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电子束诱导氧化锌量子点的可控生长与载流子调制

发布时间:2017-04-26 01:06

  本文关键词:电子束诱导氧化锌量子点的可控生长与载流子调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ZnO是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近紫外发光和透光性质使其可被用作光电器件。量子效应使得纳米尺度的ZnO的禁带宽度和其粒度、形状和显微结构相关,并直接决定纳米ZnO的发光性能。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的成分、尺寸和形状调控其电子态密度和载流子性质,达到控制纳米尺度ZnO量子点物理化学性质的目的。本文在对ZnO量子点生长方法和载流子调控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研究稳定、尺寸可控的ZnO量子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机理,控制量子点内氧缺陷浓度,从而调控载流子和ZnO量子点的能带性质。论文首先研究了ZnO量子点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的生长行为,在控制电子束能流密度和氧分压的条件参数下,实现ZnO量子点的可控生长。研究表明在直径约40 nm六方纤锌矿结构的ZnO纳米棒的(1010)晶面上,通过300keV电子束辐照(能流密度1.6×105A/m2,样品室真空气压5x10-4pa)可控制生长粒度为5nm左右ZnO量子点。量子点表面由(1010)、(0001)和(0001)三个晶面构成。高电子束能流密度和高氧分压可促进ZnO量子点生长,量子点内部的氧缺陷可以由辐照电子束的能量和能流密度调节。电子能量损失谱测试分析表明ZnO量子点内氧原子含量可达55%,富含空穴载流子。第一性原理计算也表明,在这种条件下氧间隙原子可以稳定存在于量子点中。电子全息测量分析表明ZnO量子点与ZnO基体纳米棒存在约0.5V的势垒。原位电学测试结果表明电流从ZnO量子点单向流入纳米棒,原位光电测试结果表明ZnO量子点-纳米棒体系具有可见光响应性能。
【关键词】:ZnO量子点 透射电子显微镜 空穴载流子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304.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29
  • 1.1 课题背景9
  • 1.2 ZnO量子点特性9-19
  • 1.2.1 ZnO晶体结构9-10
  • 1.2.2 ZnO量子点的激子特性10-14
  • 1.2.3 ZnO量子点的光致发光(PL)性能14-16
  • 1.2.4 ZnO量子点的气敏传感器应用16-19
  • 1.3 ZnO的空穴载流子调制19-22
  • 1.4 ZnO量子点制备方法22-28
  • 1.4.1 化学方法22-24
  • 1.4.2 物理方法24-27
  • 1.4.3 电子束诱导生长27-28
  •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8-29
  • 第二章 试验方法29-32
  • 2.1 原料及试验设备仪器29-30
  • 2.1.1 试验原料29
  • 2.1.2 试验设备仪器29-30
  • 2.2 ZnO量子点(QD)生长30-32
  • 2.2.1 ZnO纳米棒(NR)制备30-31
  • 2.2.2 ZnO量子点生长31-32
  • 第三章 ZnO量子点的生长32-42
  • 3.1 ZnO纳米棒的形貌及结构表征32-35
  • 3.1.1 SEM形貌表征32-33
  • 3.1.2 TEM表征33-34
  • 3.1.3 EELS分析34-35
  • 3.2 ZnO量子点的原位生长过程35-36
  • 3.3 调控ZnO量子点的生长36-41
  • 3.3.1 调整电子束加速电压36-37
  • 3.3.2 调整电子束能流密度37-38
  • 3.3.3 调整ZnO纳米棒所处气氛38-39
  • 3.3.4 调整ZnO表面状态39-40
  • 3.3.5 改变ZnO纳米棒化学组成40-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ZnO量子点的载流子调制与应用42-57
  • 4.1 ZnO量子点的生长机理42-45
  • 4.1.1 Knock-on damage理论42
  • 4.1.2 O元素分布分析42-43
  • 4.1.3 ZnO纳米棒应力分析43-45
  • 4.1.4 小结45
  • 4.2 ZnO量子点内的载流子类型分析45-49
  • 4.2.1 ZnO量子点内缺陷分析45-46
  • 4.2.2 近边精细结构(ELNES)分析46-48
  • 4.2.3 EELS低损谱48
  • 4.2.4 电子全息(Holography)48-49
  • 4.3 ZnO量子点-纳米棒体系电学性能49-56
  • 4.3.1 原位通电测试49-53
  • 4.3.2 原位光电测试53-54
  • 4.3.3 离位通电测试54-56
  • 4.4 本章小结56-57
  • 第五章 结论57-58
  • 5.1 ZnO量子点的可控生长与生长机理57
  • 5.2 ZnO量子点的空穴载流子调制57-58
  • 参考文献58-66
  • 致谢66-67
  • 个人简历67-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颖,王楠,金钦汉;量子点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及其进展[J];微纳电子技术;2004年06期

