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咪唑盐离子液体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及碳材料的研制

发布时间:2017-08-14 22:24

  本文关键词:基于咪唑盐离子液体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及碳材料的研制


  更多相关文章: 离子液体 金属纳米粒子 碳材料 氧气电化学还原


【摘要】:离子液体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如几乎不挥发性、良好的热稳定性、电化学窗口宽、高的导电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好、很好的离子交换能力等因而被广泛应用。贵金属金、铂和银等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它们的纳米粒子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催化反应,但在反应过程中纳米粒子容易团聚,影响了催化剂效率。本文基于离子液体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燃料电池能量转换率高、无污染、可连续大功率放电,作为清洁、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体系已经获得极大关注度,成为解决全球性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电池的阳极和阴极上使用的贵金属Pt类催化剂储量少、价格高,导致燃料电池成本高昂,限制了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本文基于离子液体设计合成了新型非贵金属的Fe-N共掺杂碳材料催化剂。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采用阳离子聚合法合成导电聚合物纳米管,然后在聚合物纳米管表面接枝咪唑基团,接下来通过阴离子交换使其表面修饰阴离子Au Cl4-,最后原位还原在聚合物纳米管表面沉积金属Au纳米粒子及金属Ag纳米粒子,得到了NT-Im-Au-Ag纳米复合材料。通过SEM,、拉曼光谱等方法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表明,表面接枝咪唑基团后沉积的金属粒子不仅粒径均一且分布均匀。这种复合材料不仅对4-硝基酚还原有很好的催化效果,而且具有很强的拉曼增强效应,对罗丹明6G的检测有很好的响应,增强因子可达6.7×107。(2)本文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制备非贵金属的Fe-N共掺杂碳材料(CFe-N)催化剂的方法,通过高温碳化离子液体1-甲基-3-[3-(3-甲氧基硅烷)丙基]咪唑四氯化铁([Si-pim][Fe Cl4]),并用SBA-15做制孔剂,制备共掺杂的多孔碳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氧气的电化学还原(ORR)。本文研究了不同Fe含量对该催化剂催化ORR性能的影响。多孔结构增加了氧还原反应时催化剂表面与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其次,多孔结构使得样品表面暴露大量的边界N以及Fe-N,为ORR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从而更有利于催化氧气的电化学还原。
【关键词】:离子液体 金属纳米粒子 碳材料 氧气电化学还原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3.36;TM91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1.1 离子液体10-19
  • 1.1.1 离子液体的定义和结构分析10
  • 1.1.2 离子液体的分类10-11
  • 1.1.3 离子液体的制备与表征11-12
  • 1.1.4 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12-14
  • 1.1.5 离子液体的传统应用14-15
  • 1.1.6 聚离子液体及其相关应用15-16
  • 1.1.7 室温离子液体和聚离子液体在纳米杂化材料和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16-19
  • 1.2 导电聚合物19-22
  • 1.2.1 导电聚合物的发现19-20
  • 1.2.2 导电聚合物的种类及其应用20-22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22-24
  • 1.3.1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2-23
  • 1.3.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23-24
  • 第二章 咪唑功能化的NT-Im-Au-Ag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SERS和 4-硝基酚还原中应用的研究24-37
  • 2.1 引言24
  • 2.2 实验部分24-26
  • 2.2.1 原料24
  • 2.2.2 表征24-25
  • 2.2.3 实验步骤25-26
  • 2.2.4 表征方法26
  • 2.3 结果与讨论26-36
  • 2.3.1 NT-Im-Au-Ag的合成示意图26-27
  • 2.3.2 NT-Im-Au-Ag材料的形貌表征与性能测试27-31
  • 2.3.3 R6G的表面增强拉曼光(SERS)光谱31-33
  • 2.3.4 NT-Im-Au-Ag催化 4-硝基酚还原33-36
  • 2.4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基于离子液体的双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在氧气电化学还原中的应用37-47
  • 3.1 引言37
  • 3.2 实验部分37-39
  • 3.2.1 原料37
  •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37-38
  • 3.2.3 实验步骤38-39
  • 3.3 电化学表征39
  • 3.4 结果与讨论39-46
  • 3.4.1 离子液体的合成39
  • 3.4.2 材料表征39-44
  • 3.4.3 双掺杂碳材料的电催化性能表征44-46
  • 3.5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47-48
  • 4.1 总结47
  • 4.2 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64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4-65
  • 致谢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伟家;导电纳米复合材料[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1年02期

