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负极硬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图文】:
图 1.1 室温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1]Fig. 1.1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room-temperature “rocking chair” sodium-ionBatteries[1].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需要具备丰富的储钠位点,高的氧化还原电位,稳定的晶体结构,良好的电子和离子导电率。钠离子脱嵌时,正极材料通过其中过渡金属价态的改变而获得较高的氧化还原电势。随着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5],普鲁士蓝[6, 7],肌醇[8]等材料的开发和优化,钠离子电池正极在电化学性能和产业化上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锂离子电池正极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但目前常用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如合金化材料,转化反应材料以及碳基材料)在容量和稳定性上还远不如锂离子电池负极,负极材料的优化成为钠离子电池整体性能提升的关键。碳材料由于资源丰富,合成简单,导电性优异且储钠电势低,单位价格可获得的能量密度(能量密度/价格)与其他负极材料相比有较大优势。此外碳基结构稳定、容量保持率高、易于回收,进一步降低了电池的更新成本。碳材料作为
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成二阶共插层化合物,再进一步变为一阶。溶剂的选择是共嵌入反应的关键,根据研究:酯类溶剂体积较大且会在石墨表面形成过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 膜),阻碍了离子-溶剂的共嵌入[18];环醚(如四氢呋喃等)由于石墨层间中的空间位阻也难以进入层间[16, 20],因此都不适用。目前仅线性醚类溶剂表现出良好钠离子-溶剂共嵌入容量。另外,线型醚类链长会影响共嵌入性能,基本上溶剂分子越小越有利于共嵌入,表现出不同的可逆容量、储钠电位和倍率性能。虽然共嵌入反应规避了离子去溶剂化的过程,表现出优异的快速充放电能力[21, 22],但还面临电压平台较高、容量较低、电极体积膨胀大等挑战,对电解液的优化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瑞祺,黄汉朝,董庆斌,王国华,刘培桐;硬碳颅骨成型板临床应用48例[J];人民军医;1994年07期
2 张远航;王志远;师春生;刘恩佐;何春年;赵乃勤;;均匀负载氧化镍纳米颗粒多孔硬碳球的制备及其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5年02期
3 郭炳q;舒杰;唐X;白莹;王兆翔;陈立泉;;纳米锡/硬碳复合材料作为嵌锂负极的研究[J];电化学;2009年01期
4 杜忆忱;周小四;包建春;;硬碳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7年24期
5 ;日开发出用于车载锂离子充电电池负极的硬碳材料[J];功能材料信息;2012年01期
6 袁媛;丁帮助;高立军;;硬碳嵌锂负极非对称超级电容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1年03期
7 陈果;张亚楠;詹晖;;人造石墨-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8年12期
8 张澄;孙现众;张熊;马衍伟;;混合导电剂对硬碳负极电容器性能的影响[J];电源技术;2018年12期
9 尹鸽平,程新群,高云智,杜春雨,史鹏飞;掺磷对硬碳及软碳嵌锂性能的影响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3年02期
10 李忠奇;红外膜的新进展——硬碳膜技术在镀制光学镜片中的应用[J];红外技术;198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进;李泓;王兆翔;黄学杰;;硬碳包覆Cr_2O_3储锂性能研究(英文)[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范镜敏;郑明森;董全峰;;新型低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乐;钠离子电池负极硬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贵州大学;2018年
2 张涛;钠离子电池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3 赵e
本文编号:2597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59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