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光纤偏振模色散测量算法研究及设备研制

发布时间:2020-06-05 14:05
【摘要】: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将信息从一处传至另一处的通信方式。目前,光纤通信因为具有超高速、低误码、高可靠、价格低廉等优点,已成为信息最主要的传输方式和社会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其中,光纤作为光纤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对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迄今为止,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形成、矢量表示、主态模型、测量方法等理论方面的研究已基本完善;但是光纤偏振模色散测量方法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一直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商用偏振模色散测量仪都存在体积较大、造价昂贵、对测量环境要求高等缺点,无法完美地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本文对偏振模色散产生原理、经典偏振模色散测方法以及常用的信号处理手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使用去噪算法提升偏振模色散测量精度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完成了以下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1.针对使用固定分析仪法测量光纤偏振模色散容易到受噪声影响这一问题,提出了两种实验优化方案。i)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阈值去噪算法提升固定分析仪法测量光纤偏振模色散精度的实验方案(FA-WD)。文中介绍了小波阈值去噪算法的原理和不同类型小波基函数的特性,并对阈值函数、分解层数、基函数的选择总结出了一定的规则。搭建实验平台,将FA-WD与其他测量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FA-WD在单模光纤中测量结果的最大误差为2.27%,低于固定分析仪法所得到的最大误差。此外,FA-WD测量单模光纤的标准差为0.02,优于固定分析仪法测量结果0.41的标准差,证明提出的FA-WD测量方案在结果的准确率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ii)提出了一种使用傅里叶分析法提升固定分析仪法测量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实验方案(FA-FFT)。FA-FFT使用光谱信号自身概率分布特性,利用傅里叶变换对信号进行去噪及重构,有效的缓解了噪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不同类型、不同长度的光纤进行测试,单模光纤的测试最大误差为2.66%。测量结果说明FA-FFT可以在有限的计算资源下快速、准确、稳定地获得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测量值。2.针对市场上现有光纤偏振模色散测量仪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成本低、体积小、测量精度高的偏振模色散测量样机研制方案。该方案借助上文中所提出FA-FFT测量方法具有的计算量小、实验流程简单、实验器材模块化程度高等特点,将FA-FFT方案进行工程化。测试结果证明,所研制的实验样机与常用偏振模色散测量仪相比,可以在精度、准确度、测量速度等指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将制造成本缩减为原来的30%。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出来FA-WD和FA-FFT两种光纤偏振模色散测量方案有效的克服了使用固定分析仪法测量光纤偏振模色散时噪声所引入的误差,提升了测量的精度,为之后偏振模色散测量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所研制的光纤偏振模色散测量样机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为相关仪器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253;TN929.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正安;;浅谈光纤偏振模色散对宽带光网络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7年18期

2 许明耀;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实验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王目光;光纤偏振模色散抑制技术进展[J];现代有线传输;2002年02期

4 许明耀;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模拟实验[J];物理实验;2003年05期

5 雷非;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仪[J];光通信研究;1999年04期

6 史惠萍,程淑玲;温度对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影响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0年01期

7 ;光纤及其传输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9年03期

8 龚岩栋,关雅莉,简水生;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测量[J];光学学报;1997年06期

9 彭宁,柯昌剑,刘德明;光纤偏振模色散自动测量仪的试制[J];光通信研究;2003年03期

10 周志安;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测量方法[J];通讯世界;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建华;刘晔萍;;光纤偏振模色散及其对密集波分复用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2 王小泉;;光纤偏振模色散与曲率的关系[A];全国第15次光纤通信暨第16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戴杰;;改善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新方法[A];201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沈晓强;于娟;胡长生;邵钟浩;;光纤偏振模色散对升余弦脉冲的影响[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5 张晓光;;光纤偏振模色散的两级自适应补偿器[A];北京光电子学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傅栋博;孙小强;;基于Sagnac干涉法的光纤偏振模色散测量不确定度分析[A];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3 计量测试技术及仪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7 陈颖;;光信号传输中光纤偏振模色散的补偿[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薛梦驰;;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PMD)的测试[A];四川省通信学会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薛梦驰;龙朝勇;陈林;;光缆制造过程中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变化[A];中国通信学会200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叶会英;程明;;偏振模色散仿真器特性分析[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沙宇洋;光纤偏振模色散测量算法研究及设备研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谢晓红;光纤偏振模色散(PMD)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98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98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b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