2 刘玉敏;俞重远;杨红波;黄永箴;;应变自组织量子点的几何形态对应变场分布的影响[J];半导体学报;2005年12期

3 杨红波;俞重远;刘玉敏;;2×2自组织量子点阵列应变场分布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吴峰;蔡继业;;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应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年01期

5 季雷华;高素莲;张斌;;量子点的合成、毒理学及其应用[J];环境化学;2008年05期

6 王天琪;俞重远;刘玉敏;芦鹏飞;;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形状量子点的应变能及弛豫度变化[J];物理学报;2009年08期

7 张文龙;陈莉华;;量子点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量子点研究有望改写内存历史[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8期

9 韩晶;李鹏;张迪;;三端耦合多量子点体系的电输运[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王富;刘春艳;;发光碳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红;武红敏;梁建功;韩鹤友;;量子点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宋涛;逯超亮;宫晓群;杨秋花;李云红;常津;;量子点荧光编码微球的制备[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久敏;宫晓群;张琦;宋涛;刘铁根;李迎新;常津;;小波变换在量子点编码识别中的应用[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佳涵;葛玉舒;田方方;樊婷;袁莲;刘义;;微量热研究量子点对线粒体代谢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5 何治柯;;小粒经近红外低毒水溶性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贾金锋;;全同金属量子点的生长与研究[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张友林;曾庆辉;孔祥贵;;用于在体高灵敏检测的量子点发光光纤生物传感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王金嫒;王琛;付国;刘力;王桂英;;量子点的三维取向探测[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家雨;崔一平;王志兵;;胶体量子点的电致发光研究[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原凤英;蒋最敏;陆f ;;锗硅双层量子点耦合效应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卫东;美研究可高效阻断蛋白生成的量子点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常丽君;韩国造出全彩色量子点显示屏[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曲照贵;天大首创零污染量子点合成工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4 刘牧洋;我国量子点研究获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3年

5 王全楚;“量子点”荧光标记初露端倪[N];健康报;2005年

6 刘霞;科学实验发现:量子点不是点[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霞;量子点显示屏或将成主流[N];科技日报;2010年

8 刘霞;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创纪录[N];科技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于欢;纳米技术全面升级LED[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记者马艳红;中科院化学所成功制备量子点荧光微球[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民;量子点分子及量子点团簇的电子结构[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石星波;单个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研究及其在超高分辨率定位上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2年

3 王解兵;Ⅱ-Ⅵ族油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修饰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李钒;高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5 周宏明;核壳型量子点的能带结构及其光学非线性[D];武汉大学;2013年

6 黄碧海;基于量子点标记的生物探针构建[D];武汉大学;2012年

7 潘佳奇;半导体ZnSe量子点和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8 卞伟;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磷光探针研究及分析应用[D];山西大学;2015年

9 胡思怡;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功能型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10 梁瑞政;光功能客体/LDHs插层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芳蕊;纳米颗粒—量子点经嗅觉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2008年

2 许智祥;荧光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李秀清;量子点的不同修饰方法对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华晓锋;量子点与生物分子的偶联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李玉丹;单电子隧穿耦合量子点的输运和光学性质[D];山西大学;2011年

6 何至青;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陈清爱;基于量子点的金属离子检测和碳点的制备及其发光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8 卢鹏;核分析技术在水溶性氧化锌量子点吸收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2年

9 张翼飞;锗硅单量子点的耦合和瞬态电学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赵潇;一种纳米级碳量子点的合成、修饰、表征及生物学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电子束诱导氧化锌量子点的可控生长与载流子调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27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2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