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内多孔型LiNi 0.5 Co 0.2 Mn 0.3 O 2 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发布时间:2021-08-15 15:02
  控制前驱体的沉淀反应条件,制备出内部疏松外部紧密的Ni0.5Co0.2Mn0.3(OH)2前驱体。将前驱体配锂后进行高温烧结,控制烧结条件,最终合成出了内部具有大量孔隙的内多孔型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测试结果表明,材料有着良好的晶体结构。电性能测试表明,材料在0.2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5.1 mAh/g,在3 C的大倍率下放电比容量达157.3 mAh/g,倍率性能优异,且在2 C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96.2%。以上结果表明,内多孔型的结构有效地提高了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文章来源】:电源技术. 2020,44(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内多孔型LiNi 0.5 Co 0.2 Mn 0.3 O 2 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图3为烧结后LiNiasCouMno.^材料的SEM照片及切片??

过程图,前驱体,样品,过程


C?溶液(体积比?1?:?1?:?1),隔膜??采用Celgard2400聚丙烯微孔膜,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成CR2430型纽扣电池。在蓝电测试系统进行充放电测试,设??定电压范围为2.8?4.25?V,电流密度1?C=160?mA/g,测试温??度为(25±?l)r。??2结果与讨论??2.1前驱体制备过程??前驱体的制备是合成中空型LiNi^Q^Mn^O,正极材料??的关键步骤,本实验在前驱体生长的不同阶段调控不同的生??长条件,以达到对形貌的精准控制。其生长过程如图1所示,??图1(a)为反应刚开始进行17?h时的颗粒形貌,此时为晶核形??成阶段,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形成疏松多孔的不规则团聚体晶??核,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因为较高的温度不利于晶体生长,??且无氨水络合,晶体无规则生长,沉淀物难以形成规则晶型。??晶核继续生长至41?h时[图1(b)],晶核逐渐开始长大,再继续??生长至65?h后,如图1?(c)所示,前驱体开始成形,晶核开始团??聚成球。此时改变反应条件,使签内环境更有利于颗粒生长。??继续生长至89?h后,如图1?(d)所示,前驱体颗粒已经成形,形??成规则球型,颗粒表层的一次晶粒变粗变密,这种致密外层的??形成原因是温度降低到适宜晶体生长的区间,且加人适量的??氨水,在络合作用下晶胞规则排布,晶体取向生长,形成规则??的晶体形状。继续反应至110?h时,如图1(e)所示,颗粒表面已??被较粗的一次晶粒紧密覆盖,形成坚固的外表面。此时停止反??应,得到完整的NiojC^Mn^OH^前驱体。??图1(〇为NKo^Mn^OHh前驱体的切片图,由图可见,??整体颗粒为粒径约4.9?(u

曲线,截止电压,容量,材料


120??0?20?40?60?80?100??循环次数??图7?样品在2?C下的循环性能??(下转第W1页)??线。如图5中所示,在2.8 ̄4.25V的截止电压,0.2?C下,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75.1?mAh/g,高于普通的商品化Li-??NLComMiio/^正极材料的比容量(通常在160?170?mAh/g之??间門,且3?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7.3?mAh/g。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内多孔结构材料由于内部疏松,比表面积大,与电解??液接触面积大,Li离子的传输效率更高,材料的活性更高。??图6为样品在不同倍率下的循环性能及恢复性能曲线,??由图6可知,材料在0.2?C、0.5?C、1?C、2?C、3?C下循环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74.9、172.7、168.7、164.7、157.6?mAh/g,经不同??倍率循环后,样品在0.2?C下的恢复的放电比容量为172.6??mAh/g,恢复率为98.7%。通常正极材料颗粒尺寸越小,其倍率??性能越好,高倍率的正极材料大多采用小粒度的单晶颗粒。综??合文献分析[21内多孔型的二次球型LiNi?.5C〇1).2Mn?.302正极??材料能够取得良好倍率循环性能的原因是内部疏松多孔的结??构减少了材料颗粒的体积,孔隙部分能被电解液填充,材料颗??粒尺寸虽大,但Li离子在材料内部的迁移距离却很短,使材料??能够在较高的倍率下依然保持良好的Li离子迁移性能,从而??提高其倍率循环性能。??180??1?165??160??S?155??*?150??揭??145??0?10?20??循环次数??图6?样品在不同倍率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LiMn2O4空心多孔正极材料的制备[J]. 钱兵,宋修梅,岳军伟,刘青青,孙雅馨.  过程工程学报. 2018(01)



本文编号:3344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3344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9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