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聚类分析的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储能弹簧故障识别

发布时间:2021-01-19 15:20
  储能弹簧是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on-load tap changer,OLTC)进行调压操作的关键部件,与OLTC的换挡过程成功与否密切相关。为准确识别储能弹簧的机械故障,文中从OLTC切换过程中振动信号的混沌特性出发,首先对振动信号进行了相空间重构,然后应用K-means++聚类算法对高维空间的相点进行了聚类分析,其中聚类时的类簇数目依据凝聚层次聚类法确定,据此定义了类间散度来定量描述OLTC振动信号的相点空间分布。以某组合式OLTC为测试对象,对其正常状态与存在不同磨损程度的储能弹簧故障时切换过程中的振动信号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理的类簇数目能有效提高OLTC振动信号聚类分析的准确度,类间散度能准确识别OLTC储能弹簧的不同磨损程度,从而为OLTC机械状态的振动监测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文章来源】:高压电器. 2020,56(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基于聚类分析的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储能弹簧故障识别


加速度传感器位置

储能,故障模拟,弹簧,实物


主要对OLTC切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程度储能弹簧力下降故障进行了模拟。具体来说,通过砂轮磨断OLTC弹簧仓内弹簧的端部来实现,分别去除1圈、4圈主弹簧,故障设置实物图见图2。此外,为消除OLTC切换过程中随机误差对振动信号测试结果的影响,对OLTC进行了全档位测试,即从1档切换至15档,再反向切换至1档。限于篇幅,OLTC正常工况下第3-4档切换过程中测点1-4处的振动信号。见图3。由图3可见,OLTC切换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呈现强时变与非线性特征,且不同测点处振动信号有所不同。OLTC在正常工况与储能弹簧故障下从3档升至4档过程中测点2处的振动信号见图4。由图4可见,当OLTC存在储能弹簧力下降故障时,振动信号的脉冲幅值整体会呈现下降趋势,信号形态如脉冲出现的时刻或相邻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储能弹簧磨损4圈的情形更为明显。为有效识别OLTC的储能弹簧状态,通过探索振动信号重构空间中聚类结果的类间散度来进行分析。

信号,储能,切换过程,弹簧


限于篇幅,OLTC正常工况下第3-4档切换过程中测点1-4处的振动信号。见图3。由图3可见,OLTC切换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呈现强时变与非线性特征,且不同测点处振动信号有所不同。OLTC在正常工况与储能弹簧故障下从3档升至4档过程中测点2处的振动信号见图4。由图4可见,当OLTC存在储能弹簧力下降故障时,振动信号的脉冲幅值整体会呈现下降趋势,信号形态如脉冲出现的时刻或相邻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储能弹簧磨损4圈的情形更为明显。为有效识别OLTC的储能弹簧状态,通过探索振动信号重构空间中聚类结果的类间散度来进行分析。3 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相空间重构的变压器油色谱数据最优长度选择方法[J]. 齐波,张鹏,荣智海,李成榕,杨祎,陈玉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8(08)
[2]基于改进凝聚层次聚类算法的变压器绕组及铁心故障诊断研究[J]. 李敏,陈果,沈大千,陈飞洋,罗宇昆,王昕.  高压电器. 2018(01)
[3]基于改进变分模态分解的有载分接开关机械状态监测[J]. 王冠,刘金鑫,赵彤,张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0)
[4]一种新型有载分接开关及其分析[J]. 李晓明.  高压电器. 2017(04)
[5]改进PSO-SVM算法的变压器分接开关故障诊断[J]. 王福忠,石秀立.  电子测量技术. 2016(11)
[6]考虑空间相关性的风电场等值方法[J]. 刘畅,刘天琪,何川.  高压电器. 2016(05)
[7]一起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事故分析[J]. 杨军亭,彭鹏,温定筠,郭光焰,杨照光,张凯.  变压器. 2016(02)
[8]基于混沌理论和K-means聚类的有载分接开关机械状态监测[J]. 周翔,王丰华,傅坚,林嘉杨,金之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06)
[9]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机械性能的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J]. 陈徐晶,王丰华,周翔,何敏娟.  华东电力. 2013(07)
[10]分接开关振动信号EMD熵和小波熵的比较[J]. 高鹏,马宏忠,张惠峰,陈楷,王春宁.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2(04)

硕士论文
[1]基于自然邻的层次聚类算法研究[D]. 程东东.重庆大学 2016
[2]一种新型有载分接开关的方案和仿真研究[D]. 史玲玲.山东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87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987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2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