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阻带红外频率选择表面
本文选题:频率选择表面 + 双屏结构 ; 参考:《红外技术》2017年07期
【摘要】:为实现中、远红外大气窗口的双波段低红外透过率,设计了由2层不同尺寸圆环单元构成的双屏红外频率选择表面(FSS),仿真结果表明该FSS在3~5?m和8~12?m波段形成两个平均透过率低于5%的阻带。对FSS表面电流分析的结果说明,谐振单元表面感应出的对称分布电流使散射总场增强,形成增强型反射,而不同尺寸的谐振单元具有不同的谐振波长,两层谐振单元共同作用形成了两个阻带。研究了入射角以及介质层属性(厚度、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对FSS传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SS在两个大气窗口内具有良好的角度稳定性,介质层介电常数对FSS的传输特性有较大影响。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dual band and low infrared transmittance of the far infrared atmospheric window, A two-screen infrared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FSS) composed of two layers of ring elements with different sizes is design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SS forms two stopbands with average transmittance of less than 5% in the band of 3 ~ 5 nm and 8 ~ 12 nm. The results of FSS surface current analysis show that the symmetrical distributed current induc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resonant cell enhances the total scattering field and forms an enhanced reflection, while the resonant cells of different sizes have different resonant wavelengths. Two layers of resonant elements act together to form two stopbands. The effects of incident angle and dielectric layer properties (thickness,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loss angle tangent) on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FS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SS has good angular stability in two atmospheric windows.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of the dielectric layer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FSS.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471159)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M2042)
【分类号】:TN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穆鑫;王斌科;田昌会;杨百愚;屈绍波;;周期性结构对远红外辐射特性抑制分析[J];激光与红外;2016年09期
2 郑麟;屈绍波;闫明宝;张安学;吴敢;;基于LC耦合机制调谐设计薄屏宽带频率选择表面[J];微波学报;2016年03期
3 许志永;张厚;姜聿焘;谭西江;;一种新型双阻带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4 蔡明;田昌会;杨百愚;范琦;王斌科;王伟宇;屈绍波;;探测天顶角与太阳天顶角对卫星红外探测的影响[J];红外技术;2014年03期
5 李小秋;冯晓国;高劲松;;双屏频率选择表面传输特性的研究[J];微波学报;2009年05期
6 贾宏燕;高劲松;冯晓国;孙连春;;一种新型组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J];光学学报;2008年08期
7 贾宏燕;高劲松;;双屏频率选择表面中间电介质层对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年06期
8 党芬;王敏芳;汪银辉;;武器装备中的红外隐身技术[J];红外技术;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禄军;周期性结构单元的结构及物理参数对频响特性的影响[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志新;田昌会;王斌科;杨百愚;张海防;陈晓莉;田晓霞;;一种双阻带红外频率选择表面[J];红外技术;2017年07期
2 邹前进;陈前荣;郝永旺;杨淼淼;刘连伟;姚梅;;高低海拔地区地面目标可见光对比度对比分析[J];红外技术;2016年11期
3 钟涛;张厚;吴瑞;林永范;许志永;;小型化双频带阻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4 曲宝龙;;圆孔与三极子组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34期
5 邢孟达;赵宏杰;林海燕;宫元勋;邓国卫;;红外隐身涂层及对雷达吸波性能的影响[J];宇航材料工艺;2015年04期
6 李南;刘颖;杨洁颖;张天翔;;介质材料对频率选择表面传输特性的影响[J];宇航材料工艺;2015年04期
7 廖翔宇;李亚鹏;杜国宏;;频率可切换的矩形缝隙环频率选择表面[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8 许志永;张厚;姜聿焘;谭西江;;一种新型双阻带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9 吴楠;汪剑波;卢俊;陈新邑;;排列方式对Y形单元厚屏频率选择表面传输特性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鲁戈舞;张剑;杨洁颖;张天翔;寇元;;频率选择表面天线罩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物理学报;2013年1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瑞;张厚;许志永;殷雄;颜廷升;;基于Y型频率选择表面的小型化设计[J];微波学报;2015年02期
2 张塬昆;于名讯;潘士兵;黄成亮;刘忠刚;;光子晶体红外隐身材料研究进展[J];激光与红外;2013年09期
3 王秀芝;高劲松;徐念喜;;利用等效电路模型快速分析加载集总元件的微型化频率选择表面[J];物理学报;2013年20期
4 田昌会;蔡明;王斌科;范琦;杨百愚;王伟宇;屈绍波;;红外辐射对比度概念的探讨[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5 樊宏杰;陈前荣;杨淼淼;刘连伟;许振领;王敏;;不同气象条件下飞机红外辐射等效折算[J];红外技术;2012年11期
6 曲宝龙;李旭东;朱鹏刚;;双带频率选择表面设计[J];光学学报;2012年08期
