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表面粗糙度对有机玻璃材料真空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2-13 04:59
【摘要】:目前国内外关于绝缘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对其真空中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尚无定论。为此以有机玻璃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目数的砂纸制备不同表面粗糙度的样品,并进行了真空沿面闪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有机玻璃的闪络电压呈现U型变化规律,即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同时,研究了打磨方向对有机玻璃闪络特性的影响。在粗糙度较大的情况下,合适的打磨方向可以明显提高闪络电压,尤其是垂直于电极方向打磨时,材料表现出闪络电压高、分散性小的特点;但在粗糙度较小的范围内,闪络特性受打磨方向的影响不明显,甚至有略微下降的趋势。结合实验结果,基于二次电子发射雪崩理论,从宏观和微观2个角度讨论了粗糙度对于绝缘材料闪络特性的影响机理,提出了表面粗糙度对于闪络影响的博弈模型。
[Abstract]:At present,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flashover characteristics of insulating materials in vacuum has not been decided at home and abroad. For this reason, the samples with different surface roughnes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sand paper with different mesh number, and the vacuum flashover along the surfac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surface roughness, the flashover voltage of plexiglass shows a U-shaped change, that is,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flashover voltage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uence of grinding direction on the flashover characteristics of plexiglass was studied. When the roughness is large, the flashover voltage can be improved obviously by the proper grinding direction, especially when polish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electrode direction, the material exhib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flashover voltage and low dispersion. But in the range of small roughness, the flashover characteristic is not obviously affected by the direction of grinding, and even has a slight downward tren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based on the avalanche theory of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roughness on flashover characteristics of insulating materials is discussed from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s, and a game model of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flashover is proposed.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12502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5CB251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5122100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脉冲功率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PPLF2013PZ06)~~
【分类号】:TM21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肖立;王珏;严萍;;真空沿面放电数值模拟中的通用抽样方法[J];高电压技术;2012年04期

2 张振军;苗军;王学强;吴文斌;杨沛;郑晓泉;;真空、直流电压的电子辐射环境中聚酰亚胺材料的沿面闪络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4年01期

3 李盛涛;黄奇峰;;多层有机绝缘结构真空沿面闪络特性和机理研究(英文)[J];高电压技术;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中升;章程;邵涛;杨文晋;方志;张东东;;纳秒脉冲下变压器油绝缘的击穿与闪络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4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冠军;赵文彬;郑楠;于开坤;马新沛;严璋;;真空中固体绝缘沿面闪络现象的研究进展[J];高电压技术;2007年07期

2 吴建东;吴广宁;周凯;邓桃;何景彦;;高场强方波电压对聚酰亚胺陷阱参数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07年12期

3 黄学增;张冠军;詹江杨;郑楠;翟鹏;马新沛;;纳秒脉冲下圆台形可加工陶瓷真空沿面耐电特性测试与仿真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1年06期

4 肖立;王珏;严萍;;真空沿面放电产生气体的质谱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2年01期

5 王运良;于晓慧;王丽娜;贾赫;党国栋;;均苯型聚酰亚胺模塑粉的制备与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10期

6 于开坤;张冠军;郑楠;赵文彬;秋实;;真空中绝缘子闪络前表面电荷分布的二维仿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丁立健,李成榕,王景春,王伟,程养春;真空中绝缘子沿面预闪络现象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年09期

8 赵文彬;张冠军;严璋;;复合材料的陷阱参数对其在真空中高压脉冲下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09期

9 郑晓泉;刘晓东;张要强;马丽婵;;高能电子束辐照对有机介质电气性能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30期

10 张振军;苗军;王学强;吴文斌;南江;郑晓泉;;改性聚酰亚胺的真空直流沿面闪络特性[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宇;聚合物电介质表面电荷动态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岩梅,周自力,孙志刚,何英;核翼比法进行表面粗糙度的标定及测量[J];航空计测技术;2002年02期

2 柳青松;表面粗糙度的自动确定[J];制造业自动化;2002年09期

3 李伯奎,刘远伟;表面粗糙度理论发展研究[J];工具技术;2004年01期

4 王文卓,李大勇,陈捷;表面粗糙度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研究概况[J];机械工程师;2004年11期

5 何超琼;表面粗糙度知识问答[J];上海计量测试;2005年05期

6 胡凤兰;高为国;董丽君;邱建友;;表面粗糙度的综合评定及混合谱模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董敬知;;正确理解应用表面粗糙度[J];机电技术;2006年01期

8 万志坚;;非接触式表面粗糙度识别方法的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6年10期

9 隋文涛;;新国标表面粗糙度参数的评定程序[J];工具技术;2006年12期

10 胡凤兰;董丽君;高为国;;利用激光散射原理测量零件的表面粗糙度[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德岩;彭胜商;;表面粗糙度光学测试技术现状及展望[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2年

2 张大舜;;机加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A];第三届十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潘永强;杭凌侠;吴振森;王鹏;;离子轰击对光学表面粗糙度的影响[A];中国真空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伏德贵;庞英伯;袁道成;杨维川;;非接触式激光表面粗糙度兼位移测量装置[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5 李振宗;;铸造表面粗糙度及其测量方法的研讨(摘要)[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6 韩进宏;张先峰;王运凯;;表面粗糙度数据采集与处理C++算法研究[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吴越;张清东;刘军;戴江波;;冷轧带钢表面粗糙度实测研究[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8 陈曙光;刘平;田保红;;HPb61-2.5-0.5-0.2黄铜切削表面粗糙度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六次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9 张淑敏;朱京涛;王风丽;张众;沈正祥;王占山;周洪军;霍同林;;极紫外多层膜基底表面粗糙度综合表征技术[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韩进宏;张先峰;王运凯;;表面粗糙度频谱分析C++算法设计[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西曲矿 白栓柱;表面粗糙度形成原因及降低措施[N];山西科技报;2004年

2 刘友存 译;奥钢联冷轧厂带钢表面粗糙度的在线测量[N];中国冶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晓梅;反射式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孔内表面粗糙度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娜;表面粗糙度对高精度微波电子装备电性能影响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高昭;基于空间平均静态及动态散斑法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单英春;EB-PVD Ni-Cr薄板沉积的多尺度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德伟;基于新一代GPS的表面粗糙度规范与评定技术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王文卓;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铸造表面粗糙度三维评价[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3 卢男;铸造表面粗糙度三维评价体系建立及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4 刘睿诚;激光选区熔化成型零件表面粗糙度研究及在免组装机构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孟繁禹;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在线测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李红华;滑枕内孔加工表面粗糙度光纤式测量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于昊;冷轧钢板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

8 石米娜;基于分形几何的轴类零件表面粗糙度检测[D];吉林大学;2007年

9 朱亮;便携式车削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开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薇;分形理论在表面粗糙度非接触测量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21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421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2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