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st变换器的频闪映射模型及其非线性行为分析和控制
本文关键词:Boost变换器的频闪映射模型及其非线性行为分析和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Boost变换器 分岔与混沌 频闪映射离散模型 混沌控制
【摘要】:电力电子系统作为一类强开关非线性系统,存在着丰富的分岔与混沌等非线性行为,这严重影响到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对其存在的混沌现象进行研究与控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类功率变换器是电力电子系统的核心,它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以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采用频闪映射离散模型,对其存在的非线性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Boost变换器进行混沌控制与反控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目前存在的构建离散模型方法,提出了构建功率变换器离散模型的通用步骤,建立了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Boost变换器CCM和DCM下的频闪映射离散模型。建模过程中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改进:1)将一般时域中的计算引入到频域中,大大简化了计算量;2)为传统的频闪映射模型加入约束条件,从而解决传统频闪映射模型不能正确反映可能出现的跳跃周期的问题。(2)针对Boost变换器的混沌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了电流模式Boost变换器的CCM模态和电压模式Boost变换器的DCM模态下的非线性行为。由理论分析确定了系统不同参数下的稳定域,通过精确分段光滑模型与频闪映射离散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并详细展示了分岔点附近系统状态的变化,对变换器通向混沌的道路进行了深刻的揭示。(3)对电流模式Boost变换器的CCM模态下的混沌现象进行了控制,并且提出了混沌反控制。利用改进的参数共振微扰法来控制电流模式Boost变换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扰动信号对系统的影响。同时,把参数共振微扰引入到混沌反控制中,将系统由稳态快速的引导至混沌态中,并通过Simulink仿真,确认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Boost变换器 分岔与混沌 频闪映射离散模型 混沌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4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混沌学发展简史9-10
-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现状10-11
- 1.3 混沌理论在电力电子装置中的应用11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11-15
- 第二章 混沌与分岔理论15-23
- 2.1 分岔理论的基本概念15-16
- 2.2 混沌理论及走向混沌的道路16-18
- 2.2.1 混沌理论的基本概念16-17
- 2.2.2 走向混沌的道路17-18
- 2.3 功率变换器中研究分岔与混沌的具体方法18-20
- 2.4 本章小结20-23
- 第三章 Boost变换器的频闪映射离散模型23-39
- 3.1 功率变换器通用离散模型的构建23-26
- 3.1.1 功率变换器离散模型构建的原理23-25
- 3.1.2 离散模型构建中的核心问题处理25-26
- 3.2 电流模式Boost变换器的频闪映射离散模型26-33
- 3.2.1 电流模式Boost变换器CCM下的离散模型27-32
- 3.2.2 电流模式Boost变换器DCM下的离散模型32-33
- 3.3 电压模式Boost变换器的频闪映射离散模型33-37
- 3.3.1 电压模式Boost变换器CCM下的离散模型34-35
- 3.3.2 电压模式Boost变换器DCM下的离散模型35-37
- 3.4 本章小结37-39
- 第四章 基于频闪映射模型的Boost变换器的混沌现象分析39-55
- 4.1 电流模式BOOST变换器混沌现象分析39-46
- 4.1.1 单参数分析39-40
- 4.1.2 双参数分析40-42
- 4.1.3 仿真验证42-46
- 4.2 电压模式Boost变换器混沌现象分析46-53
- 4.2.1 基于离散模型的稳定性分析46-48
- 4.2.2 基于离散模型的数值分析48-50
- 4.2.3 仿真验证50-51
- 4.2.4 临界失稳附近的分岔现象51-53
- 4.3 本章小结53-55
- 第五章 基于频闪映射模型的Boost变换器的混沌控制55-67
- 5.1 功率变换器的混沌控制方法55
- 5.2 Boost变换器的参数共振微扰法控制55-61
- 5.2.1 传统的参数共振微扰法55-56
- 5.2.2 改进的参数共振微扰法56-57
- 5.2.3 仿真验证57-61
- 5.3 Boost变换器的参数共振微扰法混沌反控制61-65
- 5.4 本章小结65-67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7-69
-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67
- 6.2 后续工作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5
- 致谢75-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宾鸿赞;机械制造的计算机控制原理与应用——第二讲 被控过程离散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机械工程;1984年06期
2 卞韶帅,罗永浩,陆方;并联管组离散模型分析及其关键系数的确定[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11期
3 王定江;非线性森林发展系统的半离散模型及解的存在唯一性[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杨立中,李健,赵道亮,方伟峰,范维澄;基于个体行为的人员疏散微观离散模型[J];中国科学E辑:工程科学 材料科学;2004年11期
5 唐t;杆的有阻尼离散模型的模态反问题[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6 史丽平;于泉;刘小明;邓小惠;;左转影响下的车队离散模型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2年19期
7 张世英;辩识与滤波的内在联系[J];天津大学学报;1982年04期
8 郭珂;周林;龙崦平;;H桥变换器中分岔与混沌现象的研究进展与趋势[J];重庆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9 李朝安,范明天;电力系统数学模型的各种表示形式及其相互变换[J];电力系统自动化;1982年02期
10 张建华;;DC-DC变换器离散模型的建立[J];数字化用户;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小玲;;金融优化的若干离散模型和算法(英文)[A];2006年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代表会议暨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冯奇;;随机非光滑力学系统离散模型的建立[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3 郑士山;;一种计算SHB试验中应力应变关系的新离散模型[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余志勇;许化龙;刘光斌;;基于Pad忮逼近NILT算法的线性定常系统时域离散模型[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苏嘉梁;Boost变换器的频闪映射模型及其非线性行为分析和控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博;Boost变换器的统一离散模型[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3 邓兴拓;基于离散模型的特大型齿轮齿廓偏差评价方法的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年
4 张俊;考虑人员疏散不确定性的离散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刘杰;混杂双设备生产线系统性能分析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6 杜杨;非线性电力电子装置混沌控制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07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707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