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一种加权式并联型重复控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3 10:13
【摘要】:重复控制(Repetitive Control,RC)技术在逆变器中广泛应用,传统的并联型重复控制(Parallel-type Repetitive Control,PRC)技术通过并联PI环节来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改进并联型重复控制(Improved Parallel-type Repetitive Control,IPRC)技术在PRC的基础上使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同时达到最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加权式并联型重复控制(Weighted Parallel-type Repetitive Control,WPRC)技术,该技术相比于IPRC,在满足系统稳态性能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系统在负载切换时的动态性能。首先给出了一种基于特定频率陷波器的重复控制器的设计,然后理论分析对比了WPRC和IPRC的动态性能并给出了参数设计,最后制作了一台120W车载逆变器样机,验证了WPRC相比于IPRC所具有的优秀的动态性能。
【图文】:

框图,重复控制,并联型,框图


谐波畸变率(TotalHarmonicDistortion,THD)在空载和满载下都小于5%,电压单闭环控制的重复控制很容易就能满足要求,而且是成本最低的方案。但是,由于受采样量的限制,系统的动态性能还需要进一步地提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加权式并联型重复控制技术,该技术使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能同时达到最优化。通过加权参数的调节作用,加强并联PI环节的控制作用,使得逆变器在负载切换时有优秀的动态性能。2WPRC技术提出为了提高恒压恒频逆变器在负载切换时的动态性能,采用PI控制和重复控制并联控制(PRC),如图1所示,重复控制决定系统稳态时的准确度和THD,PI控制决定系统在负载切换时的动态性能。图1中点划线框部分是重复控制,C1(z)为PI控制,P(z)为逆变器模型。由图1容易得到11r(1())(())()()(1()())[(1()())()()()]NNPzzQzEzRzCzPzZCzPzQzKSzPz11r()()(1()())[(1()())()()()]NNQzZDzCzPzZCzPzQzKSzPz(1)图1传统并联型重复控制框图Fig.1Blockdiagramoftraditionalrepetitivecontrol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的表达式不同,一自由度PI控制不能使系统同时达到最佳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两者往往存在矛盾。图2所示为传统改进并联型重复控制(IPRC),同样得到误差E(z)、参考R(z)与干扰D(z)的表达式为图2传统改进并联型重复控制框图Fig.2Blockdiagramofimprovedparallel-typerepetitivecontrol11r()()()(1()())[(1()())()()()]NNzQzEzRzCzPzZCzPzQzKSzPz11r()()(1()())[(1()())()()()]NNQzZDzCzPzZCzPzQzKSzPz(2)可以看到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的表达式完全相同,,因此通过合理的设计重复控制参数和PI控制参数,?

框图,重复控制,并联型,框图


准确度和THD,PI控制决定系统在负载切换时的动态性能。图1中点划线框部分是重复控制,C1(z)为PI控制,P(z)为逆变器模型。由图1容易得到11r(1())(())()()(1()())[(1()())()()()]NNPzzQzEzRzCzPzZCzPzQzKSzPz11r()()(1()())[(1()())()()()]NNQzZDzCzPzZCzPzQzKSzPz(1)图1传统并联型重复控制框图Fig.1Blockdiagramoftraditionalrepetitivecontrol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的表达式不同,一自由度PI控制不能使系统同时达到最佳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两者往往存在矛盾。图2所示为传统改进并联型重复控制(IPRC),同样得到误差E(z)、参考R(z)与干扰D(z)的表达式为图2传统改进并联型重复控制框图Fig.2Blockdiagramofimprovedparallel-typerepetitivecontrol11r()()()(1()())[(1()())()()()]NNzQzEzRzCzPzZCzPzQzKSzPz11r()()(1()())[(1()())()()()]NNQzZDzCzPzZCzPzQzKSzPz(2)可以看到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的表达式完全相同,因此通过合理的设计重复控制参数和PI控制参数,可以使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同时达到最优化。传统改进并联型重复控制到达稳态时,RRC(z)=R(z),RPI(z)=0,系统稳态性能(包括稳态准确度)和THD完全由重复控制决定,而系统切载的动态性能由PI控制决定。但是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这里PI参数的范围不能使系统有最优的动态性能,表现为超调过大,调整时间过长。IPRC在系统稳定前提下,并联的PI环节的控制作用很弱,并不能给系统带来优秀的动态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加权式并联型重复控制(WPRC)策略,如图3所示,在重复控制支路和PI控制支路分别加入加权系数α和β,其中1(3)图3加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分类号】:TM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新民;邹旭东;康勇;柳彬;;带状态观测器的逆变器增广状态反馈控制和重复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1期

2 张东江;仇志凌;李玉玲;陈国柱;何湘宁;;基于LCL滤波器的高稳态性能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6期

3 贾要勤;王晓滨;杨强;;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自适应重复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0期

4 黄朝霞;邹旭东;童力;康勇;黄清军;;基于极点配置和重复控制的电流型单相动态电压调节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6期

