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深圳地区支柱绝缘子自然积污特性

发布时间:2019-05-17 11:32
【摘要】:为研究变电站支柱绝缘子自然积污特性,在深圳地区选取了37处有代表性的变电站自然积污观测点,测量了观测点处模拟防污型、模拟普通型和带电支柱绝缘子的等值附盐密度和附灰密度,对比了支柱绝缘子积污规律的差别。结果表明:模拟防污型支柱绝缘子盐密值和灰密值都大于模拟普通型支柱绝缘子,2者上表面盐密值之比约为2.4,下表面盐密值之比约为1.2,2支绝缘子盐密均值之比约为2;2者上表面灰密值之比约为3.5,下表面灰密值都较小,2支绝缘子灰密均值之比约为2.7;支柱绝缘子上表面积污普遍重于下表面,防污型上下表面灰密比10倍、盐密比约为4;普通型上下表面灰密比约为3.5、盐密值比约为2;防污支柱绝缘子带电下的盐密和灰密明显大于模拟情况下,2者盐密之比和灰密之比均约为1.9。因此,污秽外绝缘配置选择防污型支柱绝缘子时应注意到积污特性与普通支柱绝缘子的明显差异,及是否带电对积污特性的影响。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natural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bstation pillar insulators, 37 representative substation natural pollution observation points were selected in Shenzhen area, and the simulated antifouling types at the observation points were measured. The equivalent salt density and ash density of common and charged pillar insulators are simulated, and the difference of pollution accumulation law of pillar insulators is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lt density and ash density of simulated antifouling pillar insulator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simulated common pillar insulators, and the ratio of salt density values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two insulators is about 2.4. The ratio of salt density on the lower surface is about 1.2, and the ratio of salt density on the two insulators is about 2, and the ratio of salt density on the lower surface is about 1.2, and that of the two insulators is about 2. (2) the ratio of ash density on the upper surface is about 3.5, the ash density on the lower surface is small, and the ratio of the grey density of the two insulators is about 2.7. The surface area of pillar insulators is generally heavier than that of the lower surface. The ash density ratio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of the antifouling type is 10 times and the salt density ratio is about 4. The ash density ratio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of the common type is about 3.5 and the salt density ratio is about 2. The salt density and ash density under electrification of antifouling pillar insulators a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under simulation, and the ratio of salt density to ash density is about 1.9. Therefore, when selecting pollution-proof pillar insulator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pollution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rdinary pillar insulators, and the influence of electrification on pollution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7104) 广东电网公司重点科技项目([2009]KJ-06)~~
【分类号】:TM2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宿志一;用饱和盐密确定污秽等级及绘制污区分布图的探讨[J];电网技术;2004年08期

2 李震宇;梁曦东;王彬;周远翔;;直流电压下复合绝缘子的自然积污试验[J];电网技术;2007年14期

3 舒立春;冉启鹏;蒋兴良;张志劲;胡建林;;瓷和玻璃绝缘子人工污秽交流闪络特性比较[J];高电压技术;2007年03期

4 王彬;梁曦东;张轶博;罗兵;李震宇;刘瑛岩;周远翔;;交、直流电压下复合绝缘子和瓷绝缘子的自然积污试验[J];高电压技术;2009年09期

5 高海峰;樊灵孟;李庆峰;宿志一;李岩;黎小林;颜才升;;±500kV高肇直流线路绝缘子积污特性对比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0年03期

6 关志成;彭功茂;张福增;李健;梅红伟;王黎明;;复合绝缘子自然污秽与人工污秽试验的等价性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0年08期

7 詹清华;阮江军;钟连宏;;珠三角地区架空线路绝缘子的自然积污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0年11期

8 关志成;彭功茂;王黎明;贾志东;张若兵;;复合绝缘子的应用及关键技术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1年03期

9 王晶;陈林华;刘宇;梁曦东;;电场对复合绝缘子积污特性影响的探究[J];高电压技术;2011年03期

10 王康;王建国;江健武;赵灵;方春华;段绍辉;;涂覆RTV对瓷绝缘子盐密和灰密影响的对比观测[J];高电压技术;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绍梅;杨冬亮;;高压绝缘子自然污秽中阴离子组成的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王国刚;赵悦菊;张金玲;夏兵;王建辉;;硅橡胶表面润湿特性对积污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表面工程;2012年02期

3 孙菡婧;马瑞枫;李国庆;常洪江;;基于GIS的污区图绘制及绝缘配置方法的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杨雪峰;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的耐污秽设计研究[J];电瓷避雷器;2001年01期

