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新型高性能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发布时间:2018-01-14 19:23

  本文关键词:新型高性能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出处:《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性能 低噪声放大器 超宽带 低功耗


【摘要】:基于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工作于4.2~11.9 GHz的低噪声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LNA)。该LNA采用一种增强π型匹配输入网络实现超宽带输入阻抗匹配以及平坦的高增益。为了取得较低且平坦的噪声系数,将二阶噪声系数频率响应的极点频率和极点品质因数优化到最大平坦状态。流片实现的芯片测试结果表明:该LNA消耗了10.1 mW的功耗,在低于13.3 GHz的频率下S11均低于-10 dB,在频率2~12.2 GHz间,取得了12.6±1.5 dB的高增益,表明该LNA的3 dB带宽为10.2 GHz。而且,该LNA在8 GHz下取得了2.4 dB的最小噪声系数,在4.2~11.9 GHz频率间,噪声系数为2.6±0.2 dB。在8 GHz频率下,测试得到的输入三阶交调截止点IIP3为-0.5 dBm。
[Abstract]:Based on 0.18 渭 m CMOS process. A low noise ultra-wideband low noise amplifier (LNA) working at 4.2G 11.9 GHz is designed. The LNA uses an enhanced 蟺 type matching input network to achieve ultra-wideband input impedance matching and flat high gain. The pole frequency and the pole quality factor of the second order noise coefficient frequency response are optimized to the maximum flat state. The chip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LNA consumes 10. 1 MW power. When the frequency is lower than 13.3 GHz, the S11 is lower than -10 dB, and the high gain of 12.6 卤1.5 dB is obtained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2t 12.2 GHz.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3 dB bandwidth of the LNA is 10. 2 GHz. Moreover, the minimum noise coefficient of the LNA is 2. 4 dB at 8 GHz. The noise coefficient was 2. 6 卤0. 2 dB at the frequency of 4. 2 卤11. 9 GHz. The noise coefficient was 8 GHz. The input third-order crossover cut-off point IIP3 is -0.5 dBm.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分类号】:TN722.3
【正文快照】: 增益,但是噪声系数性能较差,高达5.5 dB;文献0引言 [3]所报道的基于65 run CMOS设计完成的LNA,增益为13 dB,噪声系数取得了2.1?3.5 dB的良好性近年来,性能优良的超宽带CMOS低噪声放大 能,但是由于电路中的有源器件过多,导致了功耗过器(LNA)在文献中多有报道[|]。例如,文献[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阳镇;耿军平;金荣洪;梁仙灵;朱晓伟;;C波段下变频器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相敏;康壮;;新型高性能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薛颜;杨霄垒;周启才;陈珍海;吴俊;;一款低抖动宽调节范围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的设计[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4年01期

2 袁慧琴;郭春生;;C波段锁相环式本振源设计[J];现代雷达;2008年01期

3 毛文杰,冉立新,金仲和,陈抗生;一种基于接收机整机噪声最佳的射频LNA匹配电路设计[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afael Kolic;超宽带——走近无线自由[J];电子与电脑;2004年04期

2 裁徐涌;跨越断层,迈向超宽带[J];通信世界;2004年45期

3 谈敏超 ,田振丽 ,傅海阳;超宽带——下一代的无线技术[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5年04期

4 张冬梅;刘延申;;两种标准下的超宽带体系分析比较[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04期

5 刘洋;王树勋;孙晓颖;;基于多种调制方式的超宽带空时网格编码[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年01期

6 肖尚辉;江毅;;一种超宽带信道估计算法及其特性[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7年02期

7 李新苗;李有明;徐铁峰;;一种改进型低复杂度的超宽带信道估计算法[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年04期

8 杨海波;王艳芬;张传祥;;认知超宽带与IEEE 802.11aWLAN的共存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9 焦春雨;常文革;;超宽带SAR图像道路提取算法适应性研究[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2年06期

10 刘富国;;一种S型的超宽带左手结构设计[J];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寻觅;欧阳缮;邓洪高;;一种超宽带穿墙雷达的目标信号检测方案[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2 王旭辉;;超宽带网络技术研究[A];宽带中国战略与创新学术研讨会(30)论文集[C];2012年

3 明艳杰;;超宽带定位技术在矿井下的应用[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周先军;胡修林;张蕴玉;;基于有噪模板的超宽带快速捕获算法[A];2005年全国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肖尚辉;江毅;;一种低采样率的超宽带信道估计算法及其性能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孟凡宝;;高功率超宽带电磁脉冲产生和辐射[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7 宋朝晖;刘志惠;张胜辉;邱景辉;;一种低剖面超宽带巴伦的研究[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江瑛;杨宏春;王雄;;新型超宽带均匀渐变巴伦的设计与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9 何玉娟;王德强;刘丹谱;;超宽带室内多径信道统计特性[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何玉娟;王德强;刘丹谱;;超宽带室内多径信道统计特性[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巍 李宏宇;203所 超宽带捷变频技术国际领先[N];中国航天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曾娅;“超宽带”将以从未想象的方式连接世界[N];人民邮电;2014年

3 本报记者 曾娅;华为领导超宽带产业:面向未来的路从脚下开始[N];人民邮电;2014年

4 记者 高远心;更多超宽带产品加速问世[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卢子月;“超宽带、无边界”助运营商应对数据洪流[N];通信产业报;2013年

6 中新;超宽带新技术助您隔墙长眼[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7 朱新亚;超宽带踏上漫漫征途[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8 记者 刘纯友;新技术“剪掉”电视机信号线[N];安徽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姚春鸽;面向商业成功 释放超宽带潜能[N];人民邮电;2013年

10 朱新亚;超宽带命运未定[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林杰;随机投影的观测方法及其在超宽带信号采样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李邦宇;超宽带生物雷达成像及生命信号检测关键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3 晋良念;超宽带穿墙雷达成像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陈列尊;超宽带中红外光参量放大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张伟军;UWB-HPM空间目标探测雷达实验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李衍忠;超宽带脉压雷达信号产生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7 周时凤;超宽带光放大用新型发光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光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倩颖;超宽带电磁场传播特性模拟与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2 曹煜;微波通信系统中六端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陈培哲;超宽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马瑞霞;超宽带混沌穿墙雷达的成像研究和抗干扰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黄博;低剖面平面模块化超宽带阵列天线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MORANDY Yohann Georges Emile;一款超宽带惯性定位系统[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刘咸阳;低剖面超宽带电小天线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8 王一帆;超宽带宽波束天线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王瑞振;基于SIW的超宽带端射天线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罗明艺;超宽带及OFDM信号仿真软件模块人机接口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24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424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c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