5 高吉磊;张雅静;林飞;郑琼林;;单相PWM整流器谐波电流抑制算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文绍;汪显博;翟利利;;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PWM整流器谐波特性分析[J];电测与仪表;2011年08期

2 张纯江;张婧;邬伟扬;徐殿国;;基于Delta算子的谐振控制器实现高频链逆变器波形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7期

3 王新勇;许炜;;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PWM整流器谐波特性分析[J];电气自动化;2011年06期

4 王晓刚;谢运祥;王清;张杰;;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延时补偿控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年04期

5 张国荣;周丽平;陈林;;基于重复PI复合控制的双向变流器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2年08期

6 敬华兵;年晓红;;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直流融冰技术及装置研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9期

7 王久和;慕小斌;;基于无源性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11期

8 赵强;唐猛;;基于奇次谐波重复控制的PWM逆变器的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2年11期

9 刘晓雷;李静;;基于LCL滤波的三电平APF研究[J];电气传动;2013年06期

10 朱昊;韦钢;陈秋南;贺静;;分布式电源单相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实山;吴命利;薛蛟;;SS_(4B)与HX_D2电力机车电气负荷性能对比分析[A];第七届电能质量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喜;大容量400Hz中频逆变器拓扑和数字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卫民;基于微电网运行的光伏逆变电源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吴春华;光伏发电系统逆变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许飞;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电压型组合式逆变器和电流源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刘飞;三相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高吉磊;单相PWM整流器谐波电流抑制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宋文胜;电力牵引变流器控制与调制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春玲;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刘宝其;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并联式功率调节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要强;LCL滤波的并网逆变系统及其适应复杂电网环境的控制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基锋;一种带有前馈重复滤波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辉;双级四脚矩阵变换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郝建树;基于DSP的电磁制动器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燕山大学;2011年

4 贾芳成;基于实时仿真器的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周婧;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D];燕山大学;2012年

6 赵前程;燃料电池车用高频逆变系统的谐波分析与抑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7 徐中华;三电平半桥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袁其玉;三相UPS逆变系统数字化控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张友奖;逆变器数字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D];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10 温小林;基于重复控制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永健;徐政;沈沉;;有源电力滤波器闭环控制算法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2期

2 李春龙;沈颂华;卢家林;张建荣;白小青;石涛;;基于状态观测器的PWM整流器电流环无差拍控制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2期

3 耿攀;戴珂;魏学良;张凯;康勇;;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电流重复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4 郭小强;邬伟扬;赵清林;;新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比较和数字实现[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5期

5 何英杰;邹云屏;刘飞;黄柱;;高压大容量有源电力滤波器并联运行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6 陈瑶;金新民;童亦斌;;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网侧LCL滤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9期

7 刘飞;查晓明;周彦;殷进军;段善旭;;基于极点配置与重复控制相结合的三相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2期

8 王智勇;吴正国;周卫平;黄本润;;基于基波特征量提取的DVR参考电压波形生成算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9 刘长清,郭平华,黄长强,蹇芳;电力机车四象限辅助变流器的研制[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3年06期

10 顾建军,徐殿国,刘汉奎,公茂忠;有源滤波技术现状及其发展[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力;基于状态空间理论的PWM逆变电源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方昕;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电流数字控制技术[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耿攀;三相三线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设计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彬;李永春;许德辉;谢婷婷;;一种改进的基于单神经元网络PID控制算法在并联型APF控制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3年18期

2 刘效芳;;300万伏阻容并联型分压器改造为阻容串联型低阻尼电容分压器[J];变压器;1988年02期

3 凌季平;高沁翔;;MATLAB应用于并联型电力有源滤器的仿真研究[J];黑龙江电力;2007年04期

4 江晨;闻凯;;并联型PFC电流控制策略的研究[J];电源技术;2014年08期

5 陈仲;罗颖鹏;石磊;陈淼;;并联型APF两种典型控制方式的机制解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33期

6 刘宏超;彭建春;;模糊PI控制三相四开关并联型APF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9年08期

7 乐健;姜齐荣;韩英铎;;并联型四桥臂有源电力滤波装置的研制[J];电气技术;2006年08期

8 沈艳霞;杜辉;;基于SVPWM的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研究与仿真[J];电源技术;2014年03期

9 谭国俊;张建良;韩耀飞;;基于SVPWM的并联型三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J];工矿自动化;2009年05期

10 唐卓尧,任震;并联型混合滤波器及其滤波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谭兴国;李庆民;王辉;徐琳;;三相四开关并联型APF参数优化设计[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福建 庄力群;再析串联型与并联型稳压电路的内阻与噪声[N];电子报;2001年

2 成都 张成波;浅谈并联型与串联型稳压电源[N];电子报;2004年

3 广西 张胜才;并联型稳压电源的调试要点[N];电子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谢兴峰;指定次补偿的并联型APF关键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2 宋欣然;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装置及其相关技术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3年

3 余啸峰;并联型三相三线制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4 邓才波;并联型APF控制技术与工程应用[D];湖南大学;2013年

5 何志敏;并联型三相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滑模控制方法[D];中南大学;2011年

6 李昊;并联型三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关键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40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40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1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