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数字微流控芯片在线测试路径优化
本文关键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数字微流控芯片在线测试路径优化 出处:《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生化实验中具有很高的要求,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需要对芯片进行检测。通过分析芯片结构、实验液滴的路径,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针对数字微流控芯片灾难性故障在线测试路径优化方案。通过自适应调整算法惯性权值,设置算法的收敛速度因子和解的聚集程度因子,将收敛速度和局部解聚集程度可视化改进算法。增加液滴移动序列的交换机制,在芯片的约束条件下规划测试液滴的移动路径,从而缩短测试路径长度。仿真实验选择15×15阵列模型、7×11阵列模型、7×7阵列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完成了对芯片的测试,提高了算法收敛速度,并有效缩短了测试路径,提高测试效率。
[Abstract]: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digital microfluidic biochip have high requirements in biochemical experimen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chip needs to be detected. By analyzing the chip structure, the path of the experimental droplet is analyzed.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n online path optimization scheme for catastrophic fault testing of digital microfluidic chips is proposed. The inertia weight of the algorithm is adjusted adaptively. The convergence rate factor and the aggregation degree factor of the algorithm are set to improve the visualization of convergence rate and local deaggregation degree to increase the exchange mechanism of droplet moving sequence. In order to shorten the length of the test path, a 15 脳 15 array model and 7 脳 11 array model are selected in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7 脳 7 array model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completes the chip testing, improves the convergence speed of the algorithm, shortens the test path and improves the test efficiency.
【作者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671164,61540014)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4GXNSFAA118398)资助项目
【分类号】:TN492;TP18
【正文快照】: 0引言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又称为片上实验室(lab-on-a-chip)[1],主要应用在生物化学领域以及对可靠性要求非常严格的医学领域,对芯片的在线测试是保证实验正确的重要途径。文献[1]提出利用数字逻辑与门,在液滴路径的终点添加检测电路,检测输出波形,从而辨别芯片中是否有故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志红,张正;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J];现代仪器;2004年05期
2 杨蕊,邹明强,冀伟,牟颖,金钦汉;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仪器;2004年06期
3 林金明,李海芳,苏荣国;微流控芯片的研制及其相关仪器的集成化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05年02期
4 黄辉;郑小林;蒲晓允;;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6年10期
5 ;体检只需“一滴血”测试芯片研制成功[J];电力电子;2006年03期
6 刘康栋;邹志清;冉瑞;庄贵生;金庆辉;赵建龙;杨梦苏;;微流控芯片表面修饰及在蛋白质富集中的应用[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7年01期
7 ;美国应用生物推出全新微流控芯片产品[J];生命科学仪器;2007年02期
8 王金光;李明;刘剑峰;周晓峰;李睿瑜;;微流控芯片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科学仪器;2007年06期
9 罗国安;;芯片上的实验室——评《图解微流控芯片实验室》[J];科学通报;2008年21期
10 杨秀娟;李想;童艳丽;李偶连;刘翠;陈缵光;;微流控芯片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明;李立;任丽;王雪琴;涂琴;张艳荣;王建春;许娟;王进义;;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生命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涂琴;王建春;任丽;李立;刘文明;许娟;王进义;;微流控芯片细胞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黄和鸣;蒋稼欢;李远;贾月飞;蔡绍皙;K.-L.Paul Sung;;一种新颖的磁微流控芯片[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韩建华;李少华;张建平;江龙;;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封接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岳婉晴;徐涛;李卓荣;杨梦苏;;基于传统丝印技术快速制备低成本微流控芯片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周莹;申洁;郑春红;庞玉宏;黄岩谊;;高通量集成细胞培养微流控芯片[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傅新;谢海波;杨华勇;;集成微泵式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测试[A];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提升中国制造业——200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微纳制造技术应用专题)[C];2003年
8 刘爱林;陆钰;夏兴华;;微酶反应器微流控芯片的集成及酶反应动力学研究[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陈荣生;程寒;黄卫华;程介克;;玻璃微流控芯片上微通道堵塞的疏通方法[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思祥;郑炜;关学强;冉多钢;刘伟玲;;微流控芯片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方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绵红;用于疾病诊断及环境毒物检测的微阵列及微流控芯片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周围;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内钙离子检测及细胞驱动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3 魏慧斌;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用于细胞代谢及相互作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4 徐涛;多功能微流控芯片在悬浮细胞通讯研究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5 汪志芳;生化样品的微流控芯片在线富集及检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吴元庆;基于流式细胞技术的微流控芯片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柳葆;用于细胞内钙离子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关键技术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王桐;干细胞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制备、检测与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李宗安;基于数字化液滴微喷射的微流控芯片制备技术及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熊鹏辉;液液萃取微流控芯片的制备工艺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瑞霞;基于透气钢的微流控芯片气动吸脱模系统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于虹;集成化混合和驱动单元的微流控芯片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蔡秋莲;环烯烃共聚物微流控芯片的功能化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4 富景林;微流控芯片高灵敏度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及其在集成生化分析系统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李丽潇;微流控芯片细胞培养和药物诱导凋亡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何艳;微流控芯片中功能化器件的制备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李绍前;面向双颗粒捕捉的介电电泳微流控芯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任玉敏;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电泳及微球制备中的研究和应用[D];青岛大学;2013年
9 江金虎;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压载水中细菌快速检测[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10 姜帆;复合导电材料三维微流控芯片电极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87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38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