2 李兴田;聚酰胺6纳米复合材料的新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1年02期

3 李淑玉;导电纳米复合材料[J];建材工业信息;2001年10期

4 ;可溶性纳米复合材料[J];技术与市场;2001年04期

5 钱红梅,郝成伟;粘土/有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王珂,朱湛,郭炳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蛭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J];应用化学;2003年07期

7 钟厉,韩西;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金延;纳米复合材料及应用[J];金属功能材料;2004年06期

9 ;美国纳米复合材料需求将增长[J];橡塑技术与装备;2008年03期

10 赵中坚;王强华;;汽车中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活动及商业现状[J];玻璃钢;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红梅;杨洋;李元庆;郑斌;付绍云;;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葛岭梅;周安宁;李天良;曲建林;;矿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马永梅;;塑料/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市场应用[A];2003年中国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洁;徐晓楠;杨玲;;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赵海波;徐波;王俊胜;王玉忠;;主链含磷阻燃共聚酯/硫酸钡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A];2009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忠;;多级次多尺度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A];2010年第四届微纳米海峡两岸科技暨纳微米系统与加工制备中的力学问题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7 卢小泉;;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A];第六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摘要论文集[C];2010年

8 周安宁;杨伏生;曲建林;李天良;葛岭梅;;矿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9 上官文峰;;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性能[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林鸿福;;加速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产业化进程[A];浙江省科协学术研究报告——浙江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玉春;纳米复合材料能否风行?[N];中国石化报;2005年

2 李闻芝;纳米复合材料产业化研讨会将开[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李伟;汽车用上纳米复合材料部件[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渤海投资 周延;武汉塑料 突破60日均线压制[N];证券时报;2004年

5 唐伟家 吴汾 李茂彦;尼龙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市场[N];中国包装报;2008年

6 华凌;纳米复合材料提升自充电池性能[N];中国化工报;2014年

7 塑化;聚合物系纳米复合材料发展前景广阔[N];国际商报;2003年

8 唐伟家 吴汾 李茂彦;尼龙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包装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海霞;纳米复合材料将广泛应用到新能源领域[N];中国能源报;2009年

10 刘霞;高效存储氢的纳米复合材料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念武;锂硫二次电池用碳基含硫正极材料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2 夏雷;尼龙6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氧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杜青青;高效荧光碳点合成及其功能复合材料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刘江涛;四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和电化学传感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5 李苏原;SnO_2/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杨丹丹;聚合物/α-磷酸锆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与炭化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孙斓珲;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及织物增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葛春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重晶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9 赫玉欣;EVA-g-PU/OMMT/SBR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09年

10 蔡水洲;铜/低密度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在模拟宫腔液中的腐蚀行为及其对铜离子的控释[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华玉;纳米复合材料和酶放大构建凝血酶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于丹;BaTiO_3基介电陶瓷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超;PV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谭丽莎;功能化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Pb(Ⅱ)和Cr(Ⅵ)的选择性去除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杜青;锆基纳米复合材料深度净化水体中的微量重金属[D];燕山大学;2015年

6 王正奇;硫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7 明洪涛;TiO_2/Au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赵元旭;多壁碳纳米管/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9 孙艺铭;金/碳纳米复合材料生物传感器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其表达蛋白ABCB1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10 陈亚;基于碳纳米复合材料及β-环糊精对手性小分子识别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75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675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d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