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高性能镍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03:13

  本文关键词:高性能镍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超级电容器 阳极氧化 退火 纳米多孔NiO Co掺杂


【摘要】:镍基材料因其拥有较高的理论比电容量、良好的循环寿命、经济环保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替代传统贵金属(RuO2、IrO2等)来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阳极氧化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备镍基电极材料的方法,其制备过程灵活简单,制备出的电极材料为纳米的多孔结构,性能优异。本课题组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的Ni F2-Ni(OH)2海绵状多孔膜(简称PNC)比电容量较高,然而其循环寿命和充放电速率尚有待改善,因此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有如下两个:(1)在不降低PNC比电容量的基础上改善其循环寿命;(2)进一步提高电极材料的充放电速率。本文通过研究分析PNC充放电过程中膜层的结构、形貌与成分的变化发现:由Ni F2转化生成的Ni(OH)2与阳极膜结合不牢固和充放电过程中膜层颗粒长大(比电容量下降)是导致PNC电容量衰减的根本原因。镍基材料导电性不好是导致充放电速率不高的关键因素。为了消除NiF2对电极材料循环寿命的不利影响,本文对PNC进行了一系列退火处理,研究发现退火温度必须≥400℃,NiF2才能完全转化成NiO。阳极氧化膜在400℃下退火处理1h后,在100m V/s的扫描速率下经2000次循环伏安测试,容量无任何衰减,但是比电容量有所下降。接着对退火实验进行优化,当样品在600℃的高温下短时退火4min,PNC转变成多孔结构的NiO(简称NNO),其比电容量与PNC相当,NNO在33.33A/g的电流密度下经2000次恒流充放电测试,容量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变化较为稳定。虽然NNO的性能较好,但是其充放电速率较之PNC并没有太大的改善。本文采用水浴处理对NNO进行Co的掺杂来改善镍基阳极氧化膜的导电性,以达到提高充放电速率的目的。制备了纳米多孔结构的Ni-Co电极材料(简称NNO/Co),其比容量高达1411.9F/g(100m V/s),经过2000次CV测试后,容量无任何衰减,体现了优异的循环使用寿命。然而仅仅在充放电初始阶段,NNO/Co的充放电速率稍有改善,随着充放电的进行,其充放电速率并没有得到提高,具体原因和改进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 阳极氧化 退火 纳米多孔NiO Co掺杂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6.54;TM5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1.1 纳米镍基材料的广泛应用11-15
  • 1.1.1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11-12
  • 1.1.2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12-13
  • 1.1.3 镍氢电池(Ni/MH)正极材料13-15
  • 1.1.4 甲醇电催化15
  • 1.2 镍基电极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应用的储能机理15-17
  • 1.3 超级电容器镍基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发展状况17-19
  • 1.4 阳极氧化法制备纳米多孔镍基电极材料的优势及影响因素19-22
  • 1.4.1 阳极氧化法制备纳米多孔镍基电极材料的优势19-20
  • 1.4.2 影响镍基电极材料的阳极氧化成膜因素20-22
  • 1.5 镍基电极材料的改性处理手段22-24
  • 1.5.1 退火处理22
  • 1.5.2 碳包覆处理22-23
  • 1.5.3 制备双金属复合电极材料23-24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24
  •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24-25
  •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与研究方法25-30
  • 2.1 实验材料及化学试剂25
  • 2.2 实验仪器设备25-26
  • 2.3 电极材料的阳极氧化制备26-27
  • 2.3.1 镍片基材的前处理26
  • 2.3.2 阳极氧化膜的制备过程26-27
  • 2.3.3 氧化膜退火组合实验27
  • 2.3.4 Co元素的掺杂及性能的研究27
  • 2.4 样品的微观形貌与结构表征27-28
  • 2.5 样品的相结构与化学成分分析28
  • 2.6 样品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及设备28-30
  • 2.6.1 电极材料的循环伏安测试(CV)28-29
  • 2.6.2 恒流充放电测试29
  • 2.6.3 交流阻抗测试(EIS)29-30
  • 第三章PNC电容量衰减机理的探讨及退火组合实验30-42
  • 3.1 镍基电极材料容量衰减的原因探讨30
  • 3.2 PNC容量衰减实验分析30-36
  • 3.2.1 PNC不同充放电次数下的循环伏安(CV)对比30-31
  • 3.2.2 PNC不同充放电次数下阳极膜层的EDS对比31-32
  • 3.2.3 PNC不同充放电次数下阳极膜层的XRD与SEM对比32-36
  • 3.3 退火参数的选择及电化学性能测试36-38
  • 3.3.1 PNC的DSC与TG分析36
  • 3.3.2 退火组合实验及其电化学性能测试36-38
  • 3.4 不同退火条件下阳极膜的形貌(SEM)和成分分析38-40
  • 3.5 本章小结40-42
  • 第四章 退火工艺的优化及性能的测试分析42-55
  • 4.1 退火工艺的优化及高温短时退火43
  • 4.2 高温短时退火参数的选择及电化学性能测试43-49
  • 4.2.1 退火参数的选择43-46
  • 4.2.2 NNO(600℃/4min)电化学性能的表征测试46-49
  • 4.3 NNO(600℃/4min)提高电极材料充放电速率的机理探讨49-53
  • 4.3.1 NNO(600℃/4min)与PNC/400℃的XRD与XPS分析49-50
  • 4.3.2 NNO(600℃/4min)与PNC/400℃的Raman分析50-51
  • 4.3.3 NNO(600℃/4min)的TEM分析51-52
  • 4.3.4 NNO(600℃/4min)的BET分析52-53
  • 4.3.5 NNO(600℃/4min)的FTIR分析53
  • 4.4 本章小结53-55
  • 第五章Co的掺杂及性能的测试表征55-61
  • 5.1 水浴处理掺杂Co元素实验分析56
  • 5.2 阳极膜的电化学性能表征56-58
  • 5.2.1 循环伏安(CV)曲线的形状变化特征分析56-57
  • 5.2.2 NNO/Co的循环伏安测试及比电容量变化趋势分析57-58
  • 5.3 阳极膜CV测试前后的EDS测试分析58-59
  • 5.4 阳极膜CV测试前后的SEM测试分析59-60
  • 5.5 本章小结60-61
  • 全文总结61-63
  • 一、总结61-62
  • 二、工作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2-73
  • 致谢73-74
  • 附件7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磊;谢凤宽;庄书娟;;Ni基复合镀层静态腐蚀实验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6年S1期