5 严玉婷;钟建灵;朱正国;甘伟进;;线路绝缘子性能及运行情况分析[J];电瓷避雷器;2007年04期

6 孙廷玺;张振旗;;湿沉降对珠海地区输电线路外绝缘的影响[J];电瓷避雷器;2010年06期

7 张振旗;孙廷玺;袁永毅;;110kV大粤线N27塔夏季污情分析[J];电瓷避雷器;2012年01期

8 隋彬;孙继星;吴广宁;陈维荣;张博文;赵云云;;间歇性列车风对支撑绝缘子污闪影响分析[J];电瓷避雷器;2012年02期

9 严伟佳;邹铁;;绝缘子饱和盐密适用性探讨[J];电瓷避雷器;2012年02期

10 黄新波;刘家兵;程荣贵;;绝缘子泄漏电流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电测与仪表;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康春霞;章云;黄新波;樊康旗;;泄漏电流在线监测技术理论与应用[A];2005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李宋林;杨学杰;孙晓斌;;基于等值附盐密度在线监测系统的动态污区图建立与应用[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四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冉启鹏;胡家华;李杰;王欣;;瓷绝缘子结构、型式对其交流污闪特性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云南电力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闫文斌;王达达;于虹;李卫国;赵现平;;复合绝缘子内部缺陷可视化检测[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尚彬;交流电压下染污绝缘子表面污秽智能检测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2 何洪英;基于红外热像及人工智能的绝缘子污秽等级识别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张志劲;低气压下绝缘子(长)串污闪特性及直流放电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苑吉河;输电线路绝缘子(串)交流污闪特性及放电过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李佐胜;红外热像检测绝缘子污秽等级的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谢从珍;硅橡胶复合绝缘子伞裙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高强;基于微波辐射理论瓷绝缘子污秽检测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8 李恒真;高压输电线路外绝缘动态积污机理及在线监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胡大伟;高压复合绝缘子闪络过程及其诊断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10 庄建东;TiO_2薄膜的结构调控及其在绝缘子防污闪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登峰;不同型式绝缘子污秽特性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柯睿;绝缘子泄漏电流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宋云海;基于表面电导的绝缘子积污在线监测系统[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齐飞;绝缘子串在污秽分布不均匀时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齐飞;绝缘子串在污秽分布不均匀时的污闪特性及闪络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邓毅;高压绝缘子污秽在线监测结果智能评定方法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7 胡广生;输电线路雷电污闪分析及防范措施[D];河海大学;2006年

8 刘诣;基于GIS的绝缘子污秽信息管理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湖南大学;2006年

9 张永记;不同盐/灰密下普通绝缘子串交流闪络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10 任明辉;MOA绝缘在线监测系统误差抑制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和丕中;;自然污秽绝缘子串在试验室的试验研究[J];电瓷避雷器;1980年01期

2 张仁豫;薛家麒;朱德恒;;合成绝缘子耐污性能的试验研究[J];中国电瓷;1985年02期

3 关志成;张仁豫;薛家麒;马霜;李楠;;自然污秽可溶盐构成及其对污闪电压值的影响[J];电瓷避雷器;1989年06期

4 郭浩;;我国复合绝缘子的应用及运行中的若干问题[J];电力设备;2006年04期

5 吴光亚;张锐;徐涛;张勤;袁田;姚涛;薛梁;;1000kV交流输电线路长串绝缘子污秽特性的研究[J];电力设备;2007年02期

6 吴冬;;特高压直流输电外绝缘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4期

7 张永耀;悬式绝缘子自然积污性能的研究[J];电网技术;1989年04期

8 宿志一;葛南直流输电线路华东段和南桥换流站绝缘子自然积污状况调查[J];电网技术;1993年03期

9 张开贤;悬式绝缘子串自然积污规律的探讨[J];电网技术;1997年03期

10 汤存燕,梁曦东;国外直流合成绝缘子运行及自然污秽试验[J];电网技术;199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建国;肖嵘;Y.Suzwki;S.Ito;M.akizuki;K.Kondo;;多伞盘式绝缘子的污秽特性[A];电工陶瓷第七次学术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吉开俊;大气质量指数在防污闪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2 李海波;基于流体力学原理的悬垂绝缘子串积污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压直流电站支柱绝缘子的污秽特性[J];电瓷避雷器;1989年04期

2 宿志一;范建斌;谷琛;周军;;高压直流换流站污秽水平预测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13期

3 ;特高压工程1000kV支柱绝缘子整体弯曲破坏负荷试验成功开展[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8年04期

4 郑以坤;;国内外两工位棒形绝缘子修坯机概况[J];电瓷避雷器;1989年03期

5 戴守国;;单柱式中小型支柱绝缘子胶装架[J];电瓷避雷器;1993年06期

6 彭祥云,毛启武,曾庆赣;大型空心并联电抗器支柱绝缘子抗震性能分析计算[J];变压器;2001年07期

7 张秉元,张仁豫,朱德恒;棒式支柱绝缘子结构形状对染污放电特性影响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8 唐炬,谢军,孙才新,张建辉,顾乐观,陈明英,廖瑞金;直流电压下支柱绝缘子在高海拔淋雨状态下的放电特性[J];高电压技术;1989年04期

9 ;自然污秽直流线路支柱绝缘子的实验室试验[J];电瓷避雷器;1989年03期

10 和燕;;日本避雷绝缘子研究概况[J];电瓷避雷器;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舒立春;张仕q;蒋兴良;胡琴;尚宇;邱宗奎;;光滑支柱绝缘子覆冰交流闪络特性试验及电位电场分布研究[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王军;王振兴;;一种新型复合绝缘子的金具[A];山东省石油学会油田电力、通信及自动化技术研讨会优秀工程技术论文集[C];2009年

3 周建国;肖嵘;Y.Suzwki;S.Ito;M.akizuki;K.Kondo;;多伞盘式绝缘子的污秽特性[A];电工陶瓷第七次学术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哲斐;;配电绝缘导线的防雷研究[A];第九届全国电技术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元复兴;楼钢;;雨雪冰冻灾害对输变电设备造成破坏和影响[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专题报告[C];2008年

6 吴光亚;张锐;;我国绝缘子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张忠保;;高压支柱瓷绝缘子的断裂原因、防护方法及现场超声波探伤[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

本文编号:2479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479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8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