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无源无损软开关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

发布时间:2018-11-22 14:22
【摘要】:针对目前多数软开关逆变器拓扑结构都需要附加辅助开关器件来实现软开关技术,导致检测控制复杂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无源无损软开关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该电路在双降压全桥逆变器的基础上加入无源无损吸收电路,既保留了双降压全桥逆变器高效可靠的优点,同时利用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单向DC-DC的结构特点,通过增加无源无损吸收电路来实现软开关技术,利用无源器件自身的谐振过程改善功率器件的开关状况,减小开关管的关断损耗,同时使开关管导通期间无源无损吸收电路存储的能量得到有效转移。分析对比了七种拓扑结构的可靠度,表明无源无损软开关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实验表明了所提出的无源无损吸收电路有效地减小了开关损耗,提高了系统效率。
[Abstract]:A novel passive lossless soft-switching dual-step-down full-bridge inverter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most soft-switching inverters need additional auxiliary switching devices to implement the soft-switching technology, which leads to the complexity of detection and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dual step-down full-bridge inverter, passive lossless absorption circuit is added to the circuit, which not only retain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dual-step-down full-bridge inverter, but also utiliz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unidirectional DC-DC of dual-step-down full-bridge inverter. The soft switching technology is realized by adding passive lossless absorption circuit. The switching condition of power device is improved by using the resonant process of passive device itself, and the switching loss of switch tube is reduc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nergy stored in the passive lossless absorption circuit can be effectively transferred during the switch on. The reliability of seven topology structures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It is shown that passive lossless soft-switching dual-step-down full-bridge inverter has high reliability.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passive lossless absorption circu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witching los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efficiency.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7033)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BE2012170)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932181200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科研(NS2010093)资助项目
【分类号】:TM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洪峰,刘军;滞环电流控制型双BUCK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8期

2 张杰 ,胡军;两电平和三电平逆变器的新模块化似零电压软换流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英文)[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10期

3 顾亦磊;吕征宇;杭丽君;钱照明;;一种适用于高压输出的软开关多谐振直流变流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4期

4 孙铁成;李瑞郭;建辉付;雷梁联;;带辅助网络的倍流整流式全桥ZVS三电平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8期

5 贺虎成;刘卫国;解恩;;一种新型无刷直流电机谐振极软开关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2期

6 吴新科;张军明;钱照明;赵荣祥;;互补控制的有源钳位型零电压开关功率因数校正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7 吴洪洋,邓焰,何湘宁;一种新颖的多电平逆变器无源无损吸收电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10期

8 洪峰;单任仲;王慧贞;严仰光;;三电平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9 洪峰;单任仲;王慧贞;严仰光;;一种逆变器损耗分析与计算的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1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炎;胡安;孙驰;;一种三电平IGBT逆变器吸收电路的研究[J];船电技术;2010年04期

2 杨林;石玉;郭海平;周立文;郑鹏程;;一种高压LLC变换器的参数设计方法[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0年06期

3 张先进;刘大刚;;双降压半桥逆变器一种控制方法研究[J];电测与仪表;2009年07期

4 王强;张建文;林刚勇;戴振刚;;电能表检验台用标准电源新型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4期

5 王赞;肖岚;姚志垒;严仰光;;双Buck电压源逆变器的半周期电流调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5期

6 洪峰;单任仲;王慧贞;严仰光;;一种新型的磁集成双Buck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7 陈威;吕征宇;;一种新颖的三电平全桥谐振型软开关DC/DC变流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3期

8 洪峰;单任仲;王慧贞;严仰光;;五电平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8期

9 洪峰;单任仲;王慧贞;严仰光;;耦合电感三电平双降压式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1期

