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应用电气几何模型的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24 18:24
【摘要】:雷击接触网是危及高速铁路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由雷击引起的接触网跳闸次数占总故障跳闸次数的30%以上。直击雷和感应雷均会造成接触网跳闸,高铁接触网的结构特点决定了F线是最易遭受雷击的。基于电气几何模型,分析了接触网引雷范围,随着导线对地高度的增加,接触网引雷范围近似于线性增加。在高架桥高度为平均15 m左右时,高铁接触网引雷范围为位于一般地面普通铁路接触网引雷范围的2倍左右。推导了高铁接触网直击雷跳闸率和感应雷跳闸率计算公式,典型线路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结果表明计算误差在8.8%左右,计算方法较准确,计算结果表明我国高铁接触网整体防雷性能较薄弱。
[Abstract]:Lightning strike catena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endanger th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The number of catenary tripping caused by lightning strike accounts for more than 30% of the total tripping times in China. Both direct lightning and induced lightning can cause catenary tripping. The structure of high speed catenary determines that line F is the most vulnerable to lightning strike. Based on the electrical geometry model, the range of catenary lightning is analyzed. With the increase of wire height to the ground, the range of catenary lightning is approximately increased linearly. When the average height of the viaduct is about 15 m, the range of lightning induced by the high rail catenary is about 2 times that of the general ground railway. The calculation formulas of lightning tripping rate and induced lightning tripping rate of high speed catenary are deduc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ypical lines and actual operation data show that the calculation error is about 8.8%,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is more accur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lightning 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high-speed catenary in China is weak.
【作者单位】: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134106)~~
【分类号】:TM8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彭谦;李军;卞鹏;康东升;单志祥;;改进电气几何模型法在1000kV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计算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10年09期

2 赵淳;陈家宏;谷山强;阮江军;李晓岚;;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分析方法[J];电网技术;2011年12期

3 童雪芳;王海涛;陈家宏;谷山强;;雷电定位系统地闪密度分布图与雷击故障相关性分析[J];高电压技术;2009年12期

4 刘靖;刘明光;屈志坚;刘铁;;不同地形条件下架空配电线路的防雷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1年04期

5 程宏波;何正友;母秀清;;基于多层免疫模型的高铁牵引供电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估[J];电网技术;2012年09期

6 周利军;高峰;李瑞芳;曹晓斌;吴广宁;;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雷电防护体系[J];高电压技术;2013年02期

7 赵伟;童杭伟;张俊;浦静姣;;浙江省雷电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电网技术;2013年05期

8 曹晓斌;熊万亮;吴广宁;李瑞芳;周利军;;接触网引雷范围划分及跳闸率的计算方法[J];高电压技术;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家久;陈志博;沈辉;王才孝;;动车试验线牵引供电三相平衡补偿装置的系统设计[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年05期

2 李普前;;牵引变电所馈线雷击引起主变差动保护误动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林盛强;王巨丰;李明贵;石振江;;雷电定位系统统计数据在输电线路绝缘耐雷性能分析中的应用[J];电瓷避雷器;2011年06期

4 罗大强;许志荣;唐军;梁泽勇;陈德智;;根据历史跳闸记录对10 kV配电线路防雷现状和问题的分析[J];电瓷避雷器;2012年02期

5 方璐;罗安;徐先勇;吴传平;方厚辉;李琪;王文;;高速电气化铁路新型电能质量补偿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12期

6 马伏军;罗安;徐先勇;吴传平;帅智康;杨晓峰;;大功率混合型电气化铁路功率补偿装置[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0期

7 智慧;陈刚;;牵引变电所电能质量评估及控制策略[J];电气应用;2011年02期

8 孙娟;罗安;马伏军;张久林;;一种铁路功率调节器的样机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9 韩正庆;刘淑萍;魏昕;黄彦全;高仕斌;李群湛;;同相供电设备有功功率差动保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6期

10 魏光;;基于V型接线的同相牵引供电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媛;吴俊勇;吴燕;;基于可信性理论的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RAMS的模糊评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 车文俊;有串联间隙及并联电阻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电瓷避雷器;1997年02期

3 王巨丰;陈宙平;余寿全;陈智勇;;钦州110kV燕江线雷击故障统计分析与防雷保护措施[J];电瓷避雷器;2008年06期

4 李瑞芳;吴广宁;曹晓斌;马御棠;刘平;;考虑雷电入射角后电气几何模型的改进[J];电瓷避雷器;2009年04期

5 马御棠;吴广宁;张星海;苏杰;曹晓斌;李瑞芳;;地形对输电线路最大绕击雷电流的影响[J];电瓷避雷器;2010年01期

6 袁海燕;傅正财;魏本刚;赵刚;;综合考虑风偏、地形和工作电压的特高压交流线路雷电绕击性能[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7 史秀娈;孙丽;王立民;高洪光;;基于故障树的HX_D3型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可靠性设计[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0年03期

8 田雨;;津滨线接触网防雷保护实施方案[J];电气化铁道;2006年02期

9 刘勇杰;黄东升;;关于青藏线接触网建成后防雷措施探讨[J];电气化铁道;2008年01期

10 沈海滨;陈维江;王立天;赵海军;王彦利;尹彬;;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带间隙避雷器的应用[J];电气化铁道;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平;输电线路击杆率的电气几何模型研究[J];高电压技术;1993年04期

2 王巨丰;刘峗;黎彬;陆俊杰;;基于向量电气几何模型的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研究[J];电网技术;2008年S2期

3 李瑞芳;吴广宁;曹晓斌;马御棠;刘平;;考虑雷电入射角后电气几何模型的改进[J];电瓷避雷器;2009年04期

4 苏冰;;山区线路电气几何模型与绕击规律分析[J];广西电力;2010年05期

5 陈思明;唐军;陈小平;;根据电气几何模型对10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分析[J];电瓷避雷器;2013年04期

6 李兴;李化;张孝波;李黎;;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计算[J];南方电网技术;2013年04期

7 李如虎;用电气几何模型分析500kV输电线路杆型的绕击性及其建议[J];高电压技术;1986年04期

8 何金良;赵杰;M.Nayel;蔡宗远;;导线电压对电气几何模型的雷电击距的影响[J];南方电网技术;2007年01期

9 王俊凯;何晓;徐航;;基于EGM模型的三维防雷评估与实例分析[J];电瓷避雷器;2014年02期

10 许飞;王建国;周文俊;卫李静;邓光武;马斌;;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对输电线路绕击率的计算及典型故障分析[J];高压电器;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来友;山区输电线路电气几何模型及防雷措施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2 黎彬;基于电气几何模型的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3 余丰;多回输电线路雷电防护计算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54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354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f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