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硫二次电池正负极材料的优化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912
【图文】:
引言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极大促进了工业化发展,便利。时至今日,全球的能源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据统计,有能源使用量中占比超过百分之八十五。但化石能源是一种不,无法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能源需求。人们正在面临着能源枯竭年的汽车需求为例(图 1.1),从 2005 年到 2017 年 5 月,汽车势,每年新增汽车数量高达 1000-2000 万台,以每辆车年行驶里算,每年新增燃油消耗将高达 40 亿升。化石能源的使用所带来开始逐步显现,其导致的气候异常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高化石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寻找可替代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是人。
碱金属-硫二次电池正负极材料的优化探索 第三章 过渡金属铜辅助的金属-硫二次电池的研究橙色溶液中反应,测试其与 Na2S4水溶液的反应性。1 min 后取出,肉眼观察金属表面变化。图 3.1 是上述过渡金属与 Na2S4水溶液反应后金属表面变化的图片。从图 1 可以看出,铜箔与 Na2S4溶液直接接触的部分迅速变黑,反应速度很快。在相同条件下,没有其他金属可以与 Na2S4水溶液发生反应。由此,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了金属铜和多硫化物之间强烈的化学相互作用,即金属铜具有极强的固硫能力。
硫后的 Cu 2p 和 S 2p XPS 图谱。接下来我们通过多种表征技术确定泡沫铜固硫后,表面生成的黑色物质的组成和微观结构。如图3.2c所示,其X射线衍射(XRD)图谱与六方Cu2S(PDF#89-2670)的图谱完全一致。其中还可以观察到来自金属 Cu 底物的强衍射峰,说明泡沫铜与多硫化物反应后只在表面生成了一层均匀的 Cu2S,内部的泡沫铜骨架依旧保持完整。泡沫铜固硫后的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显示 Cu 2p 3/2 峰和 S 2p 3/2 峰分别位于 932.6 eV 和 162.0 eV(图 3.2d,e),同样与 Cu2S 的标准 XPS 能谱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强;胡玉;朱雪琴;周家红;黄爱红;;二次电池废料锂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J];江西化工;2018年05期
2 刘清朝;马诗喻;徐吉静;李中军;张新波;;锂-空气二次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的设计与制备[J];化学学报;2017年02期
3 杨彦涛;;锌银二次电池研究及其发展方向[J];船电技术;2015年12期
4 ;镁二次电池材料研究现状[J];新疆有色金属;2016年06期
5 李艳萍;;二次电池电池反应式书写[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7年02期
6 曹飞;;锂晶枝对锂二次电池性能的影响及改进方法讨论[J];科技风;2013年09期
7 王华丽;白莹;陈实;吴锋;吴川;;室温铝二次电池及其关键材料[J];化学进展;2013年08期
8 石春梅;曾小勤;常建卫;努丽燕娜;丁文江;;镁二次电池的研究现状[J];电源技术;2010年09期
9 葛亚军;;废二次电池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08年02期
10 邵丹;;锂二次电池及特点[J];家电检修技术;2007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锐;黄永鑫;陈人杰;吴锋;;基于多电子反应机制的高比能二次电池[A];第三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6年
2 孔令龙;张泽;明德;刘胜;李国然;高学平;;一种新型生物碳作为中间层用于锂硫二次电池[A];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陈妍;郁亚娟;;典型二次电池生命周期评价模型与应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4 王久林;;锂硫二次电池中的安全性及相关问题——我们解决的策略[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5 吴锋;李丽;;电动车用高功率二次电池研究进展[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黄震雷;应皆荣;孙莞柠;任建国;高剑;姜长印;;锂二次电池金属硫化物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孙莞柠;应皆荣;黄震雷;任建国;高剑;姜长印;;锂二次电池有机硫化物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吴娜;张长欢;杨振中;姚胡蓉;殷雅侠;谷林;郭玉国;;镁锂共脱嵌提高镁二次电池用大尺寸钛酸锂动力学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9 雷宝;陈鹏;李国然;高学平;;基于氢能产生/利用的光充二次电池[A];第四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10 沈旺;王丽娜;杨军;王久林;;锂硫二次电池及其关键材料[A];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笑千;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高比能锂金属负极保护方面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7年
2 张文毓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镁二次电池将成为未来新能源首选[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年
3 胡文;973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研究有新进展[N];科技日报;2003年
4 柳宁;环宇:力争跨入国际二次电池产业前列[N];中国电子报;2007年
5 杨秋穗;深圳二次电池产业要达400亿[N];广东科技报;2007年
6 李丽静;河南打造二次电池产业基地[N];中国工业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李勇;时代万恒转型二次电池制造 传统贸易营收占比75%被舍弃[N];证券日报;2018年
8 钟信;软包装液态锂离子 二次电池技术问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9 记者 郝丽萍;深圳锂电终结日企一统天下格局[N];深圳商报;2007年
10 立冬;青海三工镁业拟建年产200万只镁基二次电池战生产线[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媛;新型镁基二次电池的设计与电化学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邓凌峰;锂二次电池聚合物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任丽;化学氧化法聚吡咯复合材料及其作锂二次电池正极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潘军青;基于镍锰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碱性二次电池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5 冯真真;镁二次电池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宋智平;锂二次电池有机电极材料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刘绍鸿;锂二次电池用碳基复合纳米电极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梁衍亮;太阳能电化学转化与储存中若干新型电极材料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9 李晶;碱性镍基二次电池高性能正极材料的设计合成与高温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卢青文;锂二次电池用新型聚合物电解质和负极表面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军华;VS_2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在二次电池中的应用探索[D];苏州大学;2018年
2 潘海丽;水系锌锰二次电池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3 李卓;新型镁二次电池正极材料FeS_2和MgMnSiO_4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8年
4 李佩容;碱金属-硫二次电池正负极材料的优化探索[D];苏州大学;2018年
5 钱峰;锂硫二次电池循环性能改善方法的探索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6 张震;锂/钠离子二次电池多孔电极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7 曹佳利;钠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Na_3V_2(PO_4)_3的制备与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8 罗世春;新型离子液体电解液在锂二次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景梦华;影响锂—聚苯胺二次电池性能因素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岳竞慧;铝二次电池离子液体电解液及介孔炭/硫正极材料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62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76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