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混合量子点QLED结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30 20:32

  本文关键词: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双能量陷阱 载流子注入平衡 出处:《发光学报》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基于混合量子点的QLED结构与性能,利用红光量子点以及绿光量子点两种材料制备了橙光QLED器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制备的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oly-TPD/混合QDs/Zn O/Al,其中发光层采用了3种混合量子点的混合结构方案。方案一先旋涂红光量子点层,后旋涂绿光量子点层;方案二先旋涂绿光量子点层,后旋涂红光量子点层;方案三将红光、绿光量子点1∶1混合后制备为发光层。实验结果表明:方案一制备的器件电流密度最大,发光亮度最低,且只有红光谱;方案二制备的器件具有最小的电流密度,同时具有红、绿光谱,在8 V电压下,电流效率约为4.69 cd/A;方案三制备的器件同时具有红、绿光谱,电流密度与发光特性介于方案一与方案二之间。实测数据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方案二制备的器件存在双能量陷阱,能够将注入的空穴以及电子同时限制在红光量子点层内。通过调节各功能层厚度使得载流子注入平衡,可进一步增大发光电流,提高器件效率。
[Abstract]:To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QLED based on hybrid quantum dots, orange light QLED device prepared by red light quantum dots and quantum dots of two kinds of green materials, and its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device structure of the prepared ITO/PEDOT: PSS/poly-TPD/ hybrid QDs/Zn O/Al, wherein the light-emitting layer adopts a hybrid structure scheme of 3 hybrid quantum dots. A first spin quantum dot layer after the red light, green light quantum point spin coating layer; two first spin quantum dot layer after the green light, red light quantum point spin coating layer; three the red light, green light quantum point 1: 1 mixture preparation for light emitting lay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current density device scheme of preparation, the brightness of the lowest, and only the red spectrum; two solutions prepared with the current density of the smallest, with red, green spectrum, under the voltage of 8 V, the current efficiency is about 4.69 cd/A devices with three scheme; Has red, green light spectrum, and Photo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density between the scheme and scheme two. Between the measured data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olutions prepared two double energy trap can be injected holes and at the same time limit in the red electron quantum dot layer. Through adjust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function the carrier injection balance, can further increase the emitting curren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作者单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5CB654605)资助项目~~
【分类号】:TN304;TN312.8
【正文快照】: 1引言量子点作为一种无机半导体材料,具有色纯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1-3]。以量子点作为发光层制备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QLED)具有光谱连续可调、量子效率高等特点[4-5]。自从1994年利用量子点作为发光材料第一次被提出,量子点显示器件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航;李邓化;陈雯柏;叶继兴;;氧化锌作为电子传输层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J];发光学报;2017年04期

2 彭辉仁;陈树明;王忆;;基于聚合物-量子点共混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J];发光学报;201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雯柏;叶继兴;马航;李邓化;;混合量子点QLED结构性能研究[J];发光学报;2017年08期

2 马航;李邓化;陈雯柏;叶继兴;;氧化锌作为电子传输层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J];发光学报;2017年04期

3 马航;李邓化;陈雯柏;叶继兴;;电子传输层厚度及阻塞层对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性能的影响[J];发光学报;2017年01期

4 叶继兴;陈雯柏;马航;李邓化;;旋涂-蒸镀工艺制备红光量子点器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航;李邓化;陈雯柏;叶继兴;;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中载流子注入机理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6年07期

2 彭辉仁;陈树明;王忆;;基于聚合物-量子点共混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J];发光学报;2016年03期

3 艾哲;倪帅帅;张亚非;;基于CuInS_2/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高光效暖白光LED[J];发光学报;2015年11期

