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特高压直流开关吸能回路避雷器均流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2 07:40
  避雷器一般是采用相同型号的多柱避雷器进行并联,因此,避雷器吸收能量时,能量在各柱避雷器间的分配就是多柱并联避雷器稳定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依据GB/T 22389—2010规定,分析了影响电流分布不均匀的因素,U1mA的差值应该尽可能较小,采用ATP以及MATLAB软件对38柱并联避雷器均流特性进行了仿真,找出了避雷器伏安特性曲线带状区域,该区域内各柱避雷器电流的不均匀系数均小于1. 1;同时,对该区域内避雷器的伏安特性进行计算,得出20 m A下的电压差值百分率为0. 456%。 

【文章来源】:电瓷避雷器. 2020,(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特高压直流开关吸能回路避雷器均流特性研究


有源式直流开关结构图

伏安特性曲线,避雷器,仿真模型,伏安特性


采用ATP仿真软件进行避雷器的伏安特性曲线仿真,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得出多条不同的伏安特性曲线,供后面38柱避雷器并联仿真时研究避雷器的均流特性以及最大的残压差值[11]。2.3 38柱避雷器并联仿真模型

伏安特性曲线,避雷器,仿真模型,伏安特性曲线


依据上文的分析以及ATP仿真实验,采用MATLAB对38柱避雷器进行并联仿真,依据分析建立仿真模型,仿真模型图如图3所示[12]。图中,“Surge Arrester”部分为单柱避雷器,“1”、“2”、“3”、“4”、“5”、“6”、“7”、“8”、“9”都为四柱并联的避雷器,“10”为单柱避雷器,共38柱避雷器并联。“1”、“2”、“3”、“4”、“5”、“6”、“7”、“8”、“9”、“10”部分采用相同的避雷器伏安特性曲线,“Surge Arrester”部分采用另一种伏安特性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间隙灭弧结构熄灭工频电弧的仿真与试验[J]. 郭婷,周文俊,黄海鲲,许军,苏梓铭,邱凌,冷小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10)
[2]基于智能模块的高压直流真空断路器研究[J]. 邹积岩,刘晓明,于德恩.  电工技术学报. 2015(13)
[3]天生桥—广州直流工程控制保护系统改造后的过电压分析[J]. 陈锡磊,田杰,王东举,袁士超,周浩.  电网技术. 2011(06)
[4]±800kV特高压直流避雷器的均流特性试验[J]. 陈立栋,葛栋,康鹏,黎小林,李岩,吕雪斌.  电网技术. 2011(02)
[5]高压直流避雷器研发中的关键技术[J]. 张晓星,李征,赵大翠,张晓旭,田宏伟,李明刚,安冬月,车文俊,千叶智基,潘仰光,宋继军,菅雅弘.  电网技术. 2010(08)
[6]±800kV直流换流站三种不同类型避雷器性能比较[J]. 廖志超,苟锐锋,程晓绚,娄彦涛.  南方电网技术. 2010(02)
[7]特高压交流避雷器TOV极限耐受能力试验研究[J]. 王保山,左中秋,熊易,汤霖,万克,沈鼎申,陈立,贾锦朝.  高电压技术. 2010(01)
[8]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中的关键技术方案[J]. 马为民,聂定珍,曹燕明.  电网技术. 2007(11)
[9]±800kV直流系统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研究[J]. 周沛洪,修木洪,谷定燮,戴敏,娄颖.  高电压技术. 2006(12)
[10]提高ZnO电阻片电性能的研究[J]. 姚政,翟维琴,金继华,祝铭,李国荣.  电瓷避雷器. 2006(06)



本文编号:3058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3058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6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