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光照下光伏阵列功率优化策略研究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615
【部分图文】:
??^电S采样信号??图2.2光伏阵列测量原理图??基于以上光伏电池数学模型和等效电路,在Matlab环境下,利用simulink??模块,对光伏电池进行仿真分析。本文仿真分析采用BP4170光伏组件,额定输??出功率170W,此组件的关键参数(温度25°C)如表1所示,一个组件中串联??电池数为72。对电池的仿真分析取BP4170组件中的一个电池。??表1?BP4170光伏组件厂家参数??电池?PmAV?Um/V?Im/A?UQC/V?Isc/A?FF?(填充因数)/%??参数?2.36?0.494?4.8?0.61?5.3?74.12???图2.3所示为温度T=25°C且光照条件分别为S=lkW/m2、0.8kW/m2、??0.6kW/m2和0.4kW/m2时,太阳能电池的I-V、P-V特性曲线。图2.4所示为光??照条件Sref=lkW/m2,温度分别为T=15°C、25°C、35°C和45°C下的光伏电池I-V、??P-V特性曲线。??>1?—二■? ̄ ̄—f?'| ̄ ̄???????4.5?-?fttiV.isJ?????2¥??s-fleww?-落,??4?■?%?0?tkWJmi??3????.5?25?.?|?IS?.?—.—??1?li????\?i?1?M?鼷?Z?.??1?S=1kW?此2?\?i?9i???S=C??wrm2?'?.????0.S??s=c?6kW.m2?|?i?二--一’??I?S=0WV'fn2?.?.?,丨.丨1?〇U-?-?'? ̄???
??图2.3所示为温度T=25°C且光照条件分别为S=lkW/m2、0.8kW/m2、??0.6kW/m2和0.4kW/m2时,太阳能电池的I-V、P-V特性曲线。图2.4所示为光??照条件Sref=lkW/m2,温度分别为T=15°C、25°C、35°C和45°C下的光伏电池I-V、??P-V特性曲线。??>1?—二■? ̄ ̄—f?'| ̄ ̄???????4.5?-?fttiV.isJ?????2¥??s-fleww?-落,??4?■?%?0?tkWJmi??3????.5?25?.?|?IS?.?—.—??1?li????\?i?1?M?鼷?Z?.??1?S=1kW?此2?\?i?9i???S=C??wrm2?'?.????0.S??s=c?6kW.m2?|?i?二--一’??I?S=0WV'fn2?.?.?,丨.丨1?〇U-?-?'? ̄???,?,?????°〇?〇i?0.2?0.3?〇4?06?0?6?0?7?'?::?〇???〇■<?;?:?*?r?r??电压(v>?v)??(a)不同光照下I-V特性曲线?(b)不同光照下P-V特性曲线??图2.3不同光照下光伏电池卜V和P-V特性曲线??10??
?(b)不同温度下P-V特性曲线??图2.4不同温度下卜V和P-V特性曲线??由图2.3和图2.4所示的P-V曲线可得,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是影响光伏电??池输出功率的两个主要因素,电流随光照强度影响比较大,电压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光伏电池P-V特性曲线呈单峰特性。??当光伏电池所处环境温度不变时,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可用下式表示:???/=々/〇?(2.1)??式中,k=G/G〇为光照系数,G为光伏电池实际运行时的光照强度,G〇为标??准光强,1〇为标准光强下的光伏电池输出电流。??2丄2失配现象与热斑舰??在均匀光照下,光伏阵列的工作状态是所有电池共同对负载输出能量,而当??光伏阵列局部被阴影遮挡时,光伏电池光照不同,输出特性产生差异,光伏组件??的总输出电流被光照强度最低的电池所限制,从而导致多个电池串并联后的输出??功率小于各个光伏电池输出功率之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黎霞;李云峰;郑丹丹;金宇清;曾平良;韩家辉;;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非机理建模[J];电网技术;2015年05期
2 陈元娣;;光伏阵列的Matlab/Simulink仿真研究[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3 吴大中;王晓伟;;一种光伏MPPT模糊控制算法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1年06期
4 王建华;韩伟;;光伏阵列的仿真模型研究[J];信息技术;2011年06期
5 陈阿莲;冯丽娜;杜春水;张承慧;;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建模[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6 闫荣超;李畸勇;;局部阴影条件下的光伏阵列建模与特性仿真[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1年01期
7 熊远生;俞立;徐建明;;固定电压法结合扰动观察法在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中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年06期
8 翟载腾;程晓舫;丁金磊;查珺;;被部分遮挡的串联光伏组件输出特性[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刘邦银;段善旭;康勇;;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模组特性的建模与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8年02期
10 周德佳;赵争鸣;吴理博;袁立强;孙晓瑛;;基于仿真模型的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特性的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小进;光伏阵列及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朱艳伟;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提高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翟载腾;任意条件下光伏阵列的输出性能预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腾飞;复杂光照条件下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特性及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2 柴亚盼;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效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3 刘素梅;光伏方阵失配现象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0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840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