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氨基酸盐和混合CO_2吸收剂的综合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2 23:11

  本文关键词:氨基酸盐和混合CO_2吸收剂的综合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二氧化碳 化学吸收法 氨基酸盐 混合吸收剂 再生 能耗


【摘要】: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在众多的温室气体中CO2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最大。中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CO2主要来源于以煤炭为主体的电力行业,因此燃煤电厂的CO2减排是控制CO2排放的关键。燃烧后碳捕集技术中的化学吸收法是目前实际应用较多,较为成熟的二氧化碳捕集方法。但传统的乙醇胺(MEA)吸收剂具有腐蚀性强,运行过程中溶剂损耗大,抗氧化降解和热降解能力差,再生能耗高等缺点,本文以氨基酸盐吸收剂和混合吸收剂为研究对象,在湿壁塔实验系统、鼓泡吸收实验系统及热再生实验系统上对上述吸收剂的传质特性、吸收特性及再生特性进行研究,并计算各吸收剂的再生能耗。综合比较吸收剂各方面的综合性能,对吸收剂进行量化比较和分析,以期筛选出高效经济的新型CO2吸收剂。本文选取了六种氨基酸盐吸收剂在湿壁塔反应器上进行C0O吸收试验,并筛选出L-脯氨酸钾、甘氨酸钾、肌氨酸钾为较为优秀的吸收剂类型,研究了不同吸收剂浓度、CO2负荷、吸收温度、湿壁塔内总压力对吸收剂CO2吸收特性的影响,得到了L-脯氨酸钾、甘氨酸钾、肌氨酸钾与CO2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关系式。不同湿壁塔总压力下气相传质系数与相关流体力学参数的关系表明随着湿壁塔内总压力的升高,气相传质系数逐渐降低,总压力0.3 MPa时气相传质系数较常压下降低86%。综合比较各氨基酸盐吸收剂的吸收再生特性及再生能耗:L-脯氨酸钾MEA肌氨酸钾甘氨酸钾。L-脯氨酸钾吸收剂的综合性能显著优于其他两种氨基酸盐吸收剂及传统MEA吸收剂。在混合吸收剂的研究过程中,在鼓泡吸收实验系统和再生实验系统上对以哌嗪为辅助吸收剂的混合吸收剂进行吸收和再生特性研究。实验结果显示PZ/AEEA吸收剂的吸收特性显著优于MEA及其他三种混合吸收剂。对于PZ/AEEA吸收剂,15%PZ+15%AEEA,313K是PZ/AEEA吸收剂的最佳吸收配比和温度。而以具有较低反应热的三级胺为主体的混合吸收剂PZ/TEDA、PZ/MDEA的再生能耗和再生再生特性方面显著优于其他混合吸收剂和MEA吸收剂。综合比较各混合吸收剂的吸收再生特性及再生能耗:PZ/TEDAPZ/MDEAPZ/L-脯氨酸钾PZ/AEEAMEA。 PZ/TEDA和PZ/MDEA吸收剂因具有再生特性和再生能耗方面的显著优势,使得其总体性能优于其他两种混合吸收剂及MEA吸收剂。
【关键词】:二氧化碳 化学吸收法 氨基酸盐 混合吸收剂 再生 能耗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7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5
  • 第1章 绪论15-29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5-19
  • 1.1.1 温室效应与CO_2排放15-16
  • 1.1.2 中国CO_2减排目标及措施16-17
  • 1.1.3 燃煤电厂CO_2减排途径17-19
  • 1.2 化学吸收法脱除二氧化碳技术19-26
  • 1.2.1 化学吸收法的特点19-20
  • 1.2.2 二氧化碳化学吸收剂的研究进展20-26
  • 1.3 论文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26-29
  • 1.3.1 论文选题思路26-27
  • 1.3.2 研究内容27-29
  • 第2章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29-42
  • 2.1 湿壁塔实验系统29-34
  • 2.1.1 湿壁塔实验系统介绍29-30
  • 2.1.2 参数定义及计算方法30-33
  • 2.1.3 实验系统可靠性验证33-34
  • 2.2 鼓泡吸收实验系统34-37
  • 2.2.1 鼓泡吸收实验系统介绍34-35
  • 2.2.2 参数定义及计算方法35-36
  • 2.2.3 实验系统可靠性验证36-37
  • 2.3 再生实验系统37-40
  • 2.3.1 再生实验系统介绍37-38
  • 2.3.2 参数定义及计算方法38-39
  • 2.3.3 实验系统可靠性验证39-40
  • 2.4 辅助实验设备40-42
  • 第3章 氨基酸盐吸收剂的传质和再生特性研究42-60
  • 3.1 实验装置与材料42-44
  • 3.2 氨基酸盐吸收剂与CO_2的反应机理44-45
  • 3.3 氨基酸盐的传质特性研究45-55
  • 3.3.1 氨基酸盐初步筛选实验45-46
  • 3.3.2 浓度对氨基酸盐传质特性的影响46-47
  • 3.3.3 负荷对氨基酸盐传质特性的影响47-48
  • 3.3.4 温度对氨基酸盐传质特性的影响48-52
  • 3.3.5 湿壁塔总压力对吸收剂传质特性的影响52-55
  • 3.4 氨基酸盐的再生特性研究55-58
  • 3.5 本章小节58-60
  • 第4章 混合吸收剂的吸收和再生特性研究60-75
  • 4.1 实验装置与试剂60-62
  • 4.2 混合吸收剂与CO_2的反应机理62-63
  • 4.3 混合吸收剂的吸收特性研究63-71
  • 4.3.1 对比实验63-66
  • 4.3.2 配比对吸收液吸收特性的影响66-68
  • 4.3.3 温度对吸收液吸收特性的影响68-71
  • 4.4 混合吸收剂的再生特性研究71-74
  • 4.5 本章小节74-75
  • 第5章 吸收剂的能耗计算75-84
  • 5.1 吸收剂再生能耗计算模型75-77
  • 5.2 吸收剂再生能耗计算77-82
  • 5.3 本章小节82-84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84-88
  • 6.1 全文主要工作与结论84-86
  • 6.2 主要创新点86
  • 6.3 不足与展望86-88
  • 参考文献88-93
  • 作者简历93-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干水”有望应用于CO_2存储[J];华东电力;2010年09期

