易当祥;;电子产品抗电磁干扰简析[A];2008第六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田立辉;田野;董志;张吟;;某型飞机电台干扰问题分析和测试[A];2012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贵良;鞠青山;;医疗电子仪器的电磁干扰防护[A];全省医疗设备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和强;宋中伟;赵嵘;;关于电磁干扰在电厂的分析[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朱良平;蒋吉兵;刘芬;;航天测试电磁干扰分析及预防研究[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马文智;王小永;;变频设备应用中的电磁干扰防治[A];2007短壁机械化开采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立华;电磁干扰与防护技术(科普之窗)[N];人民日报;2002年
2 河南 张国光;电磁干扰的防护与评价[N];电子报;2011年
3 山东 张永贵 编译;通过扫描电源的频率降低电磁干扰[N];电子报;2013年
4 王竹青;剖析电脑的电磁干扰[N];电脑报;2002年
5 ;新模/数转换技术降低电磁干扰[N];计算机世界;2003年
6 罗庆;电磁干扰亟需科学抑制[N];中国电力报;2003年
7 李明;防护综合布线中的电磁干扰[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宋德明邋特约通讯员 严玉葆;精密雷达器材免受电磁干扰[N];解放军报;2008年
9 ;双屏蔽阻挡电磁干扰[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10 ;“锐晶先锋”FP705 有效减少电磁干扰[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红;某型无人机测控系统的电磁干扰抑制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沈雪梅;传导性电磁干扰噪声诊断与抑制综合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曹琦;抗电磁干扰铁系合金粉微波吸收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赵亚丽;基于互易法手机信号对微机保护的电磁干扰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张旭辉;混沌控制降低新型闭环DC/DC Boost变换器电磁干扰水平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6 蒋志宏;甚低频调理电路及其电磁干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田长鑫;基于电磁拓扑的频域和时域电磁干扰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8 王帆;硅通孔建模分析与电磁干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张志鹏;电磁干扰预测试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向震宇;基于labwindows/CVI的电磁干扰故障诊断系统界面及底层控制实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32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132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