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中国电力碳排放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23:22

  本文关键词:中国电力碳排放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力碳排放 LMDI 影响因素


【摘要】:电力碳排放占中国碳排放总量比重较大,因此研究电力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减排政策对中国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1991-2012年电力相关数据,分析了电力碳排放的动态特征,发现电力消费及其碳排放与GDP同步变化,中国电力生产的能源转换效率在提高,电力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煤炭的使用;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方法,不仅考虑电力生产过程,而且考虑电力输配环节和电力终端消费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从而把中国电力碳排放增长分解为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电力结构、转换效率、输配损耗、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电力强度、生活消费等10个影响因素。分解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是促使电力碳排放增长的最大因素,意味着中国电力碳排放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得电力消费增加,驱动了电力碳排放增长;生活消费也是电力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输配损耗、能源结构、电力结构、排放因子等因素也是正向效应,但影响程度较小;产业部门电力强度下降和能源转换效率提高是抑制电力碳排放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电力结构也抑制了电力碳排放增长,但影响程度较小。基于以上结论,中国需要从电力生产、输配、消费等环节入手控制电力碳排放。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电力碳排放 LMDI 影响因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规制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编号:7117311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编号:13JBG004)
【分类号】:X773;F426.61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取成就举世瞩目。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使得能源消费量大、使用效率低,导致污染排放量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2 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3 米国芳;赵涛;;中国经济增长、电力消费与碳排放量关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年01期

4 陈诗一;;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J];世界经济;2011年04期

5 侯建朝;谭忠富;;电力生产CO_2排放变化影响因素分解[J];中国电力;2011年11期

6 霍沫霖;韩新阳;单葆国;;中国电力工业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电力;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丽;张前进;;宁夏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2 胡晓绵;吕新军;;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八个区域的面板模型[J];北方经济;2010年02期

3 李菁;李万明;;基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新疆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4 杨冠琼;;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来自山东的经验证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王庆年;;石油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个面板协整理论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吴彼爱;高建华;;中部六省低碳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潜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7 李永乐;吴群;;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阶段性特征研究——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检验[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8 王远;王义琛;周婧;王芳;朱晓东;陆根法;;铜陵市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9 孙宁;徐菊艳;;我国三大产业电力消耗影响因素的分解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10 孙立成;周德群;胡荣华;;区域FEEEP系统协调发展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军;涂俊;;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3 贾小玫;向波;袁凤华;;陕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协整分析[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健;吴成霞;;基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天津市节能减排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教育、健康与农民收入增长——来自转型期湖北农村的证据[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杨波;;零售业低碳化与我国发展低碳零售的政策选择——基于企业的自然资源基础观[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李永乐;吴群;;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协整分析及其Granger因果检验[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慧毅;;资源环境、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产业竞争力生成能力[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9 周葵;戴小文;;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10 王平;刘致秀;朱帮助;;能源结构优化对广东省碳强度目标实现的贡献评估[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迟本坤;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CDM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喻毅;湖南省电力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剑春;我国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梁根琴;中国能源消费对工业品出厂价冲击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黄娑;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红;基于非径向DEA方法的江苏FEEEP协调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马精华;地市电力景气指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瑞军;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2 查冬兰;周德群;;我国工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差异性研究——基于高耗能行业与中低耗能行业[J];财贸研究;2008年01期

3 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4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5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6 吴世农,潘越;香港红筹股、H股与内地股市的协整关系和引导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05年02期

7 闫云凤;杨来科;;中美贸易与气候变化——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8 杨宜勇;池振合;;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9期

9 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10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陈诗一;[N];解放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莉;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机制设计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许广月;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806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806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9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