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速ADC数字后校准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超高速ADC数字后校准关键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分时交替数据转换器 数字校准算法 非线性失配 时钟失配
【摘要】: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它需要先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所以必须使用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来实现这种功能。随着通信数据量的急剧增加,单片ADC很难满足超高速的采样率的要求,使用多片ADC协同工作的分时交替ADC结构应运而生。现行的超高速的ADC基本都由分时交替ADC结构来实现的。不过分时交替ADC结构存在诸如增益、偏置和时钟等通道间的失配,会极大的影响ADC有效位数等动态性能参数。失配误差可以通过模拟或者数字的校准方法来进行校准,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通过数字后校准的方式提升分时交替ADC的动态性能参数的关键技术。本文主要分为如下三个部分:首先,建立了分时交替ADC的等效误差模型,在只含有偏置、增益、时钟失配误差的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了通道非线性失配误差。然后分析了各种失配误差对分时交替ADC的影响,这是研究失配误差数字后校准方案的基础。其次,本文研究了时钟失配误差的校准方案,主要包含估计和校准两个方面。对于时钟失配误差的估计,主要研究了基于导频的前台估计和基于盲自适应的后台估计算法。同时,本文针对盲自适应后台估计算法在通道数过多时不能收敛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分级结构。再次,本文研究了通道非线性误差的校准方案,主要包含估计和校准两个方面。为了获得通道非线性失配误差系数,研究了基于测试信号的前台估计算法。为了校准通道非线性失配,研究了基于乘法器加法器级联结构的校正算法。然后本文针对一个128通道8比特64GHz采样频率的分时交替ADC行为级拟合模型进行了联合仿真,对于输入频率为10.51GHz,经过校准,信纳比可以提升1.96 dB以上。
【关键词】:分时交替数据转换器 数字校准算法 非线性失配 时钟失配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7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缩略词表12-13
- 第一章 绪论13-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3-15
- 1.2 超高速ADC校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15-20
- 1.3 研究目的与思路20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20-22
- 第二章 TIADC理论基础22-28
- 2.1 ADC的原理22
- 2.2 ADC的性能参数22-25
- 2.3 分时交替ADC工作原理25-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偏置、增益、时钟失配误差数字校准方案研究28-54
- 3.1 TIADC等效误差模型的建立和仿真28-35
- 3.1.1 等效误差模型的建立28-30
- 3.1.2 TIADC失配误差分析30-32
- 3.1.2.1 偏置失配误差30-31
- 3.1.2.2 增益失配误差31
- 3.1.2.3 时钟失配误差31-32
- 3.1.3 TIADC等效误差模型的仿真分析32-35
- 3.2 偏置、增益失配误差的校准方案研究35-36
- 3.3 时钟失配误差的估计算法36-43
- 3.3.1 基于导频信号的前台估计算法36-37
- 3.3.2 基于盲自适应的后台估计算法37-43
- 3.3.2.1 基于互相关自适应估计算法39-40
- 3.3.2.2 基于盲自适应的后台估计的改进方案40-43
- 3.4 时钟失配误差的校准算法研究43-48
- 3.5 偏置、增益、时钟失配误差联合仿真48-53
- 3.5.1 基于导频测试信号的前台校准技术仿真48-50
- 3.5.2 基于盲自适应的后台估计的改进方案仿真50-53
- 3.6 本章小结53-54
- 第四章 通道非线性误差数字校准方案研究54-77
- 4.1 改进TIADC等效误差模型的建立54-61
- 4.1.1 非线性基本理论54-55
- 4.1.2 改进的等效误差模型输入输出关系55-57
- 4.1.3 通道非线性失配误差频谱分析57-58
- 4.1.4 通道非线性失配误差的频谱特性58-59
- 4.1.5 改进等效误差模型的仿真分析59-61
- 4.2 通道非线性误差的前台估计算法61-63
- 4.3 通道非线性失配误差的数字后校准技术63-67
- 4.4 校准方案性能仿真67-72
- 4.4.1 通道非线性失配误差校准性能仿真67-69
- 4.4.2 含通道非线性误差校准的联合校准方案仿真69-72
- 4.5 基于实际电路的行为级模型的仿真验证72-76
- 4.6 本章小结76-77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77-78
- 5.1 总结77
- 5.2 展望77-78
- 致谢78-79
- 参考文献79-82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2-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记达;;时间交叉采样失配误差分析[J];科技视界;2012年07期
2 何广顺;;中频带通失配误差对自适应对消的影响[J];火控雷达技术;1993年04期
3 解本钊;;随机交替采样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8期
4 刘济民;;微波功率校准中消除失配误差的一种方法[J];电子测量技术;1981年04期
5 李福乐;段静波;王志华;;一种用于降低电容失配误差的电容选择配对技术[J];电子学报;2008年02期
6 唐家明;;广义反射系数——微波测量系统中的一个新概念[J];微波学报;1980年01期
7 洪亮;张俊杰;;交替并行模数转换器系统通道的失配误差[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张德斌;;n端口网络散射参数测量中失配误差的修正方法[J];现代雷达;1985年02期
9 秦国杰;刘国满;高梅国;傅雄军;许們;;一种时间交替ADC时间失配误差自适应校正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3年12期
10 邓琳;吕幼新;王洪;;并行采集系统通道失配误差测量及校正[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靖;超高速时间交织模数转换器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高俊枫;高性能低功耗SAR ADC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潘卉青;高速TIADC并行采样系统综合校正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玉生;超高速并行采样模拟/数字转换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王亚军;宽带信号采样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阳;超高速ADC数字后校准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王启;TI-ADC系统通道失配校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焦少波;基于分时交替的高速高精度ADC设计与硬件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沈建;高速OFDM接收机中分时ADC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邹昊;TIADC失配误差数字后校准算法研究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刘艳茹;并行ADC采样通道失配误差的一种实时估计及校正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宗霖;TIADC系统时钟失配FMC校准算法及FPGA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邱蓉;TIADC系统时钟失配误差校正算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李迦宇;用于TIADC的一种后台校准算法的研究和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10 朱子翰;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83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08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