10 洪峰;单任仲;王慧贞;严仰光;;一种变环宽准恒频电流滞环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费雯丽;袁佳歆;陈立;;基于免疫算法的单相逆变器多目标最优控制策略研究[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鼎;磁浮电源与悬浮控制系统的耦合作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谢维;在线圈中心测量磁场垂直分量的频率域电磁测深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蒋奇云;广域电磁测深仪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毛鹏;航空应用三相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肖华锋;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李正国;基于智能集成控制的同步静止补偿器理论和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许湘莲;基于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STATCOM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付志红;电磁探测特种电源技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王强;软开关PWM逆变器的研究及其在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2010年

10 朱思国;级联型逆变器控制方法及其在高压变频领域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炜;变频冰箱压缩机电机驱动控制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刘伟丽;LLC谐振变换器交错并联技术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朱银玉;航空直流有源滤波器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陈以明;7KVA三相/单相变流器研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卢旭倩;带逆变器负载的直直变换器的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郑颉;光伏发电逆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曹剑坤;宽输入非隔离型6kVA三相航空静止变流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杨伟;基于数字控制的双降压式多电平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欧阳静;输出并联型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涛,张斌;大功率快速软恢复二极管概述[J];半导体情报;2001年03期

2 曾令全,王志霞,倪晶,张俊;一种新型单相倍压整流器的特性分析[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曹建安,裴云庆,王兆安;Boost PFC电路中开关器件的损耗分析与计算[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2年01期

4 张兴;汪令祥;杨淑英;张崇巍;;一种采用倍流整流电路的ZVS-ZCS三电平DC/DC变换器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6年01期

5 阮新波,严仰光;软开关PWM三电平直流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0年06期

6 陈国呈,孙承波,张凌岚;一种新颖的零电压开关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的电路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1年04期

7 明正峰,钟彦儒,宁耀斌,孙向东;一种新的直流母线并联谐振零电压过渡三相PWM电压源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1年06期

8 洪峰,刘军;滞环电流控制型双BUCK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8期

9 张存山,范瑜;考虑IGBT特性的无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7期

10 洪峰;单任仲;王慧贞;严仰光;;一种新型的磁集成双Buck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剑;康勇;陈坚;;DSP控制SPWM全桥逆变器直流偏磁的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02年05期

2 白宏伟,张永停,张敏,李霞;弧焊逆变器主电路分析[J];电焊机;2005年06期

3 黎平;周雒维;;一种新型无源无损软开关全桥逆变器[J];电子技术应用;2007年06期

4 ;恩智浦推出业界首个专为液晶背光应用设计的高电压全桥逆变器IC系列[J];电子与电脑;2008年01期

5 马惠;陆小丽;;115V/400Hz三相高功率因数高压电源的设计[J];现代雷达;2011年01期

6 钱忠,马晓军,童华;SPWM逆变电源直流偏磁的DSP控制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5年02期

7 阳岳丰;吕征宇;;全桥逆变单极性SPWM控制方式过零点振荡的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05年09期

8 杨忠伟;李霄燕;;应用于精密开关校验电源的SHEPWM优化策略的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07年05期

9 张立;祝龙记;李莉;;基于DSP的连续可调高压直流电源的研究[J];煤矿现代化;2008年02期

10 杨秀云;南余荣;;基于极点配置状态反馈的PWM逆变器控制策略[J];机电工程;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方飞;张勇;谢红霞;;点焊逆变电源的恒峰值电流控制[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鸿鹏;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苏娜;光伏逆变器地电流分析与抑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张犁;模块化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发电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安群涛;三相电机驱动系统中逆变器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崦平;单相全桥逆变器分岔与混沌现象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许明周;基于滞环控制的单相全桥逆变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李时峰;一种适合超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混合全桥逆变器[D];浙江大学;2012年

4 李金锴;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5 杨波;YAG脉冲激光电源系统的研制[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6 孙德军;高频输出软开关逆变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吕默影;超高频感应加热电源锁相控制策略[D];浙江大学;2013年

8 李芳芳;基于FPGA的逆变器的研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9 鞠华磊;并网型光伏逆变系统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唱志强;软开关电阻点焊逆变电源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49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349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3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