4 袁曦;郑金桔;李海波;赵家龙;;Mn掺杂ZnSe量子点变温发光性质研究[J];中国光学;2015年05期

5 胡炼;吴惠桢;;基于量子点-CBP混合层的量子点LED的制备[J];发光学报;2015年10期

6 耿卫东;郭嘉;唐静;刘会刚;;全无机胶体量子点显示技术[J];液晶与显示;2014年04期

7 王立;荣佳玲;曹进;朱文清;张建华;;团聚效应对基于CdSe/ZnS量子点的电致发光二极管性能的影响[J];发光学报;2012年12期

8 张锋;薛建设;喻志农;周伟峰;惠官宝;;量子点发光在显示器件中的应用[J];液晶与显示;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颖,王楠,金钦汉;量子点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及其进展[J];微纳电子技术;2004年06期

2 刘玉敏;俞重远;杨红波;黄永箴;;应变自组织量子点的几何形态对应变场分布的影响[J];半导体学报;2005年12期

3 杨红波;俞重远;刘玉敏;;2×2自组织量子点阵列应变场分布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吴峰;蔡继业;;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应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年01期

5 季雷华;高素莲;张斌;;量子点的合成、毒理学及其应用[J];环境化学;2008年05期

6 王天琪;俞重远;刘玉敏;芦鹏飞;;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形状量子点的应变能及弛豫度变化[J];物理学报;2009年08期

7 张文龙;陈莉华;;量子点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量子点研究有望改写内存历史[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8期

9 韩晶;李鹏;张迪;;三端耦合多量子点体系的电输运[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王富;刘春艳;;发光碳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德红;武红敏;梁建功;韩鹤友;;量子点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宋涛;逯超亮;宫晓群;杨秋花;李云红;常津;;量子点荧光编码微球的制备[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久敏;宫晓群;张琦;宋涛;刘铁根;李迎新;常津;;小波变换在量子点编码识别中的应用[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佳涵;葛玉舒;田方方;樊婷;袁莲;刘义;;微量热研究量子点对线粒体代谢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5 何治柯;;小粒经近红外低毒水溶性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贾金锋;;全同金属量子点的生长与研究[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张友林;曾庆辉;孔祥贵;;用于在体高灵敏检测的量子点发光光纤生物传感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王金嫒;王琛;付国;刘力;王桂英;;量子点的三维取向探测[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家雨;崔一平;王志兵;;胶体量子点的电致发光研究[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原凤英;蒋最敏;陆f ;;锗硅双层量子点耦合效应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卫东;美研究可高效阻断蛋白生成的量子点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常丽君;韩国造出全彩色量子点显示屏[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曲照贵;天大首创零污染量子点合成工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4 刘牧洋;我国量子点研究获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3年

5 王全楚;“量子点”荧光标记初露端倪[N];健康报;2005年

6 刘霞;科学实验发现:量子点不是点[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霞;量子点显示屏或将成主流[N];科技日报;2010年

8 刘霞;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创纪录[N];科技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于欢;纳米技术全面升级LED[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记者马艳红;中科院化学所成功制备量子点荧光微球[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民;量子点分子及量子点团簇的电子结构[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石星波;单个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研究及其在超高分辨率定位上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2年

3 王解兵;Ⅱ-Ⅵ族油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修饰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李钒;高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5 周宏明;核壳型量子点的能带结构及其光学非线性[D];武汉大学;2013年

6 黄碧海;基于量子点标记的生物探针构建[D];武汉大学;2012年

7 潘佳奇;半导体ZnSe量子点和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8 卞伟;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磷光探针研究及分析应用[D];山西大学;2015年

9 胡思怡;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功能型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10 梁瑞政;光功能客体/LDHs插层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芳蕊;纳米颗粒—量子点经嗅觉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2008年

2 许智祥;荧光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李秀清;量子点的不同修饰方法对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华晓锋;量子点与生物分子的偶联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李玉丹;单电子隧穿耦合量子点的输运和光学性质[D];山西大学;2011年

6 何至青;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陈清爱;基于量子点的金属离子检测和碳点的制备及其发光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8 卢鹏;核分析技术在水溶性氧化锌量子点吸收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2年

9 张翼飞;锗硅单量子点的耦合和瞬态电学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赵潇;一种纳米级碳量子点的合成、修饰、表征及生物学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77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477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5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