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附加阻尼的微网改进下垂控制方法

发布时间:2017-08-29 10:06

  本文关键词:基于附加阻尼的微网改进下垂控制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微网(微电网) 下垂控制 动态频率特性 储能逆变器 附加阻尼 小信号模型


【摘要】:采用传统有功频率、无功电压幅值下垂控制时,若下垂系数选取不合理,逆变器输出功率会出现持续振荡,当微网离网运行时,逆变器输出功率的振荡会导致微网系统频率出现波动,严重时会使整个系统出现功角稳定性问题。文中基于储能逆变器动态频率特性的概念,根据其产生正阻尼作用的相位条件和幅值条件,提出了基于附加阻尼的改进下垂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不影响系统稳态频率和逆变器输出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增加系统的阻尼,从而抑制逆变器输出功率振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PSCAD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
【关键词】微网(微电网) 下垂控制 动态频率特性 储能逆变器 附加阻尼 小信号模型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2AA050217)~~
【分类号】:TM921.5
【正文快照】: 0引言目前,多逆变器的无互联线下垂控制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下垂控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下垂控制无需逆变器之间的通信联系,可有效地降低控制系统的成本并增加控制的可靠性[1];第二,基于下垂控制的逆变器具有同步机的特性,可以随时投入运行或退出运行,其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正航;余贻鑫;;双馈风电场对电力系统阻尼影响的转矩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5期

2 姚玮;陈敏;牟善科;高明智;钱照明;;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6期

3 肖朝霞;王成山;王守相;;含多微型电源的微网小信号稳定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6期

4 郝正航;余贻鑫;曾沅;;改善电力系统阻尼特性的双馈风电机组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5期

5 周贤正;荣飞;吕志鹏;罗安;彭双剑;;低压微电网采用坐标旋转的虚拟功率V/f下垂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2期

6 郜登科;姜建国;张宇华;;使用电压—相角下垂控制的微电网控制策略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5期

7 程军照;李澍森;吴在军;陈江波;;微电网下垂控制中虚拟电抗的功率解耦机理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7期

8 郝正航;余贻鑫;曾沅;;双馈风力发电机功角暂态行为及其控制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02期

9 郑永伟;陈民铀;李闯;徐瑞林;徐鑫;;自适应调节下垂系数的微电网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7期

10 张纯;陈民铀;王振存;;微网运行模式平滑切换的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2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坤;章兢;王坚;;基于PQ下垂控制逆变器并联技术的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2 肖朝霞;方红伟;;含多分布式电源的微网暂态稳定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S1期

3 张纯江;王晓寰;薛海芬;阚志忠;邬伟扬;;微网中三相逆变器类功率下垂控制和并联系统小信号建模与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4 姚勇;朱桂萍;刘秀成;;电池储能系统在改善微电网电能质量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5 陈恒谦;;城轨车辆辅助逆变器设计选型与发展趋势[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2年04期

6 李振杰;袁越;;智能微网——未来智能配电网新的组织形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7期

7 余宏桥;陈水明;;微电网中合闸空载电缆时的过电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6期

8 周念成;池源;王强钢;;含非线性及不平衡负荷的微电网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9期

9 郑竞宏;王燕廷;李兴旺;王忠军;王小宇;朱守真;;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及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8期

10 时珊珊;鲁宗相;闵勇;王阳;;无差调频过程中微电源功率分配策略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朝霞;方红伟;;微型电网暂态稳定分析[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肖朝霞;方红伟;张献;;智能微电网研究综述[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胡立峰;袁媛;宋海连;;微网特性与小信号稳定性研究[A];虚拟运营与云计算——第十八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4 陈可;金传付;王金锋;;微电网孤岛运行时的负荷分配策略[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分册)[C];2013年

5 陈延云;戴申华;王锐;;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在双馈异步风电机组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风电生产运营管理(2013)[C];2013年

6 ZHOU Jian-ping;ZHU Jian-ping;;Short-time Voltage Variance Detection of Micro-grid with Direct-drive Wind Power Generation[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7 胡立峰;袁媛;宋海连;;微网特性与小信号稳定性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8 彭春华;王立娜;李云丰;;低压微电网三相逆变器功率耦合下垂控制策略[A];2014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苏海滨;张璐;高孟泽;;基于遗传算法的微电网频率模糊控制方法[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新能源发电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苏海滨;田林红;高孟泽;张露;;微电网分级控制设计方法[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新能源发电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之力;微网谐波振及电压暂降的评估与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崔明勇;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郝正航;双馈风电机组的暂态行为及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影响[D];天津大学;2011年

4 金强;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陈卫民;基于微电网运行的光伏逆变电源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徐立中;微网能量优化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朱艳萍;微电网多参数特性分析及其测控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华明;三相逆变器冗余并联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赵彦灵;电气化铁路同相供电装置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吕志鹏;多逆变器型微网运行与复合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世家;多模块并联DC/AC电力变换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丁银江;单相UPS无内联线并联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海龙;新能源技术与微电网能量管理算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卢彦杰;三相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赵巧云;基于光伏发电微源的微网动态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王琢玲;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动态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林园园;微电网并网换流器和直流微网控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蒋伟;微网接入配电网的保护控制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刘艳兵;逆变电源无互连线并联控制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伟;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小杰;罗悦华;乔树通;;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技术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12期

2 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中分布式电源逆变器的多环反馈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3 马yN炜;俞俊杰;吴国祥;陈国呈;;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4 陈达威;朱桂萍;;低压微电网中的功率传输特性[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7期

5 杨子龙;伍春生;王环;;三相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系统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1期

6 张运洲;白建华;辛颂旭;;我国风电开发及消纳相关重大问题研究[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01期

7 王志群,朱守真,周双喜;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24期

8 贾宏杰,余晓丹,余贻鑫;并联电容补偿导致负阻尼现象成因初探[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6期

9 王建;李兴源;邱晓燕;;含有分布式发电装置的电力系统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4期

10 胡家兵;孙丹;贺益康;赵仁德;;电网电压骤降故障下双馈风力发电机建模与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阚君武,彭太江,董景石,杨志刚,吴博达;流体附加阻尼及其对微型泵输出性能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陈龙;段瑶;张步涵;毛承雄;;直流附加阻尼控制对于改善大型互联电网稳定性的作用[J];华东电力;2012年01期

3 秦相军;张洵安;刘新爱;谷文成;;附加阻尼对巨—子型有控结构的振动控制特性分析[J];机械强度;2009年04期

4 李辉;陈宏文;杨超;赵斌;唐显虎;;双馈风电场模糊附加阻尼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31期

5 李立斌,谢丽丽;附加阻尼在机械减振中的应用[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年04期

6 殷威扬;直流附加阻尼控制在灵宝背靠背工程中的应用[J];高电压技术;2004年11期

7 李辉;陈宏文;杨超;赵斌;唐显虎;;含传输线功率信号的双馈风电场附加阻尼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24期

8 鲁丽;杨翊仁;;板状结构上的流体附加质量、附加刚度和附加阻尼系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11期

9 唐柏鉴;阮含婷;;附加阻尼装置的悬挂式巨型钢框架支撑体系模态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张明光;刘淼淼;;附加阻尼控制SVC在双馈型风电场中的应用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柏鉴;阮含婷;刘兴业;;巨型钢桁架悬挂体系附加阻尼装置的减振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培根;大型风力机叶片附加阻尼结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52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752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a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