2 姚敬;;Zn/纳米CeO_2复合镀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表面技术;2009年04期

3 王真;宋刚;刘黎明;;铝合金电弧喷涂纯铝涂层的耐蚀性能[J];材料保护;2008年07期

4 吴嘉伟;倪晓俊;郭金花;薄希辉;卢志超;;高速电弧喷涂铁基涂层的热震和抗高温氧化性能[J];材料保护;2009年03期

5 邓建青;刘道新;唐长斌;张卿;;表面处理对TC16钛合金和18Ni钢电偶对的腐蚀防护[J];材料保护;2011年05期

6 谢凤宽;张晓;杜建华;;电刷镀n-SiC/Ni镀层在海水中的静态腐蚀试验[J];材料导报;2009年S1期

7 奚运涛;刘道新;韩栋;韩增福;;低温离子渗氮提高2Cr13不锈钢的冲蚀磨损与冲刷腐蚀抗力[J];材料工程;2007年11期

8 蔡晓文;戈磊;于浩波;陈长风;;镍基合金825在元素硫环境中的局部腐蚀特征[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9 赵宇;杨玉国;许韵华;宫晓静;曹克宁;;脉冲参数对镍镀层在NaCl溶液中耐蚀性的影响[J];电镀与环保;2007年05期

10 胡萍丽;谢发勤;吴向清;田伟;;N80钢电镀Ni-Cr合金工艺的研究[J];电镀与环保;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道新;;民机的腐蚀及其系统工程性控制技术[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顾云松;龚嶷;杨振国;;芯片引线框架镀锡用不锈钢带断裂失效分析[A];2009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斌;含Sc的超高强Al-Zn-Cu-Mg-Zr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龚佳;典型不锈钢微观组织演变与腐蚀性能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步贤政;Inconel601镍基高温合金激光焊接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韩新月;液浸冷却线性聚光光伏系统中聚光硅太阳电池的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王旭;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316L不锈钢结构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朱娟芳;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作纯钛植入材料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7 崔承云;Nd:YAG脉冲激光熔凝AISI 304不锈钢表面氧化现象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乔国富;混凝土结构钢筋腐蚀的电化学特征与监测传感器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孙文博;电化学除氯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规律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于晓飞;304、316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珊;奥氏体不锈钢点蚀行为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李新义;红壤土壤腐蚀直接、连续监测技术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梁静;钛合金精密腐蚀加工工艺及机理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黎俊;过氧化氢环境下陶瓷材料磨损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庆;大功率LED散热封装用铝基印刷电路板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田峗;镁合金在特定环境下腐蚀行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静;再生水中弗氏柠檬酸杆菌对铜合金的腐蚀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马平;水润滑轴承材料的耐蚀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沈庆喜;Al-Mg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申鹏;国内304不锈钢热轧板材耐蚀性能的对比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2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782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8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