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NiO_x作为空穴传输层对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吸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5-18 23:41
【摘要】:基于多层膜系模型的传输矩阵方法、麦克斯韦方程和光子吸收方程,研究了NiOx作为替代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的空穴传输材料对聚3-己噻吩(P3HT)和富勒烯衍生物([6,6]-phenyl-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PC61BM)共混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内部光电场分布和光吸收特性的影响.分别制备了以NiOx和PEDOT:PSS为空穴传输层,P3HT:PCBM为活性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比较了NiOx和PEDOT:PSS两种空穴传输材料对器件光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 nm的NiOx空穴传输层器件比40 nm的PEDOT:PSS器件获得了更大的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并具有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
[Abstract]:Based on the multi-layer system model, 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the Maxway equation and the photonic absorption equation, The effect of NiOx as a hole transport material instead of 3,4-ethyldioxythiophene: polystyrene sulfonate (PEDOT:PSS) for poly3-hexothiophene (P3HT) and fullerene derivatives ([6, 6]-phenyl-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was studied. PC61BM) influence of photo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and optic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in hybrid heterogeneous organic solar cell devices. 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NiOx and PEDOT:PSS as hole transport layer and P3HT:PCBM as active layer were prepared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NiOx and PEDOT:PSS hole transport materials on photovoltaic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were compar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10 nm NiOx hole transport layer device has higher short circuit current and filling factor than 40 nm PEDOT:PSS device, and has higher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兰州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计划(批准号:1107RJZA090)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TM91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阳;韩雪松;许新蕊;马春宇;杨利营;秦文静;印寿根;张凤玲;;低温处理的TiO_2纳米颗粒薄膜作为缓冲层的有机光伏电池[J];光电子.激光;2013年09期

2 张永志;李福山;吴朝兴;蔡寿金;郭太良;;有机层/阴极界面修饰对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J];光电子技术;2013年03期

3 周立弟;胡小丹;王少洪;侯朝霞;王美涵;;基于聚噻吩衍生物的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6期

4 齐磊;张春梅;陈强;;Properties of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Barrier Coatings and Encapsulated Polymer Solar Cells[J];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年01期

5 沙春芳;李衡;杨潇;盛传祥;;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研究进展[J];光电子技术;2013年04期

6 吐尼莎古丽·阿吾提;麦麦提依明·马合木提;韩艳;司马义·努尔拉;;苯胺类与2,1,3-苯并硒二唑共轭共聚物的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合成及其碘掺杂[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3年04期

7 李畅;章婷;薛唯;;溶剂预处理结合热退火提升聚噻吩结晶度及其光伏性能[J];发光学报;2014年02期

8 SUN Yue;HAN YanChun;LIU JianGang;;Controlling PCBM aggregation in P3HT/PCBM film by a selective solvent vapor annealing[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3年22期

9 JIANG ZhiLiang;YANG Dong;WANG Nan;ZHANG FuJun;ZHAO Bin;TAN SongTing;ZHANG Jian;;Inverted polymer solar cells with TiO_2 electron extraction layers prepar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J];Science China(Chemistry);2013年11期

10 Denghua Li;Han Yan;Chao Li;Yanlian Yang;Zhixiang Wei;Chen Wang;;Nanoscale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evolution for increased efficiency in polymer solar cells monitored by electric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小娟;基于硅纳米线阵列的有机/无机杂化光伏电池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陈征;喷涂法制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张付特;有机—无机杂化光伏电池中的界面效应及调控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何志才;基于电极界面层调控实现电池高效聚合物太阳池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关丽;星形齐聚噻吩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秦红梅;吡嗪聚合物和卟啉小分子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孙宝;一维壳核式复合半导体杂化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8 胡小艳;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新能源中的利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黄玉英;基于卟啉的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董杨;含烷基三唑基团的新型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的设计和合成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数值模拟[D];郑州大学;2013年

2 张燕;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理论研究及设计[D];西南大学;2013年

3 樊国强;纳米结构金属的表面等离效应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4 杨涛;新型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5 李剑;有机光伏器件的界面电子结构及其电子复合与产生过程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魏栋;PCPDTBT:ICBA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孙丽丽;基于BDT单体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8 邢韬;基于GaN纳米柱结构的反转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李娜;不同活性层配比对聚合物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3年

10 韩凌洁;活性层修饰对P3HT:PCBM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聪;石莎;杜惊雷;;有机PIN型太阳能电池的数值模拟[J];光散射学报;2010年03期

2 ;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至6.5%[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年02期

3 于夫;;超薄柔性太阳能电池[J];技术与市场;2009年04期

4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5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3期

6 叶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理论转换效率接近100%[J];技术与市场;2010年10期

7 郑冬冬;;综研化学和神户大学开发出p型半导体P3HT的新合成法,可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J];半导体信息;2011年02期

8 林鹏,张志峰,熊德平,张梦欣,王丽;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光电子技术;2004年01期

9 ;德国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破世界记录[J];光机电信息;2009年08期

10 ;德国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破世界记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慧;徐昊;杨利营;印寿根;;采用PEO为阴极修饰层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周曼溪;孙志敏;陈广新;李齐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单体的合成[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3 范斌;田清勇;白华;;可溶性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马廷丽;;柔性及叠层薄膜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陈涛;仰志斌;彭慧胜;;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仰志斌;陈涛;何瑞旋;彭慧胜;;基于取向碳纳米管膜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伍晓芳;闭贵宁;粱玉福;;大型混流式水轮机尾水管振动数值模拟及应用[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熊用;丁学俊;;电站双流程凝汽器壳侧流场的准三维数值模拟[A];2007年鄂、皖、苏、冀四省电机工程学会汽轮机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卷)[C];2007年

9 齐学义;张庆;;轴伸贯流式水轮机CFD计算的性能分析[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柳;于纪幸;姜明利;任绍成;;尾水管扩散段长度及出口宽度对其回能系数的影响[A];水电设备的研究与实践——第十七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毛黎;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N];科技日报;2010年

2 蔡佳;美国研发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记者 邰举;叠层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接近商用[N];科技日报;2007年

4 山东 李宗友;无线供电器件的使用方法[N];电子报;2008年

5 ;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光电塑料技术[N];科技日报;2006年

6 刘林森;世界各国加快太阳能应用[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龚华萍;已在发电效率上取得重要进展[N];广东科技报;2008年

8 刘霞;有机半导体激子扩散距离可达8微米[N];科技日报;2010年

9 素白;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专利申请分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10 记者 刘其丕;硅基薄膜太阳电池联合实验室成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朝柱;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学模型与数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陈向东;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物理过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黄江;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转移态等效电路和多重电荷分离界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娜娜;高性能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乔芬;基于聚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制与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喜阳;水电机组状态检修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汤洪明;BEPCⅡ SCQ、SSM 超导磁体系统低温工作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孙南海;以NiO为空穴传输层的有机光伏电池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黄玉英;基于卟啉的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周印华;有机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分子结构,表面形貌与新型器件结构[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占峰;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胡佳;ZnO电子选择层的制备方法对反向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3年

3 江培;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及优化[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4 范学东;基于三元体系混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刘朝阳;可溶液加工的石墨烯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杨汀;基于酞菁类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闫鹏;聚合物和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曹婧;基于传输矩阵法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学计算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9 裴建勋;新型给体材料及活性层掺杂控制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周子游;银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80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480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9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