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下垂控制逆变器的动态功角振荡及其抑制策略

发布时间:2020-07-20 15:19
【摘要】: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的背景下,逆变器动态的时间尺度已和线路网络动态的时间尺度处于同一等级,传统大电网中的静态功角特性已不适合描述逆变器的功率传输过程。下垂控制逆变器由于惯性小,响应快,易于双闭环控制系统和线路网络发生动态交互,因此双闭环输出阻抗和线路电感磁链的动态在功率传输过程变现出来,功率传输特性呈动态功角特性。对于动态功角特性,本文总结现有文献,发现动态功角特性还有三个方面亟待解决。第一方面,动态功角特性缺乏明确定义,现有文献大多从字面意思理解动态功角特性,即功率传输的动态过程。动态功角特性本质是建模问题,所以定义动态功角特性需要从模型之间的关系出发,定义动态功角特性可以帮助理解其在功率传输详细时域模型中的地位和其所变现出的动态功角振荡的频段。第二方面,动态功角特性模型的完善,现有文献只考虑线路电感磁链变化对动态功角特性的影响而忽略了双闭环输出阻抗,双闭环输出阻抗会重塑系统的阻抗特性必然会对动态功角特性产生影响。第三方面,动态功角振荡的抑制策略,现有文献大多采用虚拟电阻抑制动态功角振荡,但是虚拟电阻会增加下垂控制逆变器系统的功率耦合程度,影响系统的稳态性能,因此需要找出一种阻尼策略抑制动态功角振荡的同时不影响系统的稳态性能。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关于动态功角特性,本文深入分析了动态相量法建模思想,结合传统静态功角特性是功率传输的一阶稳态相量模型的基础上,定义动态功角特性是功率传输的一阶动态相量模型。此定义表明了动态功角特性反映的是功率传输的低频动态形为,动态功角振荡是下垂控制逆变器系统中的低频振荡模式。关于动态功角特性建模的完善,本文采用了输出阻抗和等效电路两种手段完善了动态功角特性模型,两种手段得出了相同的结果,验证了本文分析的动态功角特性和动态功角振荡的正确性。关于动态功角振荡的抑制策略,本文采取了暂态虚拟阻抗策略抑制动态功角振荡,暂态虚拟阻抗策略可以不影响系统稳态性能的同时抑制动态功角振荡改善系统的动态过程。本文还比较了暂态虚拟电阻和暂态虚拟电抗两种虚拟策略,发现暂态虚拟电抗能更好的改造功率传输特性,能更有效的抑制动态功角振荡。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464
【图文】:

结构框图,并网逆变器,结构框图,减法


图 1.1 基于 PQ 控制的并网逆变器结构框图ig 1.1 Structure block diagram of grid-connected inverter based on PQ con制器结构的结构如图 1.2 所示,首先将计算出的有功功率 P 定的参考功率 Pr ef与refQ 做减法,对其误差进行 PI 控制。P

动态响应


图 1.2 PQ 控制器结构图Fig 1.2 PQ controller structure diagram器大多数采用 PQ 控制,其与 MPPT 配合能够,并且 PQ 控制的动态响应快。但是 PQ 控制

框图,逆变器结构,框图,逆变器


4图 1.3 基于 VF 控制的逆变器结构框图Fig 1.3 Inverter structure block diagram based on VF control运行时,微网逆变器通常工作在 V/f 控制方式,V/f 控制逆变器能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艺玮;杨苹;王月武;赵卓立;;微电网典型特征及关键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08期

2 赵丽莉;李雪明;倪明;程雅梦;;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研究综述及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22期

3 李振坤;周伟杰;纪卉;符杨;;主从控制模式下有源配电网供电恢复研究[J];电网技术;2014年09期

4 董朝阳;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5期

5 曾德辉;潘国清;王钢;朱革兰;蔡颖倩;;含V/f控制DG的微电网故障分析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16期

6 陈新;姬秋华;刘飞;;基于微网主从结构的平滑切换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2期

7 胡伟;孙建军;查晓明;高明海;刘飞;;基于动态相量法的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建模与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3期

8 杨新法;苏剑;吕志鹏;刘海涛;李蕊;;微电网技术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9 周孝信;陈树勇;鲁宗相;;电网和电网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试论三代电网[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22期

10 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曾正;多功能并网逆变器及其微电网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2 杜燕;微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及组网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3 范元亮;微网发电技术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杨向真;微网逆变器及其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5 戚庆茹;动态相量理论在现代电力系统仿真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松;微电网运行状态平滑切换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2 郭启亮;基于下垂控制的三相逆变器并联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3 曲利民;微电网动态相量模型与协同控制策略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4 鲍明然;VSC-HVDC的动态相量建模和PLL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5 曾胜玮;基于动态相量法的电压源型换流器谐波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张中锋;微网逆变器的下垂控制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田野;微网变流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安少聪;基于动态相量法的微电网建模与稳定性分析[D];燕山大学;2012年

9 舒海莲;微电网运行特性及其控制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763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763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f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