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集层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及有效裂缝预测新方法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集层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及有效裂缝预测新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致密砂岩油 天然裂缝 分布特征 有效天然裂缝 鄂尔多斯盆地
【摘要】:依据岩心、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集层天然裂缝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集层天然裂缝发育,裂缝类型以高角度构造剪切缝为主,多呈连续台阶式分布,受岩石力学非均质性和现今应力场的影响,北东向裂缝为优势渗流方向。天然裂缝主要具有"高角度、小切深、小开度、延伸短"特征;发育程度主要受岩性和单砂层厚度控制,一般粉砂岩中天然裂缝最发育,泥岩中相对不发育,单砂层厚度越小,天然裂缝越发育。在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及特征参数定量化评价的基础上,借助油藏基质和天然裂缝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考虑天然裂缝的油藏综合地质模型,应用油藏数值模拟反演技术,确定了符合生产特征的有效天然裂缝平面分布规律,定量评价了天然裂缝对单井产量的贡献率(30.0%~50.0%)。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超低渗透油藏有效开采技术”(2011ZX05013-004)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发育大面积致密油,其在盆地内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半深湖—深湖区均有分布,其中深水重力流沉积是致密油主要的沉积类型,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砂质碎屑流、滑塌与浊流沉积。受沉积相的控制,砂体平面上大面积复合连片分布,但单砂体延伸范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军龙;朱广社;马永宁;吴新伟;陈守民;李甘;;基于多信息的鄂尔多斯盆地A区天然裂缝综合判识研究[J];测井技术;2011年06期
2 万晓龙;高春宁;王永康;张振红;闫海龙;安明胜;;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耦合关系及其开发意义[J];地质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3 许建东,曲国胜,罗伯特·雅可比;天然裂缝空间分布的分维与多分维特征——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J];地质学报;1999年04期
4 李勇明;陈勇;郭建春;;对碳酸盐岩地层中基质、天然裂缝及人工裂缝的应力相关性渗透率的认识[J];国外油田工程;2009年12期
5 张志伟;刘卫东;孙灵辉;孙春辉;;等效裂缝渗流模型在天然裂缝储层产能预测中的应用[J];科技导报;2010年14期
6 张奉东;马收;;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腰英台油田地应力及天然裂缝场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8年02期
7 李建英,刘金萍 ,陈洪涛;天然裂缝气藏的检测与分析(下)[J];石油物探译丛;2000年02期
8 张莉,岳乐平,杨亚娟;鄯善油田地应力、裂缝系统与油田开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年04期
9 单业华,葛维萍;储层天然裂缝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以静北潜山油藏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1年04期
10 J.Mosnier;林素珍;;电法测定钻孔中的天然裂缝和人造破裂[J];地震地质译丛;198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建东;曲国胜;;天然裂缝网络二维裂缝度的估算方法[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赵军龙;李兆明;李建霆;王胜华;李甘;;Z油田天然裂缝测录井识别技术研究[A];陕西地球物理文集(十)--资源与灾害地球物理[C];2011年
3 周克群;楚泽涵;强元中;;岩石热开裂与检测方法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宁;姬塬油田元48区长4+5储集层天然裂缝综合判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2 张昊天;新场气田须二气藏天然裂缝有效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93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93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