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热扩散测试项目解析
发布时间:2022-01-15 22:21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新能源汽车事故频发,很多起事故发生在车辆正常行驶或者停放的过程中,事故存在极大的不可预测性和安全风险。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热扩散测试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验证电动汽车整车或者电池系统应对动力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能否有效保护驾乘人员安全或者安全逃生的能力。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扩散测试的项目来源、国内外标准法规要求、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介绍,并提出了基于热扩散项目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章来源】:电源技术. 2020,44(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图2?热扩散测试中的关键问题??虽然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大多存在发??
该是产品生产企业关注的重点。??2.6其他??报警信号是试验中的关键节点,而如何避免误报或者有??效识别误报的方法对于测试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热扩散试??验结果的复杂性来源于试验方法的复杂性、试验流程长、试验??对象复杂等几个方面,因此设置合理的试验条件、约束试验过??程以确保试验结果的重复性,才能够使得企业在试验验证中??获得重复有效可比较的数据。??3研究方向??热扩散测试是对电池系统安全设计有效性的试验验证,??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动力电池系统热扩散问题研究方向如??图3所示。??图3?动力电池系统热扩散问题研究方向??(1)锂离子电池系统热扩散机理及规律研究??结合现有动力电池热失控及热扩散研究中的电、热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重点突破结构变化、化学成分变化等机??械、化学反应方面的测试难题,获取有效快速的测试方法,通??过试验数据采集和仿真分析,提取出影响动力电池热扩散发??展过程的关键参数和关键过程,并重点研究动力电池系统在??热扩散发生、发展过程中关键参量的变化规律,建立基于电、??热、机械、化学多物理场耦合的单体热失控及系统热扩散模??型,揭示动力电池系统热扩散发生、发展的规律a??(2)锂离子电池系统热扩散防范应对机制及应用技术研究??基于单体热失控及系统热扩散模型,从热失控触发诱因、??热失控发生过程的关键节点出发,通过电压、电流、温度、压力??和气体成分等多种信号的采集和综合分析,建立动力电池系??统热失控早期预警控制策略,并对相应的控制策略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热扩散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及核心影响因素,通??过试验和仿真手段,对锂离子电池热扩散延缓、阻断机制和方??法进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研究进展[J]. 李宁,俞会根,盛军,向晋,杨重科. 电源技术. 2016(05)
[2]锂离子电池滥用条件下的安全性研究[J]. 李会峰,庞静,卢世刚. 电源技术. 2013(12)
硕士论文
[1]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电化学耦合特性分析及有限元模拟[D]. 李坤.北京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91422
【文章来源】:电源技术. 2020,44(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图2?热扩散测试中的关键问题??虽然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大多存在发??
该是产品生产企业关注的重点。??2.6其他??报警信号是试验中的关键节点,而如何避免误报或者有??效识别误报的方法对于测试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热扩散试??验结果的复杂性来源于试验方法的复杂性、试验流程长、试验??对象复杂等几个方面,因此设置合理的试验条件、约束试验过??程以确保试验结果的重复性,才能够使得企业在试验验证中??获得重复有效可比较的数据。??3研究方向??热扩散测试是对电池系统安全设计有效性的试验验证,??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动力电池系统热扩散问题研究方向如??图3所示。??图3?动力电池系统热扩散问题研究方向??(1)锂离子电池系统热扩散机理及规律研究??结合现有动力电池热失控及热扩散研究中的电、热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重点突破结构变化、化学成分变化等机??械、化学反应方面的测试难题,获取有效快速的测试方法,通??过试验数据采集和仿真分析,提取出影响动力电池热扩散发??展过程的关键参数和关键过程,并重点研究动力电池系统在??热扩散发生、发展过程中关键参量的变化规律,建立基于电、??热、机械、化学多物理场耦合的单体热失控及系统热扩散模??型,揭示动力电池系统热扩散发生、发展的规律a??(2)锂离子电池系统热扩散防范应对机制及应用技术研究??基于单体热失控及系统热扩散模型,从热失控触发诱因、??热失控发生过程的关键节点出发,通过电压、电流、温度、压力??和气体成分等多种信号的采集和综合分析,建立动力电池系??统热失控早期预警控制策略,并对相应的控制策略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热扩散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及核心影响因素,通??过试验和仿真手段,对锂离子电池热扩散延缓、阻断机制和方??法进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研究进展[J]. 李宁,俞会根,盛军,向晋,杨重科. 电源技术. 2016(05)
[2]锂离子电池滥用条件下的安全性研究[J]. 李会峰,庞静,卢世刚. 电源技术. 2013(12)
硕士论文
[1]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电化学耦合特性分析及有限元模拟[D]. 李坤.北京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91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359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