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配网故障情况下电动汽车换电站V2G运行的主动控制策略

发布时间:2018-12-14 22:31
【摘要】:为减小电动汽车换电站V2G运行给配电网保护和自动化配置带来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换电站V2G运行对基于馈线终端单元(feeder terminal unit,FTU)的馈线自动化和重合器熔断器配合的馈线自动化故障处理过程的影响,然后根据造成影响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换电站主动控制策略。该策略由2部分组成,一为换电站在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配电网中的故障判别与应对策略,二为配电网故障情况下换电站中所有充放电机的协调控制策略。基于PSCAD软件搭建了馈线自动化仿真模型,并仿真分析了换电站采用主动控制策略时对馈线自动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换电站主动控制策略有效减小了配电网故障期间换电站的输出电流,解决了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系统中重合器重合闸失败和故障区域判断错误问题,以及重合器熔断器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中配合失效的问题,且在各种故障情况下控制特性较好。
[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V2G operation on distribution network protection and automation configurati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effect of V2G operation on (feeder terminal unit, based on feeder terminal unit. FTU) feeder automation and reclosing fuse matching feeder automation fault processing process influence,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root cause of the influence, put forward the active control strategy of power station. The strategy consists of two parts: one is the fault identification and response strategy of switching power station in overhead line and cable line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other is the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of all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machines in power st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fault. Based on PSCAD software,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feeder automation is built, and the influence of active control strategy on feeder automation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ive control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utput current of the power station during the fault period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reclosing failure and fault area error in feeder automation system based on FTU. The problem of matching failure in feeder automation system with reclosing fuse is also discussed, and the control characteristic is better under various fault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基金】:国家863高技术项目(2011AA11A2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7067)~~
【分类号】:TM910.6;U469.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飞;张千帆;崔淑梅;;电动汽车V2G技术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2 谭甜源;姜齐荣;李刚;赖宇翔;吴春晖;许树楷;;基于电流跟踪控制的三电平DSTATCOM装置的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04期

3 孙景钌;李永丽;李盛伟;金强;;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1期

4 张文亮;武斌;李武峰;来小康;;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及能源供给模式的探讨[J];电网技术;2009年04期

5 夏成军;崔弘;王强;张尧;;考虑静态安全约束的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计算[J];电网技术;2009年16期

6 马静;王希;米超;王增平;;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自适应保护新方法[J];电网技术;2011年10期

7 沈阳武;彭晓涛;孙元章;;背靠背双PWM变流器的协调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2年01期

8 陶顺;郭静;肖湘宁;;基于电流保护原理的DG准入容量与并网位置分析[J];电网技术;2012年01期

9 苏小玲;韩民晓;赵正奎;范瑞祥;;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最大准入容量分析[J];电网技术;2012年10期

10 田文奇;和敬涵;姜久春;牛利勇;王小君;;基于自适应变异粒子群算法的电动汽车换电池站充电调度多目标优化[J];电网技术;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健将;陆熙;王宝臣;张际海;吴剑勇;张建国;何湘宁;;航空400Hz三相高功率因数PWM整流器的零静差矢量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2期

2 张钢;刘志刚;王磊;全恒立;;能馈式牵引供电功率模块并联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6期

3 石健将;杨永飞;王文杰;张际海;张建国;;数字控制400Hz三相四线高功率因数PWM整流器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5期

4 张强;;分布式电源对于配电网继电保护与自动重合闸的影响[J];电力学报;2010年06期

5 谭又宁;王倩;黄涛;唐渝;;含大容量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影响分析和保护方案研究[J];电力学报;2012年02期

6 许胜;;级联型DSTATCOM固定开关频率PWM电流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12期

7 李立理;张义斌;周原冰;葛旭波;;我国发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若干问题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1期

8 王相勤;;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3期

9 杨方;张义斌;葛旭波;;中美日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10 皮俊波;姜齐荣;魏应冬;;一种基于链式结构UPQC的电气化铁路同相供电方案研究[J];电力设备;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寇英刚;金胜利;;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建设方案的探讨[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白晓清;韦化;陈英杰;黄锋;;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双向互动的动态经济调度[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谢添卉;李武峰;柏德胜;崔宇;罗小英;;GIS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行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杨家全;崔玉峰;;云南电动汽车发展及充电设施建设研究[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5 王鑫;孙玉田;张华栋;郑天茹;;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系统研究[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盛方正;周宇栋;陈之琛;;基于选择不同暂态阻抗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分析[A];第十九届输配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姚勇;刘林生;顾健辉;陈林;李科江;赵晓;;电动汽车发展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楠;张黎明;满玉岩;;计及换电站电池充放电优化的机组组合模型[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闫韵鹏;刘娟娟;任志国;马红松;;铅酸动力电池耐久测试研究[A];自主创新、学术交流——第十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宇;基于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多层次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金强;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韩奕;微网及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保护算法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熊卿;配电变压器一体化静止无功补偿器(DT-STATCOM)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胡国珍;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功率变换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许湘莲;基于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STATCOM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郭文杰;航天器大气环境模拟用高压大功率电弧加热器电源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荣飞;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李杰;直驱式风力发电变流系统拓扑及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10 尹忠刚;用于变频调速装置的三相PWM整流器若干技术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迪;基于矢量控制的纯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永飞;数字控制航空400Hz三相四线高功率因数PWM整流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光;影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戴爱英;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城市电网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梁力艳;微型电动轿车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研究与开发[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杜吉飞;三相变流器改进空间矢量电流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春阳;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接入及智能响应[D];郑州大学;2011年

8 翁海霞;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STATCOM电流检测方法与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刘林;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电流保护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郝建树;基于DSP的电磁制动器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燕山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震坡,孙逢春;锂离子动力电池特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2 王震坡;孙逢春;林程;;不一致性对动力电池组使用寿命影响的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3 连欣乐;吴政球;赵柯宇;肖锋;冷贵峰;;计及短路电流约束的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的计算[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4 张佳佳;陈金富;范荣奇;;微网高渗透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5 王兆安;李民;卓放;;三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1992年03期

6 吴志敢,贺益康;交-交变频交流励磁电机谐波的解析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1999年06期

7 戴瑜兴,张义兵,陈际达;检测单相系统谐波电流和无功电流的一种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8 胡兆庆,毛承雄,陆继明,李国栋;一种新型的直流输电技术——HVDC Light[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7期

9 林霞;陆于平;王联合;;分布式发电条件下的多电源故障区域定位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1期

10 马献鸿,同向前,李峰;SPWM型DSTATCOM的双变量协调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蒋桂强;背靠背电压源型变流器的控制器设计及性能分析[D];东北电力大学;2009年

2 冯希科;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保护方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U,

本文编号:2379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379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