2 张友珍;;水洗CO_2红外线气体分析器的改进[J];中氮肥;1987年03期

3 李辉;;CO_2焊机中一种自锁和非自锁功能电路[J];电焊机;1990年02期

4 曹信孚;日研制以CO_2等为原料的环境和谐型塑料[J];江苏环境科技;1997年04期

5 张广然;白酒发酵中的CO_2回收和利用[J];酿酒;2003年04期

6 ;我国首套低品位天然气CO_2膜分离装置应用成功[J];能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7 袁志峰;杨永才;;甲醇储集罐CO_2微量偏高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石油化工应用;2009年06期

8 靳爱民;;挪威通过技术创新减少CO_2排放[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3年04期

9 喻爱辉;;CO_2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应用及其理论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1987年04期

10 叶选和,王树楹,李桂娟;长春客车工厂CO_2提纯的商榷[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小光;蔡炳贵;刘东生;;北京灵山黄土草甸的土壤CO_2动态特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赵引弟;张井贝;乐群;;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中国CO_2柱浓度时空分布[A];第九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张兵;叶建平;;注CO_2开采煤层气置换效率评价[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小春;;CO_2地质封存:潜力与测试技术[A];全国MTS岩土混凝土试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宋玉苏;张燕;陈竹青;;CO_2电极气体隔离膜的研究[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龚毅;侯峰;梁志礼;吴学红;;跨临界CO_2循环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谷畴;曾小平;赵平;彭少麟;;大气CO_2增高与植物多样性[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张永民;郭赞如;冯玉军;;CO_2开关型智能软物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漆卫国;张为明;马献成;;CO_2焊机在水电施工中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第三届21世纪中国焊接技术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1年

10 柴成文;路民旭;张玉芳;;新型抗CO_2缓蚀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山东石油学会第三届腐蚀与防护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娟;氨基功能化咪唑型离子液体设计及捕集CO_2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熊大珍;CO_2调控离子液体—水体系及其在反应分离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彭其安;内源铁及添加碳对水稻土CH_4和CO_2排放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张克舫;醇胺吸收法燃煤电厂CO_2捕集系统能量分析及优化[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续晶华;高分散Pd、Ru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在CO_2加氢转化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6 王长权;油藏中CO_2驱油与地质埋存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张中林;钾基吸收剂CO_2捕集过程机理建模及系统仿真[D];东南大学;2015年

8 杨东晓;分离CO_2固定载体膜传质机理及其膜过程模拟和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戴耀;钯催化CO_2、CO的转化及C-N键偶联反应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彭慧;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催化反应和CO_2分离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冠男;碳纳米管表面性质对Cu基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杭博;不同O_2、CO_2组分和C_2H_4对库尔勒香梨采后生理与品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杨占风;CO_2点阵激光治疗酒渣鼻的临床疗效观察[D];青海大学;2015年

4 崔洪磊;典型滨海湿地植被类型及收割方式对沉积物CO_2和N_2O释放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孙超杰;纳米颗粒强化胺法吸收CO_2的实验及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韩美健;跨临界CO_2喷射制冷循环的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7 王永飞;膜吸收CO_2过程中甘氨酸钾吸收剂对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浸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邢津铭;高解吸率CO_2复合吸收剂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隋海东;CO_2和其他环境因子对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光合固碳和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10 高原;氨基酸离子液体与MDEA复配溶液对CO_2的吸收及再生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氨基酸盐和混合CO_2吸收剂的综合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二氧化碳 化学吸收法 氨基酸盐 混合吸收剂 再生 能耗




本文编号:511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511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c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