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银纳米线-金属氧化物柔性复合电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21:18
   透明导电电极(Transparent Conductive Electrode,TCE)是现代电子产品如平板显示器、薄膜太阳能电池、触控屏幕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应用最普遍的TCE材料是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但是,随着对可穿戴设备的需求,电子产品进一步向柔性、可折叠、可任意弯曲的趋势发展,这对TCE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脆性ITO-TCE很难适应下一代柔性电子产品的应用需求。近年来,很多研究机构已致力于开发潜在的可替代ITO的柔性TCE材料。银纳米线(Silver Nanowires,AgNWs)具备优异的导电透光性和机械可弯曲性,被认为是可替代ITO的理想材料。然而,直接制备在衬底上的AgNWs的接触电阻和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都非常高,使之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本文利用剥离转移的方法和原子层沉积技术制备了超平滑表面、高导电性的银纳米线-掺铝氧化锌(AgNWs-AZO)复合电极,得到了表面均方根粗糙度仅有0.31nm,方块电阻低至8.66±0.33?/sq,透过率为83.55%@550nm且柔性的透明导电复合电极。同时,为了说明该复合电极的应用性,本文也制备了基于优化的AgNWs-AZO复合电极的Alq_3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器件表征测试结果展现了本文制备的复合电极在柔性电子器件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学位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914.42
【部分图文】:

光电性能,透明电极,领域,材料


的背景电极概述电极(TransparentConductiveElectrode,TCE)是太阳能电池、显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1-3]。19 世纪末,由于光电导器件的发展作为电极材料;20 世纪初,研究者将 CdO 材料应用在了光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飞机玻璃的高要求催生了宽禁带简后对 SnO2材料的研究逐渐深入并且应用到了其他领域,透明导一个新的时期[4-6];20 世纪 50 年代,第二种透明导电薄膜 In2O代,以蒸发和溅射的方式沉积 InOx薄膜的技术逐渐成熟,特备成氧化铟锡 (IndiumTinOxide,ITO)后,TCE 的导电性大导电薄膜方面得到了普遍的应用;20 世纪 80 年代,利用磁控高透光性的 ITO 导电膜技术被开发出来,2000 年以后透明导电 为主[7-9],磁控溅射 ITO 成为市场上制程的主流[10-13]。

银纳米线,导电聚合物,氧化锌,碳纳米管


O-TCE 仍是当前触控屏、显示面板最主要的应用材料,但是随着电子产品的 薄膜面临的挑战也逐渐凸显[14-17]:首先,铟作为一种稀有金属,地球上的存布分散,其储量只有黄金储量的 1/6,且可开采的大约只有 50%,随着液晶面伏薄膜电池产业的高速发展,高纯度铟材料的需求和来源日益紧张,通过实度的“开源节流”模式并没有改善铟价持续走高的现状;其次,在高温磁控溅射 过程中只有 3%~30%的有效利用率且制程技术过度集中单一;另一方面,IT材料,而电极通常做的的很薄,通常为几百纳米甚至是几十纳米,经弯曲后易响导电,这使 ITO-TCE 在下一代柔性电子产品的应用受到限制。年来,为了寻找 ITO 的替代材料,很多研究机构已致力于开发潜在的透明导柔性特征的纳米材料。如含量丰富且无毒的掺杂氧化锌材料如掺铝的氧化num doped Zinc oxide, AZO)[18-19],掺镓的氧化锌(Gallium doped Zinc o-21];柔性碳基材料如碳纳米管(CarbonNanotubes,CNT)[22]、石墨烯(Graphen性金属纳米线材料如银纳米线(AgNWs)[25-26],铜纳米线(CuNWs)[27-28];可携荷交替单元的柔性导电聚合物材料如聚 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T:PSS)[29-30]等。

结构单元,实物,设备,前驱体


图 2.1ALD 设备实物图和结构单元简图单元可分为前驱体控制单元和载气控制单元,载气运载着先吸附在基片上,然后再和第二种前驱体在腔内发生自厚度进行逐层生长。ALD 主要由两个基本的沉积机制:一吸附或者物理吸附直至饱和的过程,二是前驱体在表面交沉积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58-59]:温度环境中,第一种前驱体通过脉冲的方式被注入腔体学吸附,使基底表面产生可与第二种前驱体反应的官能团,吹去多余的前驱体和反应副产物;种前驱体,与基片表面官能团反应,同样通入惰性气体产物,完成一个半循环;第一种前驱体,与上一反应生成的表面官能团反应,同体和反应副产物,完成第二个半循环;即为一个 ALD 循环,生成一层所需材料。成长Al2O3膜为例,详细解释在氢钝化的矽基材(SiH)表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杰;贾旺;李伟;刘皓;李津;程博闻;;银纳米线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8年01期

2 王成;许秋瑾;;银纳米线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18年12期

3 徐丽萍;刘杰;王治华;刘瑞娟;王雅静;宫立基;;四级分叉银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4 张圣欢;马晓毅;祝志勇;吴邓家明;孙宝;;银纳米线的制备[J];船电技术;2017年05期

5 王茜;滕靖宝;王权;姜伟;;多元醇法制备银纳米线的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年07期

6 彭勇宜;徐国钧;代国章;李宏建;;银纳米线的多元醇法制备工艺条件研究[J];材料导报;2015年22期

7 张旭;吴禹;仝旋;许孝芳;吕柳;;银纳米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导光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6年01期

8 夏兴达;杨兵初;张祥;周聪华;;多元醇热法制备银纳米线及其在透明导电薄膜中的应用[J];功能材料;2016年05期

9 彭勇宜;徐国钧;周剑飞;代国章;王云;李宏建;;银纳米线的侧向生长及其抑制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年06期

10 魏智强;徐可亮;武晓娟;武美荣;杨华;姜金龙;;银纳米棒的醇热法合成与性能表征[J];人工晶体学报;201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汉宁;基于金/银纳米板的微纳结构光学特性及器件功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李滔滔;基于核酸模板的银纳米簇合成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3 王建超;有序银纳米线杂化体系及其光谱增强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4 王华;不同形貌银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和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周伟平;激光直写制备柔性微纳结构与器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6 姚佳楠;多功能、多响应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7 杨洋;生物质/金属、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柔性电子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8 陈超;银纳米线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9 侯岩雪;低维银纳米结构的合成和表面等离激元性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曲斐;以聚乙烯亚胺为模板合成银纳米簇及其性能与相关应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骅俊;定向排布的银纳米线制备及其柔性传感器的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余辉龙;载银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竹材防霉中的应用实验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3 徐偲伟;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雾度特性及透明加热器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张梦桥;银纳米三聚体和四聚体中等离激元共振辐射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吴良辉;铁离子辅助银纳米线的生长过程及其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王喆;银纳米线等离子体焊接成形性及在金属锂负极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谢梦兰;喷墨打印银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8年

8 许喆;氧化石墨烯基阻变式存储器阻变行为及性能提升方法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9 万梦娟;超细银纳米线的纯化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0 杨瑞锋;超细银纳米线的合成及其与MOFs复合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9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859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e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