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LLC谐振变换器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效率LLC谐振变换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LLC谐振变换器可以实现原边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和副边整流管的软恢复,适合高频工作,并获得较高的变换效率,因而在通信电源、LED驱动电源等各种DC-DC变换场合受到广泛应用。 针对380V/24V DC-DC砖式通信电源模块的高效率和紧调整要求,本课题研究了LLC拓扑应用在砖式DC-DC模块的效率和控制优化设计方法。 回顾了LLC研究成果:直流增益计算、小信号特性、动态分析,介绍了基波等效的LLC设计法。 分析了各谐振参数与LLC直流增益的关系,更加直观的阐释了各谐振参数对LLC效率和工作频率范围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基于谐振参数的LLC优化设计方法。在深入分析LLC模态的基础上,推导了LLC实现全范围ZVS的条件,给出了LLC优化设计的流程。结合砖式模块电源对高效高功率密度的要求,比较了几种LLC整流结构,优选了PCB绕组结合中心抽头同步整流结构,分析了绕组损耗,确定了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和过孔方案。 小信号分析是反馈设计的必要环节,用扩展描述函数法对LLC小信号建模,得到了LLC小信号状态方程,Mathcad绘出频率特性曲线并仿真加以验证。基于仿真,分析了LLC控制到输出的小信号特性,对光耦的小信号模型进行分析,设计了一个零点两个极点补偿网络,建立了反馈网络的传递函数。环路增益的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基本吻合。 根据前文分析,搭建了基于控制芯片L6599的实验样机,设计了LLC的电路参数和控制环路,分析计算了LLC的损耗分布,然后给出了LLC的动态波形和效率曲线。 基于谐振参数的LLC分析设计法,揭示了各谐振参数与LLC效率、调频宽度之间的关系,简化了LLC的设计思路,对LLC的分析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LLC设计 闭环控制 高效率 平面变压器 L6599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46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9
- 1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现状10-15
- 1.2.1 谐振变换拓扑10-12
- 1.2.2 LLC直流增益12
- 1.2.3 LLC分析设计方法12-13
- 1.2.4 LLC小信号特性13-15
- 1.3 课题研究内容15-18
- 2 LLC优化设计18-29
- 2.1 LLC工作原理18-20
- 2.2 基于谐振参数设计法20-25
- 2.2.1 谐振参数与直流增益21-23
- 2.2.2 半桥开关ZVS条件23-24
- 2.2.3 设计流程24
- 2.2.4 谐振参数设计24-25
- 2.3 结构考虑25-28
- 2.3.1 整流结构25-27
- 2.3.2 变压器结构27-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3 LLC小信号分析29-43
- 3.1 扩展描述函数法29-36
- 3.1.1 非线性状态方程29-30
- 3.1.2 谐波近似30-31
- 3.1.3 谐波平衡31-34
- 3.1.4 小信号扰动和线性化34-36
- 3.1.5 幅频相频曲线36
- 3.2 仿真法36-38
- 3.3 光耦小信号模型38-39
- 3.4 补偿网络设计39-42
- 3.5 本章小结42-43
- 4 电路设计与实验结果43-57
- 4.1 谐振电容选择43-44
- 4.2 损耗分析44-48
- 4.2.1 谐振电感损耗44-45
- 4.2.2 变压器损耗45-47
- 4.2.3 原边开关管损耗47
- 4.2.4 同步整流管损耗47-48
- 4.2.5 PCB损耗48
- 4.2.6 损耗分布48
- 4.3 电路设计48-54
- 4.3.1 调频控制49-50
- 4.3.2 输入电压检测50
- 4.3.3 软启动50-51
- 4.3.4 轻载间歇模式(burst-mode)51-52
- 4.3.5 同步整流52-54
- 4.5 实验结果54-56
- 4.5.1 动态波形54-55
- 4.5.2 环路测量55-56
- 4.5.3 效率曲线56
- 4.6 本章小结56-57
- 5 总结与展望57-58
- 5.1 总结57
- 5.2 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1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铁成,唐迎春,孙淑凤,杨华;准谐振变换器的统一建模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朱建华,罗方林;级联式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特性及其非连续导通模式的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3期
3 廖鸿飞;王志强;刘少纯;;浅谈几种谐振变换器的控制方法[J];通信电源技术;2007年01期
4 陈红新;刘建;蒋世全;牛海峰;;串-串补偿松耦合全桥谐振变换器[J];电力电子技术;2009年10期
5 吴俊娟;孙孝峰;邬伟扬;;基于描述函数法的谐振变换器自持振荡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2期
6 吴俊娟;孙孝峰;邬伟扬;;串联谐振变换器的扩展描述函数法建模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4期
7 陈颖;;电除尘高频电源串并联混合谐振变换器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1年09期
8 刘军;郭瑭瑭;常磊;何湘宁;;高压变压器寄生电容对串联谐振变换器特性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5期
9 张治国;谢运祥;袁兆梅;;并联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特性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谢帆;张波;丘东元;;基于松散耦合变压器的全桥谐振变换器非线性行为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红茹;吴捷;;准谐振变换器的建模与性能分析[A];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谢帆;张波;丘东元;;基于松散耦合变压器的全桥谐振变换器非线性行为分析[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唐春森;沈昊;;准谐振变换器的双闭环控制方法及实现[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陈祥;夏冰;;高压大功率场合LCC谐振变换器的分析与设计[A];第十二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吴扣林;陈乾宏;金科;阮新波;;磁集成复合式全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黄靖;;SIMULINK4环境下零电流串联谐振变换器仿真[A];第十六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帆;杨柏禄;陈永真;孟丽囡;;带有智能同步整流方案的LLC谐振变换器设计[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马珊珊;任国海;;基于LLC谐振转换器的高效LED灯驱动电源[A];2012(杭州)中国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盛洪刚;谢运祥;;基于MATLAB的对零电流开关(ZCS)准谐振变换器(QRC)的建模与仿真[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成都 温成宜编译;LLC串联谐振变换器FSFR2100[N];电子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治国;具有电容输出滤波器谐振变换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李金刚;电压型负载谐振变换器谐振槽路参数优化设计与负载匹配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3 杨瑞;LCC谐振变换器的解析建模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邓成;柔性多层带材电磁元件集成方法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鹏;谐振变换器的建模仿真[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2 韩锋;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蒋磊磊;电动汽车应急充电用非接触双向谐振变换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4 刘建;基于松耦合变压器的全桥谐振变换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5 曹玲玲;自激式非接触谐振变换器的初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杨瑞;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稳态建模及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弛;应用于薄膜表面处理的电压源与电流源谐振变换器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王伟萍;复杂开关型谐振变换器动态建模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9 常磊;应用于塑料薄膜表面处理的电流源并联谐振变换器[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孙鹏;基于并联谐振变换器的长脉冲调制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高效率LLC谐振变换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70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