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空中悬浮颗粒物对直流电晕放电影响研究现状:颗粒物覆污电极效应

发布时间:2019-05-21 20:53
【摘要】:空中悬浮颗粒物因荷电或气流等因素而沉积于导线表面,其将对直流电晕放电和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产生影响。当前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沙尘和灰霾天气频发,此时空中悬浮颗粒物剧增。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和计划在北方建设多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因此,开展空中悬浮颗粒物对直流电晕放电和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输电线路和静电除尘研究领域内关于颗粒物覆污电极而影响电晕放电特性和线路电磁环境的相关文献,从实验方法、起晕特性、电晕电流和离子电流以及合成电场特性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最后,指出当前对自然污秽成分分析、自然污秽导线电晕特性、人工模拟污秽实验方法,污秽导线的电磁环境特性和起晕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从实验和理论角度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Abstract]:Suspended particles are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conductors due to charge or air flow, which will have an impact on DC corona discharge and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of HVDC transmission lines. At present, air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China, sand dust and haze weather occur frequently, and suspended particles in the air increase sharply at this time. At the same time, China is building and planning to build a number of UHVDC projects in the north.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uspended particles on DC corona discharge and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of HVDC transmission lines. In this paper,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n the influence of particulate pollution electrode on corona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nd lin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in the field of transmission line and electrostatic dedusting is studi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corona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Corona current, ion current and synthetic electr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are combed and summarized. Finally,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of natural pollution composition, corona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pollution conductors, artificial simulation of pollution experimental methods,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halo characteristics of polluted conductors are pointed out.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xperiment and theory.
【作者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GYB17201400178)~~
【分类号】:TM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宿志一,刘燕生;我国北方内陆地区线路与变电站用绝缘子的直、交流自然积污试验结果的比较[J];电网技术;2004年10期

2 舒立春;宫林;蒋兴良;胡琴;袁前飞;;水滴或污秽对导线电晕放电起始特性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绍梅;杨冬亮;;高压绝缘子自然污秽中阴离子组成的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李彬;;光技术在输变电设备盐密在线监测系统上的应用[J];电力技术;2010年05期

3 张志劲;蒋兴良;孙才新;;污秽绝缘子闪络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J];电网技术;2006年02期

4 黎小林;罗兵;;特高压直流复合绝缘子的电气线性特性试验研究[J];电网技术;2006年12期

5 李武峰;范建斌;李鹏;宿志一;;直流绝缘子串污秽闪络特性研究[J];电网技术;2006年15期

6 李震宇;梁曦东;王彬;周远翔;;直流电压下复合绝缘子的自然积污试验[J];电网技术;2007年14期

7 钱之银;肖嵘;吴光亚;;华东地区500kV线路绝缘子的爬距有效利用系数[J];电网技术;2007年18期

8 钱之银;张铭;肖嵘;;华东电网500kV线路历年污闪事故分析及外绝缘配置优化研究[J];电网技术;2007年19期

9 蒋一平;蒋兴良;胡建林;张志劲;;绝缘子交流冰闪电压的统计特性分析[J];电网技术;2009年18期

10 胡琴;舒立春;蒋兴良;孙才新;袁前飞;杨占刚;;大气参数对导线交流起晕电压的影响及校正[J];电网技术;2010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刚;覆冰在绝缘子上的形成机理及其防范措施[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2 何洪英;基于红外热像及人工智能的绝缘子污秽等级识别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张志劲;低气压下绝缘子(长)串污闪特性及直流放电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苑吉河;输电线路绝缘子(串)交流污闪特性及放电过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李佐胜;红外热像检测绝缘子污秽等级的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石岩;基于泄漏电流特征量的绝缘子污闪预测模型及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李恒真;高压输电线路外绝缘动态积污机理及在线监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胡大伟;高压复合绝缘子闪络过程及其诊断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9 刘泽辉;雾霾影响下的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分布及绝缘子污秽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陈吉;交流电场对导线覆冰及其电晕起始特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治国;高压输电导线电晕放电的数值解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韩文奇;基于泄漏电流的直流绝缘子污闪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永记;不同盐/灰密下普通绝缘子串交流闪络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罗利云;超、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用典型绝缘子污闪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毛峰;特高压直流复合绝缘子短样污秽闪络特性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宋永强;宁夏电网污区分级与高压架空线路外绝缘选择[D];重庆大学;2008年

7 黄欢;基于泄漏电流特征量的绝缘子污闪预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黎炜;输变电设备防污闪方法的研究及宁夏污区分布图的修订[D];重庆大学;2008年