7 邓鹤栖;黄建;;应用于频率选择表面的等效电路分析的新方法[J];微波学报;2012年S1期
8 陈瑜;胡云安;李海燕;耿宝亮;;太阳、天空和海面自身辐射对海洋背景总体辐射影响分析[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娄树理;周晓东;;各向异性粗糙海面的红外反射特性研究[J];光散射学报;2011年03期
10 徐念喜;高劲松;冯晓国;梁凤超;赵晶丽;;一种实现微型频率选择表面通带开关的方法[J];微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邬洁;带阻型频率选择表面的仿真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2 薛锦元;新型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秀丽;FeSiAlCr/电介质复合改性体系的微波电磁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杨华强;频率选择表面宽带滤波器的设计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华怡;有限元—边界积分混合方法在电磁散射问题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李庭;四频段频率选择表面副反射面天线的分析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开敏;快速图像激光雕刻加工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利,徐善驾;三维介质频率选择表面结构的多模网络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1年06期
2 李小秋;高劲松;冯晓国;;一种新型复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J];微波学报;2008年01期
3 舒楠;张厚;李圭源;徐海洋;;基于曲折线单元的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0年04期
4 杨国辉;李忻媛;吴群;;具有高角度和极化稳定度的频率选择表面[J];微波学报;2010年S1期
5 林宝勤,徐利军,袁乃昌;多层频率选择表面的直线法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10期
6 张桐;王晓鲁;李宛露;高前超;杨国辉;;基于十字形的改进新型频率选择表面[J];微波学报;2010年S2期
7 乔学增;李姣;李昱科;骆兴芳;;一种可调复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贾宏燕;高劲松;冯晓国;孙连春;;一种新型组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J];光学学报;2008年08期
9 徐念喜;高劲松;梁凤超;赵晶丽;冯晓国;;利用电场与磁场耦合制备微型化频率选择表面[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10期
10 郭兴旺;李尚生;陈佳林;;影响频率选择表面传输特性的参数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强;闫敦豹;袁乃昌;付云起;;频率选择表面的有限元分析[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2 姜荣;逯贵祯;张锋;李艳霏;;螺旋结构频率选择表面的吸波特性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鲍峻松;伍瑞新;钱祖平;杨帆;项阳;;随机分布电阻贴片构成的频率选择表面吸波特性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4 杨红玉;龚书喜;张鹏飞;查锋涛;谭瑞;;高频率稳定性的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张桐;王晓鲁;李宛露;高前超;杨国辉;;基于十字形的改进新型频率选择表面[A];2010年全国电磁兼容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李珂;李旭蕾;侯新宇;张澎;;可重构微单元频率选择表面结构的分析与设计[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林宝勤;张辉;袁乃昌;;谱域法分析含单轴各向异性介质衬底的频率选择表面[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8 李松坡;廖斌;;基于超材料的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袁子立;甄玉;张婷;;一种用于油量表抗电磁干扰的频率选择装置[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陈国瑞;曹建章;李春晖;陈难先;;频率选择表面实验研究[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书峰;频率选择表面的小型化设计与优化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左钰;新型三维频率选择结构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许戎戎;基于集总元件加载和分形结构的多频频率选择表面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4 孟凡计;用三维谱域法分析频率选择表面的电磁特性[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辰辰;基于FSS空间滤波器极化稳定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翔宇;新型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与应用[D];安徽大学;2016年
3 庄乾萌;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高功率太赫兹带阻滤波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高超;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全介质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5 林彬彬;频率选择表面的仿真、加工与测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方家萌;不可展频率选择表面的加工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赵辉;基于十字及方环单元结构的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与设计[D];安徽大学;2017年
8 吴建华;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结构的太赫兹吸波器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刘颖;基于组合单元的频率选择表面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颖;带通型频率选择表面的分析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75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875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