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过程中释放能量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9 17:11
  利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实验平台进行不同荷电状态(SOC)磷酸铁锂电池的热失控实验,分别将热失控前后的电池拆解,利用氧弹量热仪测量各部分的燃烧热值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加权计算的方法得到电池热失控前后的能量,分析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结果表明,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过程释放的能量与SOC成正相关关系,满电态20 Ah软包磷酸铁锂电池在热失控时释放的能量最大,可达2 342 kJ。 

【文章来源】:电源技术. 2020年11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过程中释放能量分析


图6?LFP-3电池热失控过程照片??

照片,热失控,锂离子电池,电池


龙洚技表El??究与设计??图1?电池样品外观照片??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实验平台的结构如图2所示,该平台??可实现以电加热方式引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同时由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热失控过程中电池的温度以及电压数据,由高清??摄像装置采集热失控过程中的影像数据。??1-顶部排风口;?2-电加热装置;3-电池夹具;??4-底部通风窗;5-平台隔板;6-数据采集装置??图2?热失控实验平台示意图??本实验使用的是Pair6400型氧弹量热仪,该仪器基于等??效替代方法,采用外桶恒温的方式测量样品的燃烧热值。实验??过程中量热仪会吸收燃烧的热量并记录温度的变化,通过与??标准物质燃烧热值相比计算样品的燃烧热值。??1.2实验方法??选用同一型号不同SOC的软包磷酸铁锂电池,利用氧弹??量热仪测量电池各组分在热失控前后的燃烧热值。考虑到在??热失控过程中电解液与正负极材料的反应,将正负极材料分??别按比例与电解液混合后测量燃烧热值,最后采用加权方式??计算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过程中释放的能量。??1.2.1电池热失控实验??在热失控实验平台中进行软包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实??验。将电池编号为?LFP-1?(SOC?=100%)、LFP-2?(SOC?=50%)、??LFP-3?(SOC?=0%)。以加热板加热的方式引发电池热失控,加??热板功率为500?W,当电池电压降至0V时,切断加热板电??源。利用K型热电偶采集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数据,采样点如图??3所示Q此外,利用电压采样线采集电池在实验过程中的电压??数据,利用摄像机采集影像数据。??,Z,3??□?□?n?□??1-电池中部与加热板接触处;2-电池中部;

示意图,热失控,燃烧热值,实验平台


龙洚技表El??究与设计??图1?电池样品外观照片??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实验平台的结构如图2所示,该平台??可实现以电加热方式引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同时由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热失控过程中电池的温度以及电压数据,由高清??摄像装置采集热失控过程中的影像数据。??1-顶部排风口;?2-电加热装置;3-电池夹具;??4-底部通风窗;5-平台隔板;6-数据采集装置??图2?热失控实验平台示意图??本实验使用的是Pair6400型氧弹量热仪,该仪器基于等??效替代方法,采用外桶恒温的方式测量样品的燃烧热值。实验??过程中量热仪会吸收燃烧的热量并记录温度的变化,通过与??标准物质燃烧热值相比计算样品的燃烧热值。??1.2实验方法??选用同一型号不同SOC的软包磷酸铁锂电池,利用氧弹??量热仪测量电池各组分在热失控前后的燃烧热值。考虑到在??热失控过程中电解液与正负极材料的反应,将正负极材料分??别按比例与电解液混合后测量燃烧热值,最后采用加权方式??计算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过程中释放的能量。??1.2.1电池热失控实验??在热失控实验平台中进行软包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实??验。将电池编号为?LFP-1?(SOC?=100%)、LFP-2?(SOC?=50%)、??LFP-3?(SOC?=0%)。以加热板加热的方式引发电池热失控,加??热板功率为500?W,当电池电压降至0V时,切断加热板电??源。利用K型热电偶采集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数据,采样点如图??3所示Q此外,利用电压采样线采集电池在实验过程中的电压??数据,利用摄像机采集影像数据。??,Z,3??□?□?n?□??1-电池中部与加热板接触处;2-电池中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评估的ARC测试方法和数据分析[J]. 王莉,冯旭宁,薛钢,李茂刚,胡坚耀,田光宇,何向明.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06)
[2]高能量密度镍钴铝酸锂/钛酸锂电池体系的热稳定性研究[J]. 张明杰,杨凯,段舒宁,刘皓,高飞,耿萌萌.  高电压技术. 2017(07)



本文编号:2926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926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2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