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补偿结构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研究
本文关键词:一种新型补偿结构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研究
【摘要】:在科技水平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越来越趋向于追求方便智能的生活。无线充电应运而生,无线充电电动牙刷、无线充电手机、无线充电汽车等正在逐渐走进人类生活当中。如何实现远距离、大功率、小尺寸的稳定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中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可以等效为一个弱耦合的变压器,只有对其进行补偿才有可能实现功率传输。然而不同的补偿网络结构,使得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系统特性也是不同的,相应的功率控制方法以及系统设计方法也会有所不同。目前,广泛使用的是采用双边补偿的四种基本网络补偿结构,串串补偿、串并补偿、并串补偿以及并并补偿。但是每一种补偿结构都有其固有缺陷。本文基于变压器的漏感等效模型,提出了一种双CC补偿网络模型,通过对变压器的漏感和励磁电感的补偿,使系统呈现出近似理想变压器的特性,这一特性对实际应用非常有利。本文详细分析了双CC补偿网络结构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系统特性,主要包括系统源端阻抗特性,以研究系统零相角频率;电压增益特性,着重研究了负载、频率和耦合系数变化对电压增益的影响,讨论了频率分叉现象出现的规律;最后是效率与功率特性,研究了系统最大效率的条件,以及与功率之间的关系。这些特性研究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完成了一台基于双CC补偿网络结构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样机。样机选用了波形THD值更小的12阶梯波作为激励波形,而非目前普遍应用的方波;解决了市场上无高频三相三磁柱变压器磁芯以及绕制中存在的若干难题;给出了线圈的详细设计过程,研究了线圈浇注的工艺以固定线圈的电气特性。最终调试并完成了一台100W,传输距离0.5米,0.02的低耦合系数的基于双CC补偿网络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样机,设计了相关的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以及系统参数设计的正确性。在额定工作条件下,耦合器的效率将近达到90%。
【关键词】:无线充电 补偿网络 线圈设计 阶梯波逆变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7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1
- 1.1 课题来源9-10
- 1.2 无线能量传输的简介10-11
- 1.3 补偿网络拓扑研究现状11-16
- 1.4 逆变器及功率控制方法研究现状16-20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意义20-21
- 2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组成与模型21-29
- 2.1 系统构成21
- 2.3 耦合机构数学分析模型21-27
- 2.4 副边交流等效负载27-28
- 2.5 小结28-29
- 3 补偿网络及系统特性分析29-51
- 3.1 引言29-32
- 3.2 基本补偿网络结构及其设计方法32-42
- 3.3 双CC补偿网络及其设计方法42-50
- 3.4 小结50-51
- 4 基于双CC补偿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设计51-68
- 4.1 总体参数设计51-53
- 4.2 逆变电源设计53-57
- 4.3 线圈以及耦合器结构设计57-61
- 4.4 软件设计61-62
- 4.5 实验结果分析62-67
- 4.6 小结67-68
- 5 结束语68-70
- 5.1 全文总结68
- 5.2 下一步要完成的工作68-70
- 致谢70-72
- 参考文献72-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忠;孙胜勇;杨静;张成胜;董南南;叶中华;;非接触式感应能量传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08年02期
2 ;10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十)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J];科协论坛(上半月);2009年12期
3 黄霞丽;;无线能量传输技术[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07期
4 雷进辉;杜留峰;;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理论研究[J];福建电脑;2009年10期
5 白亮宇;唐厚君;徐阳;;经表皮能量传输系统电气参数优化设计[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1年09期
6 吴嘉迅;吴俊勇;张宁;黄威博;杨玉青;徐倪睿;;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能量传输的实验研究[J];现代电力;2012年01期
7 朱春波;于春来;毛银花;陈清泉;;磁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损耗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4期
8 韩建辉;亓东欣;张威;田小建;;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效率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年04期
9 孙中华;黄平;刘修泉;;三维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失谐影响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31期
10 魏云波;王俊元;张纪平;;新型低频高压无线能量传输电源设计[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崔晓熙;刘国希;董蜀湘;;低频下的无线能量传输与磁场通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肖桂良;;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概述[A];《IT时代周刊》论文专版(第300期)[C];2014年
3 于歆杰;;基于磁电层状复合材料的无线能量传输[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4 贺少勃;陈远斌;於海武;杨东;郭良福;力一峥;刘勇;刘建国;王琳;;高功率激光放大器中的能量传输[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5 朱春波;;用于移动设备的非接触供电技术应用研究[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6 贺少勃;陈远斌;於海武;杨东;郭良福;力一峥;刘勇;刘建国;;高功率激光放大器中的能量传输[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江世臣;王水生;张学学;;激光诱导间质热疗中激光能量传输的蒙特卡罗模拟和分析[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济南军区某部 冯东明 李旭光 杨发伦;无线充电:能量传输的革命[N];解放军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鞠兴龙;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拓扑与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傅阳;人工心脏经皮能量传输阻抗适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石煜;人体胃肠道腔内诊疗微系统无线能量传输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薛凯峰;微机电系统多维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阳天亮;经皮能量传输系统闭环控制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赵军;体内植入器件的Witricity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7 黄虎;反馈谐振式激光能量传输理论及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8 江彦;地下能量传输及其传热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贾智伟;胃肠道微型介入式诊疗装置无线供能技术的优化与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如;四线圈电磁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哲;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携能通信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洮尔根;谐振式全向无线能量发射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王磊;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曜;松耦合能量恒功率传输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超;基于电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分析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冷轩;光合作用捕光系统中能量传输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8 刘佳奇;中短距离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修自任;无线能量传输的非线性现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何金梅;基于回复式反射和近场聚焦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90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89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