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宁波海曙区配电自动化建设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4:31

  本文关键词:宁波海曙区配电自动化建设规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配电自动化 配电主站 规划 通信


【摘要】:近年来,城市区域电网暴露出诸多问题,供电企业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设备及管理方式已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难以满足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用电需求。只有从电网建设,配网自动化切入,改善网络结构和自动化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开展宁波配网自动化的试点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课题的目标是建成集成型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实施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在宁波海曙区完成自动化和通信网络的全覆盖,进一步完善配电网网架,在实现完备配电网络拓扑功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基础上,实现配电SCADA和馈线自动化,实现配网信息的集成整合与共享,并扩展对分布式电源、微网及储能装置等设备的接入功能,初步实现配电网智能自愈、可视化调度操作以及与用户互动等功能。初步达到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的要求,建设成为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智能配电网。本文在论述配网自动化的背景、意义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宁波海曙配网自动化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对海曙区中压配电网电源、配电网络和主站系统等基础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找出中压配网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为以后的配网规划和改造提供依据。2.针对海曙区配电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配网自动化规划的试点研究,讨论了整体的规划目标及其实施方案,并对配电主站和子站进行了规划设计,为以后的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提供了指导和参考。3.讨论了配电网自动化通信方案,根据建设与改造原则提出改造方案。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 配电主站 规划 通信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76;TM7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4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11
  • 1.1.1 课题的背景11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2.1 国外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11-12
  • 1.2.2 国内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12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12-14
  • 第2章 宁波海曙区现状分析14-26
  • 2.1 试点区域概况14-15
  • 2.2 配电一次网架现状15-17
  • 2.2.1 网架现状15-16
  • 2.2.2 线路负载16
  • 2.2.3 几种接线方式16-17
  • 2.3 配电一次设备现状17-18
  • 2.3.1 设备统计17-18
  • 2.3.2 开关配置18
  • 2.3.3 运行及保护方式18
  • 2.4 配电自动化系统现状18-20
  • 2.4.1 总体情况18-19
  • 2.4.2 自动化主站系统19-20
  • 2.4.3 自动化配电子站20
  • 2.5 配电通信现状20-23
  • 2.5.1 光纤通信20-22
  • 2.5.2 无线公网通信22
  • 2.5.3 通信网络系统22
  • 2.5.4 管网资源现状22-23
  • 2.6 信息集成应用23
  • 2.7 配网管理模式现状23
  • 2.8 存在的问题23-26
  • 第3章 配电自动化系统方案26-49
  • 3.1 配网一次网架及设备改造26-33
  • 3.1.1 改造原则26-27
  • 3.1.2 改造方案27-33
  • 3.2 配电自动化主站建设与改造33-42
  • 3.2.1 建设与改造原则33
  • 3.2.2 建设与改造方案33-42
  • 3.3 配电子站及终端的建设与改造42-45
  • 3.3.1 配电子站建设与改造42-43
  • 3.3.2 电终端建设与改造43-45
  • 3.4 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接入试点方案45-46
  • 3.4.1 分布式电源45
  • 3.4.2 分布式电源接入试点方案45-46
  • 3.5 馈线自动化建设方案46-49
  • 第4章 配电自动化通信方案49-73
  • 4.1 建设与改造原则49-50
  • 4.2 建设与改造方案50-59
  • 4.2.1 骨干层数据通信网建设51
  • 4.2.2 基于EPON技术的光通信建设51-55
  • 4.2.3 无线专网建设55-57
  • 4.2.4 基于中压载波技术的载波通信建设57
  • 4.2.5 配电通信一体化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建设57-59
  • 4.3 信息化系统整合方案59-73
  • 4.3.1 信息交互总线60-64
  • 4.3.2 PI系统集成改造64-68
  • 4.3.3 GIS系统集成改造68-70
  • 4.3.4 配电自动化系统二次安全防护70-73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73-74
  • 5.1 结论73
  • 5.2 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77-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78-79
  • 致谢79-80
  • 作者简介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强超;刘沛;林湘宁;;一种新型的适用于配网状态监控方案的研究[J];电气应用;2006年07期

2 朱义勇,宣晓华,王孟龙;配电管理系统(DMS)的技术要点[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7期

3 蔡桂龙;浦瑞天;包忠明;;配电自动化系统分步实施的一种模式探讨[J];电网技术;2006年S2期

4 黄伟;孙昶辉;吴子平;张建华;;含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微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9年09期



本文编号:683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683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5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