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基Ge波导共振腔增强型光电探测器的制备和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Si基Ge波导共振腔增强型光电探测器的制备和特性研究 出处:《光电子·激光》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低温缓冲层技术,在硅(Si)衬底上生长了质量优良的锗(Ge)薄膜。Ge层受到由于Si和Ge热膨胀系数不同引入张应变,大小约为0.16%。以外延的Ge层作为吸收区,前后以Ge/空气作为分布布拉格反射镜(DBR),在Si基上制备波导共振腔增强型(RCE)光电探测器。测试表明,器件在-1V偏压下,暗电流密度为14.9mA/cm2;在零偏压下,器件的响应光谱在1.3~1.6μm波长范围内观察到4个共振增强峰,分别位于1.35、1.45、1.50和1.55μm,光响应波长范围扩展到1.6μm以上,采用传输矩阵法模拟的响应光谱与实验测得结果近似吻合;在1.55μm入射光的照射下,测得光响应度为21.4mA/W。
[Abstract]:The high quality germanium (Ge) film was grown on the silicon (Si) substrate by the low temperature buffer layer technique. The Ge layer is induced by the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of Si and Ge, and the size of the strain is about 0.16%. The epitaxial Ge layer is used as the absorption area, and the Ge/ air is used as the distributed Prague reflector (DBR) before and after the fabrication. The waveguide resonant cavity enhanced (RCE) photodetector is fabricated on the Si substrate. The test shows that the device under -1V bias, the dark current density is 14.9mA/cm2; at zero bias, response spectrum of the device in the 1.3~1.6 m wavelength range observed 4 resonance enhancement peak, respectively at 1.35, 1.45, 1.50 and 1.55 m, light response wavelength range expanded to more than 1.6 m, spectral response by using 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of the measured results agree; at 1.55 m incident light irradiation, the measured optical responsivity is 21.4mA/W.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厦门华厦学院;厦门大学物理系半导体光子学研究中心;
【基金】: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JA15654)资助项目
【分类号】:TN15
【正文快照】: 1引言响应波长在通信波段1.30~1.55μm的近红外光电探测器是实现光互连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锗(Ge)其在光纤通信波段(1.3~1.5μm)有较大的吸收系数,比硅(Si)具有更高的电子和空穴迁移率,与标准CMOS工艺兼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Si基光电集成和微电子等领域[1~3]。Si基G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聚兴;敏感1.5μm波长的光电探测器[J];红外;2003年06期
2 顾聚兴;适应新应用的光电探测器[J];红外;2005年03期
3 顾聚兴;;用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的光电探测器[J];红外;2006年04期
4 ;甘肃天水庆华研发的“新型光电探测器”达国际先进水平[J];红外;2006年09期
5 闫阳;肖夏;姚素英;郑云光;张寅辰;;高性能硅光电探测器设计及温度特性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7年01期
6 ;等离子体透镜提高光电探测器效率[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5期
7 田晋;;激光修复光电探测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0年06期
8 А.Г.ЯКУНИН ,П.И.ГОСЬКОВ ,А.Я.СУРАНОВ ,王健良;多元光电探测器检测自动化的综合技术设备[J];红外技术;1990年06期
9 顾聚兴;增益超过10~5的光电探测器[J];红外;1994年09期
10 何民才,陈长清,郭缨,刘志伟;基于峰域工作点的间接耦合光电探测器[J];电子学报;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单崇新;王立昆;张吉英;申德振;范希武;;氧锌镁基太阳盲光电探测器[A];第十一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王晓耘;徐华盛;雷爱宏;;超快光电探测器[A];华东三省一市第三届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3 陈风;王骥;郑小兵;;陷阱式光电探测器的线性测量[A];第十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费丰;杨家桂;缪向红;;高速光电探测器带宽测试技术[A];第十二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王晓耘;刘德林;;超快响应光电探测器时间响应特性的研究[A];第六届华东三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中原;;用于激光陀螺仪的硅光电探测器[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林聚承;袁祥辉;;一种新型650nm的光电探测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费丰;王宁;刘涛;;高速光电探测器带宽测试技术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杨电;赵先明;徐红春;;雪崩型光电探测器的自动老化测试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王兴妍;黄辉;王琦;黄永清;任晓敏;;新型光电探测器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苏亚兵;建国内首个光电探测器研发平台[N];珠海特区报;2010年
2 撰稿 本报记者 张希;宁企研发光电探测器 保障嫦娥三号平安“落月”[N];南京日报;2013年
3 张巍巍;IBM在芯片通信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N];科技日报;2010年
4 张巍巍;IBM芯片通信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质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里;基于硅基SU-8光波导的微环谐振器及光电探测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郭楠;新型低维光电探测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文化锋;光载毫米波系统的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4 周弘毅;硅基光电探测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张丽;有机/纳米复合物场效应光电探测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李莉;双波段组合激光辐照光电探测器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李建威;高速光电探测器频率响应特性测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黄启俊;MOSFET亚阈光电特性研究及其应用系统[D];武汉大学;2010年
9 李霞;PTCDA/p-Si光电探测器的研制与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伞海生;透明导电薄膜CdIn_2O_4的研究和高速光电探测器频响的测量[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勋;强激光对光电探测器的损伤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2 石刘峰;能见度传感器测量误差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王柳;具有垂直站立结构的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的制备及光电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4 乔虹;基于二维纳米材料的高效光电探测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吴程呈;基于黑硅材料的Si-APD功能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乔芳建;Mie散射增强的新型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研究及Mie散射应用拓展[D];南京大学;2015年
7 李梦;SOI基CMOS RCE光电探测器结构与特性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谢伟杰;表面等离子体增强的基于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的光电探测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赵军;光电探测器等效电路模型和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赵文君;变组分AlGaAs/GaAs纳米线光电探测器特性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39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339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