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Boost变换器的参数选择与非最小相位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11 16:59
【摘要】:为了提高Boost变换器的暂态性能,减小非最小相位反应引起的负调对系统的影响,利用脉冲波形积分法建立了Boost变换器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下的小信号数学模型,获得了系统输入-输出以及控制-输出的传递函数,为Boost变换器暂态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电感、电容、负载、占空比、频率等参数对系统暂态性能和系统非最小相位引起的负调电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电感、最重负载、较大的占空比使得系统的零点更靠近原点,系统的非最小相位反应即负调现象更加明显;不同的电容值会影响系统的暂态性能和输出电压纹波,对负调反应没有影响。给出了提高系统暂态性能和减小非最小相位反应的参数选择思路,为Boost变换器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参数选择设计的合理性。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nsient performance of Boost converter and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negative modulation caused by non-minimum phase response on the system, a small sign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Boost converter working in the continuous mode of inductance current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pulse waveform integration method. The transfer functions of the input-output and the control-output of the system are obtained,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nsient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the Boost converter. The effects of inductance, capacitance, load, duty cycle and frequency on the transient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and the negative voltage caused by the non-minimum phase of the system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inductance, the heavier load and the larger duty cycle make the zero point of the system closer to the origin, and the non-minimum phase response of the system is more obvious. Different capacitance values will affect the transient performance and output voltage ripple of the system, but have no effect on the negative modulation response. The idea of parameter selection for improving transient performance and reducing non-minimum phase response of Boost converter is given,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optimal design of Boost converter.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arameter selection design.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陕西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7077,51277149)
【分类号】:TM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潮,邱关源;准谐振及PWM型变流器开关工作波形平均建模法[J];电工技术学报;1996年01期

2 蔡春伟;曲延滨;盛况;;准Z源逆变器的暂态建模与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1年10期

3 胡宗波,张波,方珂,刘洋海;三电平DC—DC变换器的统一建模研究[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5年01期

4 高潮,邱关源;直流电-直流电开关变流器的统一建模方法[J];电子学报;1995年02期

5 高潮,邱关源;谐振型变流器建模的脉冲波形积分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5期

6 何金梅;郑雪梅;王卫;任毅;;Boost变换器混沌现象的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4期

7 吴忠,李红,左鹏,刘伟志;DC/DC升压变换器串级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8 刘树林;刘健;杨银玲;赵新毅;;Boost变换器的能量传输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9 帅定新;谢运祥;王晓刚;周福星;;Boost变换器非线性电流控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15期

10 刘锦波;明文龙;;一种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的Boost型DC/DC变换器非线性控制方案[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2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丽琴;;基于数字控制单相PFC系统的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0年10期

2 蔡昌友;张娜;;非连续电流模式移相并联降压变换器的特性[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邹连英;杨彪;张俊;;具有温控保护的低谐波失真AB类音频功放[J];半导体技术;2008年07期

4 张加胜;李浩光;;滞环控制开关频率的一种分析计算方法[J];变频器世界;2008年03期

5 李强;王春芳;罗守宾;;半桥电路的双闭环控制系统设计与建模[J];船电技术;2007年02期

6 高波;谢澎波;冯君华;;集成PWM控制器UC1525在开关电源中应用[J];船电技术;2009年09期

7 邵桂荣;苏世栋;詹平红;;DC-DC开关变换器的动力学建模与稳定性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8 陈旭;李大伟;蒋振江;陈蜀海;;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神经网络控制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1年11期

9 黄江波;;Matlab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吴卫华;;非理想Buck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进军;纪志成;;基于BUCK-BOOST变换器的T-S模糊建模与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谢瑞;刘军;李武华;何湘宁;;环境保护中高压脉冲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孙冰;白树忠;郑世松;;基于PSIM9.0的单相光伏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常年;潘彤;;大信号开关调压系统的仿真与实验[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红茹;吴捷;;准谐振变换器的建模与性能分析[A];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吴忠;史永丽;;DC/DC升压变换器串级自适应控制[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7 闫媛媛;刘锦波;;DC-DC变换器中无源性滑模控制策略的研究[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张卫平;关晓菡;张东彦;;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改革探讨[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关晓菡;赵徐森;张卫平;刘元超;;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董鹏;毕天姝;薛安成;杨奇逊;;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思臻;高频开关电源的高效集成单周期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江辉;Buck型逆变器高阶系统布尔型滑模控制及反馈线性化最优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程如岐;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军;LCC-SPRC高压高频大功率电除尘电源的理论分析与功率参数设计[D];浙江大学;2010年

5 刘子建;四象限级联型多电平高压大功率逆变器控制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李辉;基于矩阵变换器励磁的双馈型风力发电机并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王小方;260kVA无源软开关辅助变流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乐江源;基于微分几何理论电力电子变换器非线性复合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娅妮;单周期临界导通PFC转换器控制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军伟;异步电动机高频斩波串级调速系统模型及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清震;电流型Z源逆变器主电路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岳殿霞;多电平Buck直流变换器技术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本庚;移相全桥软开关变换器的研究和设计[D];郑州大学;2010年

4 吕世家;多模块并联DC/AC电力变换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马威;多模块并联DC/DC电力变换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刘强;海洋潮流能发电系统的并网型逆变器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白鑫;超级电容器恒功率测试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廖相德;平面磁集成电压调整模块(VRM)无源控制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姚文贤;电动汽车大功率智能充电器的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邓文豪;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型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波,曲颖;电压反馈型Boost变换器DCM的精确离散映射及其分岔和混沌现象[J];电工技术学报;2002年03期

2 乔树通,伍小杰,姜建国;基于无源性的滑模控制在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3年04期

3 彭方正,房绪鹏,顾斌,高奇,钱照明;Z源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4 张涌萍;张波;陈斌;胡宗波;;基于双线性系统理论的Boost DC/DC变换器新型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7期

5 马西奎;李明;戴栋;张浩;邹建龙;;电力电子电路与系统中的复杂行为研究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2期

6 李建林;高志刚;赵斌;许洪华;;直驱型风电系统大容量Boost PFC拓扑及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7 许颇;张兴;张崇巍;曹仁贤;赵为;;采用Z源变换器的小型风力并网逆变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4期

8 李杰;王得利;陈国呈;宋丹;马yN炜;;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的三相Z源并网逆变器建模与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9 柳玉秀,许峰,徐殿国;PWM型DC-DC变换器非线性控制策略的研究[J];电工技术杂志;2003年10期

10 程如岐;赵庚申;郭天勇;;Z源逆变器的状态反馈控制策略[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何生瑜;韩建定;赵雷;;CCM Boost变换器输出反馈线性化与控制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22期

2 马红波;冯全源;;基于精确反馈线性化的Buck开关变换器定频PWM滑模控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年08期

3 周佩娟;黄守道;孟凡斌;钟小芬;;滑模控制Buck三电平变换器[J];电力电子技术;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学超;平面磁集成电压调整模块建模方法及磁耦合微分几何解耦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财;三相磁集成电压调节模块的精确反馈线性化控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77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177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d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