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变电站端子箱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5 04:32
  电力系统是电能生产、变换和输送的整个过程,涉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环节。而一些老旧变电站都是敞开式变电站,很多设备都需要户外露天布置,如断路器控制柜、隔离开关控制箱,以及动力箱等。这些设备内部含有大量的电子元件和电气设备,负责电能变换、分配和控制任务。为了保证设备的性能指标,提高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需要控制设备所处环境的干湿程度。电气设备表面过湿,容易降低设备绝缘性,出现电气击穿现象,引发短路,或电气拒动和误动。另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出现霉变或金属腐蚀问题,影响电子元件性能和寿命。因此,电力行业急需有效的除湿措施,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端子箱的温度、湿度的数据主要由值班人员进行人工监测,或者在恶劣天气时进行监测,这种方法增加相关人员的工作量,给维护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另外,在现场进行端子箱的温度、湿度数据记录,缺乏实时性,对电站安全运行造成影响。因此,建立端子箱的温度、湿度监测系统,可以促进端子箱智能化运行。基于这一原因,本文设计出端子箱的温、湿度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减少人工监测量,而且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首先,本文通过结合硬件、软件,以及开发成本的因素,利用无线... 

【文章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变电站端子箱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设计流程图

控制系统结构,温湿度控制器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ID 控制原理子箱温湿度控制器采用 PID 控制,即比例(P)、积分(I)、微分(D)控泛应用于变电站控制系统中,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端子箱温湿度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者精准不到数学论很难采用,就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校对和调试。在现场校对和调试制技术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持。因此,户外端子箱处于室外,采用 PID 控制算法可以更好、更准确地进行温湿度控制。PID 控制利数据,获得系统误差,然后按照比例、积分、微分的顺序进行控制量计个完全闭环的控制,其控制系统结构如图 2-2 所示。

序列,端子箱,温度控制,基本原理


i=0u (t ) kp e (t ) ki e(t ) kd [ e (t ) e (t 1)]式中,t 代表序列,t=0,1,2,…; u (t )表示控制系统中的输出值, e( t )入的偏差值大小,[ e( t ) e( t 1)]为输出偏差的改变量;kp代表控制系ki 代表积分因子,kd 代表控制系统的微积分因子。将模糊理论和传统,可以获得模糊参数自调整 PID 模型。比例因子kp、积分因子ki 和微以作为偏差 e( t)和偏差变化量 e ( t ) e ( t 1)的函数,其函数形式为:kp =h(1 e ( t ),e ( t ) e ( t 1)) ki =h(1 e ( t ),e ( t ) e ( t 1)) kd =h(1 e ( t ),e ( t ) e ( t 1)) 子箱温度控制的模糊参数自调整 PID 控制原理如图 2-3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变压器热点温度计算经典模型的对比分析及改进[J]. 黄晓峰,周利军,吴广宁.  现代电力. 2013(02)
[2]树脂浇注干式变压器温升分析与计算[J]. 熊兰,赵艳龙,杨子康,宋道军,席朝辉,何为.  高电压技术. 2013(02)
[3]RBF预测控制运用于柴油车SCR系统[J]. 冷斌龙,安伟.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4]基于离散单元法的丝状颗粒传热数学模型[J]. 朱立平,袁竹林,闫亚明,罗登山,王宏生,李斌.  化工学报. 2012(07)
[5]主变压器室通风散热系统设计及实现[J]. 李一宁.  电气技术. 2012(04)
[6]多区域厂房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的设计与实施[J]. 石立岸,胡振义,黄诚,刘爱伦.  自动化仪表. 2012(03)
[7]基于模糊控制的轿车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研究[J]. 李竣,黄彩虹,董国江,黄宴委.  测控技术. 2011(11)
[8]以箱壁温度为判据的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计算模型及试验分析[J]. 李剑,刘兴鹏,王有元,陈伟根,邓宗权.  高电压技术. 2011(10)
[9]密集模态挠性结构振动的自适应逆控制[J]. 王永,姚太克,陈光.  振动与冲击. 2011(10)
[10]输电网变压器负荷转移方案评价研究[J]. 魏秋红,孙静.  现代电力. 2011(05)



本文编号:3343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3343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5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