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采用两阶段优化模型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内有序充电策略

发布时间:2018-07-31 17:28
【摘要】:在满足电动汽车用户充电需求及配电变压器容量限制的前提下,建立了以充电站充电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第一阶段优化模型。考虑最大化电网公司对缩小峰谷差所给予的激励,以不低于第一阶段优化所求得的最大充电收益为约束,建立了第二阶段优化模型。根据用户的驾驶习惯,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用户的充电需求,对电动汽车在无序充电、第一阶段模型和两阶段模型优化控制充电3种情形下充电站的经济效益及配电变压器下的负载情况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第一阶段模型和两阶段模型均可显著提升充电站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现行的分时电价机制下,仅采用第一阶段优化模型进行大量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往往会带来新的负荷尖峰,而两阶段优化模型在进一步增大充电站经济效益、减小峰谷差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并且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适于实际应用。
[Abstract]:On the premise of satisfying the charging demand of electric vehicle users and limiting the capacity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s, a first-stage optimization model aiming at maximizing the charging income of charging stations i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the incentive given by the power grid company to reduce the peak-valley difference, the second stage optimiz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which is not lower than the maximum charging income obtained in the first stage optim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driving habits of the users, the Monte-Carlo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charging demand of the users and to charge the electric vehicles in disorder.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load under the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the first stage model and the two stage model under the optimal control of charg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rst stage model and the two stage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charging station. However, under the current time-sharing pricing mechanism, only the first stage optimization model is used to control the charge of a large number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the two-stage optimization model can increas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charging station. It can reduce the peak and valley difference and has a high calculation efficiency, so it is suitable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电力传输与功率变换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阿尔斯通电网中国技术中心;
【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基金项目(2012AA050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07058)~~
【分类号】:U469.72;TM9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卓伟;胡泽春;宋永华;徐智威;阳岳希;刘辉;;大规模电动汽车充放电优化控制及容量效益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0期

2 姚伟锋;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辛建波;;基于双层优化的电动汽车充放电调度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1期

3 徐智威;胡泽春;宋永华;罗卓伟;占恺峤;石恒;;充电站内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1期

4 田立亭;史双龙;贾卓;;电动汽车充电功率需求的统计学建模方法[J];电网技术;2010年11期

5 宋永华;阳岳希;胡泽春;;电动汽车电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11年04期

6 田文奇;和敬涵;姜久春;牛利勇;王小君;;基于自适应变异粒子群算法的电动汽车换电池站充电调度多目标优化[J];电网技术;2012年11期

7 李秋硕;肖湘宁;郭静;刘琳;;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方法研究[J];电网技术;2012年12期

8 胡泽春;宋永华;徐智威;罗卓伟;占恺峤;贾龙;;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9 李正烁;孙宏斌;郭庆来;王尧;;计及碳排放的输电网侧“风 车协调”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10 张舒;胡泽春;宋永华;刘辉;Masoud Bazargan;;考虑电动汽车换电站与电网互动的机组组合问题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俊华;文福拴;杨爱民;辛建波;;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其调度与控制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2 徐立中;杨光亚;许昭;F.MARRA;C.TR■HOLT;;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丹麦配电系统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3 李如琦;苏浩益;;基于排队论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优化配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4 蔡秋娜;文福拴;薛禹胜;辛建波;;基于SCUC的可入网混合电动汽车优化调度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1期

5 唐现刚;刘俊勇;刘友波;冯瀚;谢连方;马玮;;基于计算几何方法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8期

6 姚伟锋;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辛建波;;基于双层优化的电动汽车充放电调度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1期

7 杜爱虎;胡泽春;宋永华;吴俊阳;;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优化的配电网规划[J];电网技术;2011年11期

8 薛飞;雷宪章;张野飚;刘红超;高赐威;;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从V2G到B2G的全新结合模式[J];电网技术;2012年02期

9 曾鸣;薛松;刘宏志;李凌云;董军;;我国区域电动汽车运营模式及其最优并网规模规划模型[J];电网技术;2012年06期

10 施泉生;孙波;蒋浩;;面向智能电网的需求侧管理[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白晓清;韦化;陈英杰;黄锋;;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双向互动的动态经济调度[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胡泽春;项顶;宋永华;毕大强;;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实验平台的设计与搭建[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蓓蓓;;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与配电网协调技术探讨[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耿群锋;吕晓荣;;基于PLC的电动汽车自适应充电控制方法[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王楠;张黎明;满玉岩;;计及换电站电池充放电优化的机组组合模型[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童素芬;张有兵;付荣;林祖泉;张健;;电动汽车充放电对系统经济调度的影响[A];海洋经济与电力发展——第十届长三角电机、电力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赵洁;鲍健强;;低碳发展思路下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技术难题的突破——两种原理性实现快速充电的方法[A];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立中;微网能量优化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胡国珍;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功率变换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邱威;考虑间歇性能源接入和运行安全的多目标有功优化调度[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穆云飞;含风电场及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与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史乐峰;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定价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苗轶群;含电动汽车及换电站的微网优化调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张学清;风电预测、协同调度及电网电压安全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张维戈;纯电动公交车换电站优化设计和经济运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李高望;含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运行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抒祥;减排约束下电力资源综合利用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琦琦;V2G建模及接入系统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白高平;电动汽车充(放)电站规模化建设与电网适应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黄润;电动汽车入网对电网负荷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黄昤;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马河祥;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陈骏;基于V2G技术的电力系统随机优化调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烨;汽车电系统建模与仿真[D];吉林大学;2012年

