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微腔和光学Tamm态耦合的全光二极管

发布时间:2017-09-06 18:36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腔和光学Tamm态耦合的全光二极管


  更多相关文章: 非线性光学 全光二极管 传输矩阵方法 微腔


【摘要】:为了实现全光二极管的功能设计,采用1维光子晶体非线性微腔,在1维光子晶体两端设置不同厚度的金属薄膜,并运用非线性传输矩阵方法研究了该结构的传输属性。结果表明,两个非对称光学Tamm态和非线性微腔的耦合结构呈现双稳态,且滞回线的位置与入射方向有关,具有全光二极管功能;光二极管的性能依赖于微腔厚度和两个金属薄膜的厚度比。该设计为全光二极管的性能优化提供了参考。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 全光二极管 传输矩阵方法 微腔
【分类号】:TN256
【正文快照】: 引言光二极管是未来集成光子回路不可缺少的元件之一,与电子二极管类似,它允许光波仅在一个方向传播。为了实现全光二极管,人们使用了包括磁光材料[1-2]、液晶材料[3]、非线性材料[4-5]或手征各向异性介质[6]设计成的微光子结构。GALLO等人用传输对比度来描述光二极管的效率[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菊;于晋龙;罗俊;王文睿;韩丙辰;吴波;郭精忠;杨恩泽;;基于信号抽运的光纤光参量放大的全光3R再生系统[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2 武保剑;文峰;周星宇;邱昆;;光交换节点中的全光再生技术研究[J];应用光学;2013年04期

3 张新亮,董建绩,王颖,黄德修;新型全光逻辑与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05期

4 孙振超;王智;刘岚岚;张丽梅;王甫;刘英峰;吴重庆;;全光伪随机码倍速关键技术[J];中国激光;2014年01期

5 韩丙辰;于晋龙;罗俊;王文睿;王菊;吴波;郭精忠;杨恩泽;;利用光参变放大同时实现双波长全光判决的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6期

6 李亚;;基于耗散光子弹碰撞特性的全光逻辑效应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6期

7 陈祥;张新亮;黄德修;;用于全光缓存的光阈值门理论和实验研究[J];光子学报;2007年11期

8 王亚平;吴重庆;王雪;张煦;赵阳;;NRZ码全光帧头识别器研究[J];光子学报;2009年04期

9 娄采云,王桐,霍力,高以智,章恩耀;10Gb/s全光3R再生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赵婵;张新亮;董建绩;黄德修;;基于同一结构实现全光逻辑“与门”和“或非门”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颖;陈向宁;;基于光纤延迟线的全光量化编码方案研究[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周云峰;伍剑;林金桐;;利用TOAD实现全光逻辑操作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王凌;张民;赵永鹏;叶培大;;新型基于SOA-MZI的高速全光非门及其性能分析[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4 牛长流;张民;叶培大;;基于SOA-MZI的高速全光逻辑门设计[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周敏娟;孙军强;;基于非线性光纤环镜的40-Gb/s全光异或门[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圆成;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全光缓存技术[D];清华大学;2011年

2 韩丙辰;多波长全光3R再生及全光逻辑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赵乃峰;基于微结构光纤的全光功能器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4 邱吉芳;基于高非线性器件的全光逻辑信号处理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彭越;移相光量化与全光数模转换[D];清华大学;2010年

6 文峰;磁光四波混频全光再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王耀天;全光3R再生系统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杜勇;基于高非线性器件的全光逻辑信号处理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赵爽;全光触发器及其应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魏斌;异步全光分组交换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同刚;全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安俊鸽;全光2R再生器的功率转移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余欢;全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解复用器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李胜男;高精度全光量化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白石磊;基于交叉增益调制效应的全光逻辑器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6 陈祥;全光缓存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段嫔香;光纤通信中的全光采样和信号再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芳;基于高非线性光纤中四波混频效应的全光逻辑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9 梁俊强;基于高非线性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产生全光随机数[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10 周敏娟;基于高非线性光纤的全光逻辑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04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804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4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