9 王会斌;基于紫外成像的不同海拔下导线起晕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10 张鑫;悬式绝缘子交、直流污秽试验方法比较[D];重庆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健渝;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辐射影响综述[J];电力环境保护;1998年04期

2 林晓宇,陈仕修,张晓敏;高压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电磁辐射影响分析[J];电力环境保护;2004年03期

3 毛文奇,刘海燕,徐华,黄文武;特高压输电对环境影响的讨论[J];电力建设;2004年08期

4 宿志一;±500kV葛南直流输电设备外绝缘运行概况及分析[J];电网技术;2001年02期

5 陈仕修,沈远茂,吴远利,蔡伟;针—板电极电晕放电辐射电磁波的等效模型[J];高电压技术;2002年S1期

6 舒立春;冉启鹏;蒋兴良;张志劲;胡建林;;瓷和玻璃绝缘子人工污秽交流闪络特性比较[J];高电压技术;2007年03期

7 马仪,李明;输电线路工程导线电晕质量控制分析[J];云南电力技术;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型的电晕观测仪[J];农村电气化;2003年03期

2 左莉,侯立安;介质阻挡放电与脉冲电晕放电净化气态污染物的试验研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3年03期

3 胡小锋;魏明;刘卫东;王雷;;空中目标电晕放电辐射信号测试[J];四川兵工学报;2009年10期

4 葛自良,马宁生,章昌奕;瞬态电晕放电成像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0年06期

5 ;电晕真的不能消失吗[J];农村电气化;2002年09期

6 左公宁;水中脉冲电晕放电的某些特性[J];高电压技术;2003年08期

7 孙岩洲,邱毓昌,袁兴成;介质阻挡电晕放电去除二氧化硫的研究[J];高压电器;2004年04期

8 李利新,黄海涛,王宁会,陈勇;脉冲电晕放电系统能量注入特性的实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5年09期

9 朱益民;孔祥鹏;张曼霞;孙培廷;;多针对板电晕放电中针尖半径对伏—安特性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10 刘强;孙鹞鸿;;水中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特性及气泡运动[J];高电压技术;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得力;杨学昌;周飞;庄池杰;陈波;;多针对板电晕放电特性的实验研究[A];2006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明;孙可平;;水自由基在电晕放电技术脱除环境污染物过程中的作用[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英浩;米俊峰;赵子桀;许德玄;;磁增强电晕预荷电器[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俊儒;谭涌波;李祥超;梁忠武;郭秀峰;;基于孤立金属尖端电晕触发阈值的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1第十一届防雷减灾论坛[C];2013年

5 王丽萍;;双谱段全景电晕检测系统[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赵君科;任先文;朱祖良;王保健;;脉冲电晕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7 罗来龙;;电晕的场强分布与伏安特性[A];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刘兴华;罗叶;伍飞飞;廖瑞金;杨丽君;;棒-板电极直流负电晕放电过程中电子特性仿真研究[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逯曦;李如剑;轩京平;张宇龙;;电晕电流资料在雷电预警中的应用探讨[A];S13 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C];2012年

10 罗来龙;仲炽维;;电晕放电间歇现象的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主持 梁枫 嘉宾 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 徐卫林 教授;电晕放电技术易于涤纶上浆退浆[N];中国纺织报;2011年

2 记者 栾海;电晕放电 净化污水新工艺[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辜明娴;五缘湾边的美丽小屋[N];中国电力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硕超;细线的超电晕特性及其在超高压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朱雷;高海拔沙尘条件下750kV交流输电线路导线电晕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刘阳;高压直流导线电晕电流脉冲的时域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杨树;多针对板电晕微观特性及降低其有害副产物[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伍飞飞;直流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的微观物理过程及离子流场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6 葛辉;非热放电与催化耦合降解室内苯和甲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7 米俊锋;磁场、雾化共同作用下电晕放电机理及对微小颗粒荷电与捕集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欣;用于离子迁移色谱仪的负电晕放电电子源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陈海丰;针阵列双极电晕放电及其捕集颗粒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10 董丽敏;气—水两相流体中电晕放电脱硫脱硝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逮曦;地面电晕电流组网观测试验和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侯海粟;基于罗可夫斯基线圈的电晕电流时域特性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3 刘新;基于直流电晕放电的甲烷重整与部分氧化[D];浙江大学;2015年

4 蒋沛;不均匀电场下直流电晕放电与大气相对湿度关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王荣珠;雷击高压输电线路冲击电晕特性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6 何贤俊;电晕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冯治国;高压输电导线电晕放电的数值解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强;水中脉冲电晕放电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9 杨加元;针阵列双极电晕放电间距优化及其对室内颗粒污染物捕集[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王晓臣;多针对板电晕放电装置优化及甲醛去除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82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482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f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