8 赵凯清;基于电池安全与寿命的PHEV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迟春华;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动汽车上位机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薛红红;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之协调充电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瑞瑞;任安福;陈红雨;;中国铅酸电池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展望[J];电池;2009年06期

2 王圣平;周权;周成冈;吴金平;;锂硫电池硫电极的研究现状[J];电池;2010年04期

3 王家捷;穆举国;茹海涛;;锌镍动力电池的发展和应用[J];电池工业;2006年03期

4 郭自强;;电动车电池的发展现状[J];电池工业;2008年01期

5 韩广欣;韩金东;张秀军;刘兴福;;锂离子电池组均衡充电的研究进展[J];电池工业;2009年01期

6 赵渊;周家启;刘志宏;;大电网可靠性的序贯和非序贯蒙特卡洛仿真的收敛性分析及比较[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11期

7 康继光;卫振林;程丹明;徐凡;;电动汽车充电模式与充电站建设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年05期

8 余加喜;白雪峰;郭志忠;刘瑞叶;;考虑负荷变化率的日发电计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8期

9 于晗;钟志勇;黄杰波;张建华;;采用拉丁超立方采样的电力系统概率潮流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21期

10 陈启鑫;康重庆;夏清;Daniel KIRSCHEN;;低碳电力调度方式及其决策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少芳;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谐波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宇宁,姚磊,兰晓婕;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的功能定位[J];上海汽车;2005年07期

2 林燕;;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及有待解决的问题[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11期

3 汪声銮;;第62届日内瓦国际汽车展览会所展出的电动汽车[J];世界汽车;1993年01期

4 ;世界电动汽车研制概况[J];机电新产品导报;1995年04期

5 王颖洁;电动汽车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王勇;电动汽车技术初探[J];城市公共交通;2002年02期

7 ;电动汽车的发展给电工行业带来市场机遇[J];电器工业;2002年11期

8 ;法国的电动汽车开发[J];公路与汽运;2002年06期

9 胡树华,杨威;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战略分析[J];北京汽车;2004年03期

10 胡斌祥;余慧;郭亮;向忠柱;;我国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上海汽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惠琴;欧万彬;鲍健强;叶瑞克;;电动汽车:引领城市低碳交通的未来[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晓勤;鲁植雄;逄小凤;;浅述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宏;汪映荣;;核电和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生命周期评价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0册)[C];2009年

4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何玉鑫;;电动汽车研究与发展现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唐浩;;在电动汽车产业化过程中实现技术创新[A];“2011西部汽车产业·学术论坛”暨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四届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炳力;赵韩;;贯彻“汽车新政”加快安徽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钱立军;张翔;;基于系统仿真的电动汽车优化技术[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罗韬;石建珍;;稀土政策与电动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发展[A];中国稀土储氢材料产业链的发展与共赢——第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专家报告集[C];2011年

10 张铁军;;低碳背景下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规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松泽成文;普及电动汽车需解决四项关键课题[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杨冬;电动汽车能否顺利驶入“产业化时代”[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修霄云;政府应率先使用电动汽车[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9年

4 刘维东;电动汽车是全速前进还是减速慢行?[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海燕;中国发展电动汽车有四大优势[N];中国质量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向杰;中国电动汽车之路怎么走?[N];科技日报;2009年

7 刘哲;愿电动汽车“河南造”早成气候[N];河南日报;2009年

8 张金江 吕鸿 李潇 吴成良 (本报驻西班牙记者 张金江 本报记者 吕鸿);欧盟欲靠发展电动汽车搏未来[N];人民日报;2010年

9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林伯强;中国的汽车梦应该是一个电动汽车梦[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实习生 郭子峰 记者 马建敏;电动汽车:如何破解“充电难”[N];河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乐峰;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定价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田文奇;基于时空双尺度的电动汽车换电站有序充电调度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王建;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及有序充电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郑丹;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交互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翔;电动汽车建模与仿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6 罗汉武;电动汽车灵活接入的充电设施需求预测、运行与能效评估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7 张志森;电动汽车最优自动变速及能量回馈的控制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8 陈国迎;四轮独立线控电动汽车试验平台搭建与集成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李高望;含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运行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林辉;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联合制动的模糊自整定PID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电动汽车底盘测功机的开发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张新磊;电动汽车总体设计及性能仿真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朱华;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及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郝东辉;电—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建模与仿真[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苗军;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思维;基于镁合金的轮毂式电动汽车整体式车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贾学强;电动汽车电控单元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8 王哲;双轮直驱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9 翟跃;电动汽车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邢斌;电动试验车动力系统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56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156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6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