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无损成形技术研究
本文选题:碲镉汞(HgCdTe) 切入点:微台面成形 出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碲镉汞(HgCdTe,MCT)双色器件是第三代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典型代表。无损或者低损的微台面芯片阵列刻蚀是制备高性能双色器件的关键技术。本文研究了碲镉汞低温刻蚀相关的掩膜图形制备、工艺参数优化、刻蚀损伤表征与修复,进行了30μm中心距、完全同步的320′256中波/长波双色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制与测试。其主要内容如下:1.获得了高深宽比、高选择比和终点自动控制的低温刻蚀掩膜制备方法。分析了SiO_2作为低温刻蚀掩膜,以及采用干法刻蚀形成SiO_2掩模图形的必要性。采用CHF3/Ar刻蚀气体、ICP刻蚀技术,获得了侧壁陡直、底面平整的SiO_2刻蚀图形。基于SiO_2和ZnS差异较大的干法刻蚀选择比,获得了终点自动控制的SiO_2/ZnS复合掩膜技术。实验发现HgCdTe的侧壁倾斜度与SiO_2掩膜在刻蚀过程中的退缩密切相关,主要受制于HgCdTe干法刻蚀的物理作用偏强。2.完成了HgCdTe低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刻蚀的工艺优化。针对HgCdTe微台面芯片成形的技术要求,分析了选用干法刻蚀、低温刻蚀的必要性。基于常温刻蚀与低温刻蚀造成的HgCdTe形貌差异,进行了HgCdTe低温刻蚀工艺参数的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表明侧壁平整、光滑,刻蚀底面无残留,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分析表明刻蚀区域的均方根粗糙度(Rq)为1.77nm,3英寸范围内的刻蚀非均匀性小于±4%,刻蚀深宽比可达1.7。3.完成了低温刻蚀损伤评估以及损伤热处理修复研究。研究了刻蚀工艺参数与刻蚀诱导损伤的关系,发现在低温下刻蚀损伤非常小,超出了剥层HALL的能力。通过阶梯腐蚀与激光束诱导电流(LBIC)的方法,测得-150℃刻蚀导致的电学反型厚度小于20nm。刻蚀反型与温度的强相关性说明了扩散是反型的主导因素。建立了刻蚀反型的Hg填隙扩散模型,拟合得到了刻蚀反型的扩散系数迁移能为63meV。获得了修复损伤的热处理方法,工艺稳定性、重复性较好。通过量化迁移率谱分析(QMSA)表明低温刻蚀产生的n型载流子在150℃退火过程中逐渐减少、消失。完成了损伤修复的扩散模型分析,提出了Hg填隙扩散以及Hg空位生成共同作用的两段式退火过程。4.完成了低温刻蚀验证芯片以及30μm中心距中波/长波双色探测器的制备,验证了低温刻蚀和高温热处理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将反型修复为p型并制得正常器件,需要较高温度的热处理。最终的低温刻蚀、损伤修复技术获得的中波验证芯片R0A能够达到约5.5×106(Ω?cm2),与常规腐蚀的器件性能相当,其光谱特性也显示出正常的中波响应。制备了30μm中心距、完全同步的320′256中波/长波双色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两个波段的RV特性以及光谱响应正常,验证了低温刻蚀以及退火去损伤工艺制备中长波双色探测器的可行性。针对双色器件制备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光刻、钝化开孔、金属化、In柱互联等工艺的优化。
[Abstract]:In this paper , a method for preparing high - performance dual - color infrared focal plane detector is studied by using CHF3 / Ar etching gas and ICP etching technology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tching damage is very small at low temperature . The etching depth - width ratio is less than 卤 4 % . The etching depth - width ratio is 1.7 . 3 . The etching - back type Hg interstitial diffusion model is obtained . Optimization of processes such as passivation opening , metallization , In - pillar interconnection , etc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仰贤;;碲镉汞中铜和金的扩散[J];激光与红外;1974年06期
2 昌金;;制备均匀碲镉汞锭的方法[J];激光与红外;1974年09期
3 本刊特约通讯员;;关于碲镉汞材料器件的几个技术问题[J];激光与红外;1978年06期
4 兆瑞;;碲镉汞的热处理[J];激光与红外;1979年08期
5 兆瑞;;降低碲镉汞组分梯度的方法[J];激光与红外;1980年11期
6 国义;;半导体与半金属卷18碲镉汞[J];激光与红外;1982年06期
7 王利;;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碲镉汞单晶中的痕量钠、银和铜[J];激光与红外;1983年07期
8 关振东;赖德生;陈纪安;余惠玲;;富碲碲镉汞液线温度的测量——富碲碲镉汞相图研究之一[J];激光与红外;1984年01期
9 何景福,宋炳文,任万兴,张捷;碲镉汞晶体的热处理相图[J];红外技术;1985年02期
10 杨彦,宋炳文;富碲的碲镉汞相图的理论计算以及与实验结果的比较[J];红外研究(A辑);198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金丞;张鹏举;孔令德;赵俊;李雄军;杨丽丽;姬荣斌;;非晶态碲镉汞薄膜研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妮丽;赵水平;兰添翼;罗毅;刘诗嘉;李向阳;;长波“弱p”型碲镉汞材料的低温性能研究[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可锋;林杏潮;张莉萍;王仍;焦翠灵;陆液;王妮丽;李向阳;;“弱p型”碲镉汞材料和“陷阱模式”光导探测器[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任仁;乔辉;刘大福;孔令才;张燕;李向阳;;改变背景辐射研究碲镉汞中波光导探测器低频噪声[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E 光电子器件技术专题)[C];2006年
5 夏王;王小坤;林春;曹妩媚;孙闻;郝振怡;李言谨;丁瑞军;;12.5μm长线列碲镉汞焦平面杜瓦组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宋祥云;温树林;;碲镉汞晶体辐射损伤的高分辨电镜研究[A];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C];1983年
7 吴俊;魏青竹;巫艳;陈路;于梅芳;乔怡敏;何力;;Hg在As激活退火中的作用[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E 光电子器件技术专题)[C];2006年
8 赵玲;王南;于艳;喻松林;;浅谈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量子效率[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河;;P型碲镉汞(HgCdTe)中的电流机理[A];Quantum Transport and Mesoscopic Physics (Ⅲ)--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10 孙浩;王成刚;;单色及双色碲镉汞器件计算机仿真模拟[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E 光电子器件技术专题)[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邱曙东;让“猫头鹰眼睛”更犀利[N];解放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任荃;“超一流企业卖标准”[N];文汇报;2003年
,本文编号:1678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67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