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辽西低凸起北段源—汇系统精细描述与油气勘探实践

发布时间:2018-03-08 10:26

  本文选题:源-汇系统 切入点:隐性物源 出处:《地球科学》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辽西低凸起北段现存物源区范围小,长期被认为供源能力不足缺乏优质储层而成为勘探"禁区".为理清辽西低凸起北段物源面貌及沉积储层分布规律,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古物源区面貌、古沟谷与坡折体系等源-汇要素精细描述,预测了富砂沉积体平面分布,并探讨了砂体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自南向北发育多个孤立的"链状岛"状隐性物源区,并发育半充填型和侵蚀型两类古沟谷及8种坡折带组合类型,多个近源沉积体环物源分布.源-汇耦合关系决定了砂体的富集程度,其中物源区大小及持续发育时间是影响砂体发育的决定性因素,断裂活动及坡折带类型进一步决定了不同位置砂体富集程度的差异性.上述新认识指导发现了锦州25-1、锦州20-2北两个油气田.
[Abstract]:The existing provenance area in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low uplift in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is small and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insufficient supply capacity and lack of high quality reservoir, which has become a "forbidden zone" for exploratio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provenance features and sedimentary reservoir distribution laws of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low uplift in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drilling is carried out. Well logging and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 features of the source area of the ancient objects, the source and sink elements of the ancient gully and slope-break systems, and to predict the plane distribution of the sand rich sedimentary bod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any isolated "chain island" recessive provenances developed in the study area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there are two types of paleogranes and 8 slope break types, which are semi-filled type and erosive type. The accumulation degree of sand bodies is determined by the source-sink coupling relationship, in which the size of the source area and the duration of development are the decis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nd body. The fault activity and the type of slope break further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 of the enrichment degree of sand bodies in different locations. The above new understanding guides the discovery of Jinzhou 25-1 and Jinzhou 20-2 north oil and gas fields.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16ZX05024-003)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波,赵翰卿,王良书,林春明,刘绍文;古河流废弃河道微相的精细描述[J];沉积学报;2001年03期

2 路中奇;温友建;杨宝华;;井震结合储层精细描述在水平井设计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04期

3 邹才能;;全球深水沉积储层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石油学报;2009年06期

4 ;“全球深水沉积储层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召开[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年06期

5 A.N.Dmitrievsky ,李蕙生;沉积储层特性的模拟和预测[J];地质科技情报;1991年04期

6 徐敬领;王贵文;刘洛夫;;利用小波深频分析方法研究沉积储层旋回[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姜平;于兴河;黄月银;成涛;李茂;刘力辉;;储层精细描述在东方1-1气田中的应用[J];地学前缘;2012年02期

8 郝骞;李进步;王继平;王龙;张志刚;;苏里格气田苏147水平井整体开发区盒_(8下)段储层精细描述[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3年01期

9 谢晓军,邓宏文,王居峰;储层精细描述的地震处理、解释一体化思路探讨——以准噶尔盆地腹部莫西庄地区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5期

10 陈宪和;朱煜;高国强;符登军;魏素娟;;洪泽凹陷顺河次凹无水芒硝矿床精细描述[J];中国井矿盐;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吕晓光;;高含水后期储层精细描述及在水驱挖潜中的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于兴河;陈建阳;张志杰;李胜利;侯国伟;;沉积储层相控建模的科学约束方法[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王崇孝;王炜;李锋;;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实践与应用-以鸭儿峡L油藏表外区为例[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郝兰英;;大庆杏南油田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的发展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陈波;夏永涛;黄发木;刘计勇;;鄂西渝东地区志留系沉积储层的初步认识[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音;周丽威;高湛淳;;杏北油田高含水期提高剩余油描述精度方法及应用[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周宏;断块油田储层精细描述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振宇;潍北凹陷储层精细描述与有利勘探目标预测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2 窦松江;北大港河流相砂岩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欣;辽河油田沈179—沈263井区沙四段储层精细描述及有利圈闭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汪海林;欢17杜家台油层精细描述及调整部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黄叶秋;英东地区沉积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4 赵佐安;开江~梁平地区飞仙关组成像测井储层精细描述[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5 苏咸涛;潍北油田储层精细描述[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陈明战;大庆长垣南部油田储层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孙潇;松辽盆地南部哈玛尔村附近青山口组二、三段红色泥岩物源区及沉积环境[D];吉林大学;2017年

8 李海振;葡南六、七断块井震联合储层精细描述[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9 李爽;辽河油田欢616区块莲花油层精细描述及二次开发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10 贾旭峰;辽河西凹陷曙一区杜84块储层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83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83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4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