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单相分时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1 10:22
【摘要】:随着分布式发电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本文针对并网逆变中整体转换效率不高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拓扑——单相分时并网逆变拓扑,该拓扑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和高效等优点,,本文主要围绕其展开。 本文首先介绍了该新型拓扑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然后对配合工作模式进行了四段式SPWM调制计算,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然后分别建立了单相分时并网逆变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数学模型,并最终的得到了其统一的数学模型。然后对该新型拓扑中的DC/DC推挽电路的偏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软件和硬件上的偏磁抑制方法;分析了共模干扰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针对该新型拓扑提出了硬件抑制措施,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然后根据并网电流的控制要求,进行了双PI电流闭环控制器的设计;搭建2kW实验平台,并进行了开闭环实验,测试了该新型拓扑正常电压工作范围内的开环工作效率,并作出了效率评价。接着进行了数字锁相环的研究和设计,完成了该新型拓扑的小功率下并网实验;针对桥式变换器普遍存在的死区效应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重复控制进行死区补偿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本文最后研究了该新型拓扑下的高阻抗并网问题,对高阻抗并网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抑制和补偿方案,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topology-single-phase time-sharing grid-connected topology, which is simple in structure, aiming at the low overal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grid-connected inverter. High reliabi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are the main advantages of this paper.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new topology are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four-segment SPWM modulation calculation is carried out and verified by simulation. Then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single-phase time-sharing grid-connected inverter in different modes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unified mathematical model is obtained. Then, the magnetic bias problem of DC/DC push-pull circuit in this new topology is studied, and the method of bias magnetic suppression in software and hardware is proposed, the root cause of common-mode interference problem is analyzed, and the hardware suppression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new topology. Then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grid-connected current, the design of double-Pi current closed-loop controller is carried out, and the 2kW experimental platform is built, and the open-loop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The open loop working efficiency in the range of normal voltage of the new topology is tested and the efficiency is evaluated. Secondly,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digital phase-locked loop (DPLL)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grid-connected experiment under the new topology is completed, and the dead-time effect of bridge converter is studied and analyzed. A dead zone compensation scheme using repetitive control is proposed and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In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e grid-connected problem of high impedance in this new topology is studied, and the general problems in grid-connected with high impedance are theoretically analyzed and studi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ppression and compensation schemes for different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4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庹元科;徐定成;傅剑锋;彭志春;;高效率并网逆变器发展综述[J];现代建筑电气;2011年05期

2 曾正;赵荣祥;汤胜清;杨欢;吕志鹏;;可再生能源分散接入用先进并网逆变器研究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24期

3 李蕴知;;一种并网逆变器设计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年14期

4 王斯成,余世杰,王德林,苏建徽,董路影,沈玉梁;3kW可调度型并网逆变器的研制[J];太阳能学报;2001年01期

5 陈潼;赵荣祥;;并网逆变器间接电流解耦控制策略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6年03期

6 陈潼;赵荣祥;;一种高频环节并网逆变器的实现方案[J];江南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张强;张崇巍;张兴;谢震;;风力发电用大功率并网逆变器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16期

8 文劲松;戴瑜兴;刘伟;;3kW单相可再生能源并网逆变器设计[J];低压电器;2007年15期

9 蔡磊;钱照明;彭方正;;Z源单相并网逆变器控制的实现[J];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07期

10 王宝诚;郭小强;邬伟扬;;高性能并网逆变器数字控制技术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董鹏;毕天姝;薛安成;杨奇逊;;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侯世英;庹元科;;双频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郭小强;邬伟扬;关雅娟;;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控制策略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史玉立;;微网中并网逆变器的一种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刘淑琴;戴敏;韩国志;徐聪;边忠国;;微电源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及仿真分析[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刘聪;戴珂;张树全;段科威;康勇;;分布式发电并网逆变器实现有源滤波与无功补偿功能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林辉品;王鹿军;吕征宇;;电网谐波背景下并网逆变器的PRI控制方法[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徐志英;许爱国;谢少军;汤雨;;LCL并网逆变器入网电流控制技术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何占宁;夏东伟;刘玉朋;马秀秀;;一种基于dsPIC30F4011的并网逆变器锁相控制方法[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周伶;我区光伏电站关键设备研究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N];新疆科技报(汉);2012年

2 姜小莉 左裔;光伏发电若要并网 直流先要变成交流[N];常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吴林;丰台垒球场成节能示范场[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鹏;蓄电池并网放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许德志;并网逆变器与电网谐波交互的建模分析与抑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3 李小强;LCL滤波的并网逆变器非理想电网适应性分析及优化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邹常跃;数字控制型并网逆变器与多机并联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波;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姚志垒;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陈东;并网逆变器系统中的重复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王鹿军;分布式发电中三相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李巍巍;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中电网电压引起的谐波和不平衡电流抑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殷进军;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数字单环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宇龙;电网电压畸变情况下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越;基于虚拟磁链的三相并网逆变控制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3 熊洁;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振伟;基于电网阻抗辨识的并网逆变器稳定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徐修林;含多并网逆变器的配电网谐振机理分析与抑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姜振廷;三电平T型并网逆变器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程超;单相并网逆变器LLCL型输出滤波器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8 李朋;不平衡故障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流建;基于键合图和BP神经网络的并网逆变器故障诊断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10 王军;低压微网中并网逆变器谐振问题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76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176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b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