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体的微波滤波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01:22

  本文关键词: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体的微波滤波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微波频率 滤波器


【摘要】: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ions,简称SPPs)是沿着金属与介质的分界面传播二维波,存在于可见光或者紫外光区域,而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o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ions,简称Spoof SPPs)是光波段中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在微波和太赫兹波段的一个重要拓展,它本质上是一种被金属表面周期性凹槽或者孔约束和传播的表面电磁模式。由于Spoof SPPs的特性受金属表面几何结构参数的控制,因此可以设计金属表面的几何结构实现Spoof SPPs对微波频率的控制。本文在金属表面设计了周期排列的槽结构,分析在此结构下的Spoof SPPs的色散特性,得到Spoof SPPs与入射信号存在动量不匹配的结论,因此设计了实现Spoof SPPs与入射波动量匹配的方法,利用共面波导(CPW)馈电的方式,同时设计梯形槽和扩口接地面,实现动量匹配,激发Spoof SPPs,并使其沿着设计的金属槽传播。基于金属表面刻周期阵列的槽结构时Spoof SPPs的色散特性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先后设计了4个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微波滤波器,主要成果如下:1、设计了基于人工表明等离子体激元的低通滤波器。器件的设计是在超薄金属表面上刻周期阵列的槽结构,并结合马赫增德尔干涉仪(MZI)结构,分析其滤波特性。MZI的干涉臂的夹角为60°,电磁波从输入端输入经过分束器时,将信号1:1分成两路,并分别沿着上下两条干涉臂继续传播,在输出端经过另一个分路器耦合为一路信号并输出。通过对S曲线的分析,得到设计的低通滤波器的3dB带宽从2.1GHz到10.7GHz,为8.6GHz,截止频率为15GH,与金属槽结构的色散曲线的渐进频率吻合。2、将MZI结构进行改进,改变其中一条干涉臂的长度,使得信号分两路传播时所走路径不同。由于电磁波传播过程中路径不同,使得在输出端的合路器耦合时电磁波的相位不同,经过MZI的相位差公式,理论计算干涉相消的频率,并经过仿真验证的到S曲线曲,经验证,在通带范围内出现两个干涉相消的频率为:8.65GHz和10.5GHz。设计了在低通滤波器中插入两个陷波的新型低通滤波器。3、设计了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带通滤波器。器件的设计是在超薄金属表面刻两个取向相反的金属槽结构,使电磁波经过耦合部分之后分成上下两路信号进行传播。耦合部分,利用微波网络分析的方法,将耦合部分当做四端口网络进行分析,利用对称性,简化为二端口的网络分析。分析耦合部分的耦合间距以及耦合单元个数对于带通滤波器通带范围的影响,经过仿真分析的到耦合间距为1mm以及耦合单元个数为4时,带宽最宽,为4.8GHz到8.5GHz,3.7GHz的带宽。改变一条传输臂的长度,使得两路信号在输出耦合部分时存在相位差,根据相位差公式,相消的频率,经过仿真模拟,进一步验证,得到滤波器可以滤除5.8GHz和8.26GHz两个频率。设计了带通滤波器在通带范围内插入两个陷波的新型带通滤波器。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微波频率 滤波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71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5
  • 1 绪论15-2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5-17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7-23
  • 1.3 Spoof SPPs代表性新应用23-24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24-25
  • 1.5 论文的章节安排25-27
  • 2 Spoof SPP的基本理论与激发方式27-39
  • 2.1 Spoof SPP的色散关系27-32
  • 2.1.1 Spoof SPPs的波长31
  • 2.1.2 Spoof SPP的传播距离31-32
  • 2.1.3 Spoof SPP的趋肤深度32
  • 2.2 Spoof SPP的激发方式32-36
  • 2.2.1 棱镜耦合法33-34
  • 2.2.2 光栅耦合法34-35
  • 2.2.3 波导结构35-36
  • 2.3 平面结构等离子体波导及其组件36-37
  • 2.4 本章小结37-39
  • 3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体低通波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39-53
  • 3.1 引言39-41
  • 3.2 金属槽结构Spoof SPPs色散曲线图41-46
  • 3.3 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低通滤波器的结构设计46-48
  • 3.4 低通滤波器的S参数48-49
  • 3.5 带有陷波功能低通滤波器的设计49-51
  • 3.6 带有陷波功能低通滤波器的S参数51-52
  • 3.7 本章小结52-53
  • 4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体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53-63
  • 4.1 引言53-55
  • 4.2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体带通滤波器设计55-56
  • 4.3 耦合部分理论分析56-60
  • 4.4 带有陷波功能的带通滤波器的S参数60-61
  • 4.5 本章小结61-63
  • 5 总结与展望63-65
  • 5.1 论文总结63
  • 5.2 研究展望63-65
  • 参考文献65-69
  • 作者简历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雅;周思浩;;微波滤波器的设计方法[J];知识经济;2014年04期

2 科卞;程控调谐微波滤波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李胜先,吴须大,傅君眉;一种微波滤波器机辅调试的新方法[J];空间电子技术;2004年02期

4 高峻;唐晋生;;微波滤波器的回顾与展望[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5年11期

5 韩应宾;赵永久;路宏敏;;微波滤波器的耦合矩阵诊断调试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李宝平;吴岩;;微波滤波器谐波抑制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4期

7 顾姚昊;;采用微波滤波器提高卫星下行抗干扰能力[J];数字通信世界;2010年08期

8 崔博华;苏桦;荆玉兰;;微波滤波器的应用与展望[J];科技传播;2011年13期

9 谭小花;金宝龙;钱志芳;张荣君;;微波滤波器小型化技术研究[J];舰船电子对抗;2013年01期

10 陈忠嘉;微波滤波器的优化设计[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应宾;赵永久;;基于实测响应的微波滤波器诊断调试方法[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赵德松;高葆新;;微波滤波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5年

3 王步冉;杨邦朝;蒋明;伍隽;;微波多层滤波器的设计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三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竞平;冯正和;;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在设计微波滤波器中的应用[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5 孙岭;梁昌洪;;微波有耗滤波器优化设计[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6 费诺;胡效拍;;微波滤波器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A];198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C];1987年

7 李壮;甘仲民;;微波滤波器的不等波纹函数分析方法[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8 张德锋;赵永久;尹映辉;;交叉耦合微波滤波器预失真理论[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王清源;张先荣;翟彦芬;王玺;陈立峰;高秀晓;赵元宏;王哲宇;;小型化微波滤波器技术[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陈涛;方汉平;;微波滤波器腔间耦合系数的快速求解[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开达;紧凑型微波滤波器和天线及其基于忆阻器的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全明;微波滤波器智能设计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李刚;微波滤波器的综合、仿真和计算机辅助调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学东;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微波滤波器性能及小型化研究[D];上海大学;2004年

5 吴边;无线通信中微波滤波器的比较设计法与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磊;无线通信中平面微波滤波器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胜;微型平面微波滤波器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8 周春霞;高性能微波滤波器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9 金涛斌;不同结构DGS微波滤波器的传输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周明祺;高性能小型化平面微波滤波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嘉斌;基于CPW的微波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李沙;超窄带带通滤波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陈月冬;基于倒置变换器的柔性LCP共面波导微波滤波器的设计与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4 曾令鹏;平面及多层微波滤波器的设计与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5 陈静;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体的微波滤波器的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6年

6 吴微;微波滤波器综合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郑清扩;抽头式微波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陈琦;微波滤波器综合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彭杰;微波滤波器机辅设计与调试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胡晗之;微波滤波器辅助设计研究与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73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973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a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